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少年来的等待,多少年来的心愿,终于盼来了香港回归祖国的这一天!此时此刻,对于香港,对于香港朋友们的思念之情也更为热切。 去年8月,我率浙江小记者团赴香港采访。这件事引起香港新闻界的关注,许多报纸的记者跟踪小记者采访。在接触中,我感到香港新闻界朋友对工作十分投入。有一天,小记者们采访完浙江籍前辈邵逸夫,十多位香港记者就围着小记者们进行了采访,提  相似文献   

2.
我真幸运,有机会采访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成为“世纪盛会”的见证人!这次举世瞩目的“世纪盛会”共有700多个新闻媒体派出了8400多名新闻从业人员来香港采访,其中日本1300多人,美国1000多人,英国700多人,香港本地2800多人,中国内地600多人。参加报道香港回归活动的各国、各地区记者,都要事先申请,经批准到香港后,还要办理身份鉴定,最后才能领到一张采访卡。这个数字是经过身份鉴定最后统计出来的。至于用其它各种方式到香港进行采访活动的记者就无法统计了。我有  相似文献   

3.
亲情难忘     
香港回归前夕,笔者有幸赴香港采访。以下记录的就是我在香港期间碰到的几件小事。 当一回国语老师 赴港前,我很想突击一下粤语,以期减少在港采访时的语言障碍。但虽经努力,仍收效甚微,总是找不出说粤语的那种感觉。 香港人把普通话叫国语或母语,我觉得是颇具感情色彩的。那时,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日益临近,港人正掀起一股学普通话热。我发现,我此前为不懂粤语而担心纯  相似文献   

4.
回望2010     
李强 《视听界》2011,(1):119-119
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在温暖如春的香港采访,在地处闹市的浸会大学想找到一张安静的书桌实在很难。我和采访对象——亚洲周刊年度全球华人十大小说《朱雀》作者、南京人葛亮,兜兜转转,终于在图书馆的地下室找到了一个静寂的角落。  相似文献   

5.
我急于向大陆的同行介绍一位香港摄影记者。他叫张景宁,30岁。几年前我从香港《文汇报》和《摄影艺术》上看到他的作品。四月,他作为《文汇报》摄影记者,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影展,一个休息日,我采访了他。△香港新闻有什么特点? 竞争激烈。香港传播媒介发达,电台半小时播一次新闻,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报道,”很多都是现场报道,普通报纸20多份,其它专业报纸五,六十份。新闻摄影要  相似文献   

6.
刘荣庆 《今传媒》2006,(5):50-52
1998年6月中旬的西安,仲夏已临,骄阳似火,酷热难耐。18日上午骑自行车到《香港商报》西北联络处,一落座,就接到报馆中国部副主任卢少光的电话:“克林顿访华,西安的报道,以你为主,我配合。北京、桂林、上海、香港的报道,由我全程跟踪采访。”我听了感到有点儿突然。美国白宫先遣  相似文献   

7.
香港回归在即,不禁想起昔日赴香港采访的日子。1995年5月,应香港同乡会之邀,我率领绍兴县几家新闻单位的业务骨干及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绍兴县赴港新闻采访团,在香港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交流和参观活动。期间,我们实地了解了绍兴旅港同胞和同乡会的情况,并先后采访了他们在香港的部分实业。同时,还到香港《大公报》、星岛报业集团、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香港电台等新闻媒体学习交流。所见所闻,视野开拓,感慨良多。我们体会最多,感受最深的,则是广大旅港同胞对家乡、对家乡人的情谊。虽然时光已过去2年多了,但至今仍  相似文献   

8.
这次香港回归,我的任务是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的有关情况。我有幸成为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的采访部队进驻香港的148位随军记者之一。在香港交接仪式的新闻大战中,各家新闻单位的通讯技术装备五花八门,从电话、传真到私人专用线路、综合服务数字网络和电脑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而我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新华社记者,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同钱先生有过短暂交往。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我不由得想起与他相见的情景。 那是19年前的事了。这年夏天,我正在北京采访“全国四届人大”。有一天,新华社总社对外部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香港《新晚报》总编辑向新华社约稿,要求为该报撰写一篇文章,报道钱钟书先生的近况。原因是钱钟书享誉中外,香港以及世界一些地方的华人知识分子都很关心他“文革”后的命运和当前的处境。接到总社通知后,我立即着手联系采访钱钟书。我先打电话给钱钟书任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办公室,对方在告诉我钱钟书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后说,钱先生深居简出,身体又不太好,恐怕不一定接受记者采访。放下电话,我心里直打鼓,万一钱先生不接受我的采访怎么办?个人碰钉子倒无所谓,完不成任务会使约稿人失望哩! 大约是1979年6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忐忑不安地拨通了钱钟书先生家的电话,巧得很,接电话的正好  相似文献   

10.
从香港赶来采访“两会”的记者群中,我已注意到她了——曾慧燕,举着照相机, 匆匆的脚步,款款的微笑。邓大姐会见港澳记者时,通过记协的同志介绍,我才知道她是香港《快报》的记者,在香港报业公会主办1983年度的比赛(注)中,她获得了中文组最佳记者、最佳特写作者,最佳一般性新闻写作三项嘉奖。她没有大专学历,半路出家,一个28岁的女性,在香港56家报纸的激烈竞争中奋斗,赢得胜利,有多么不易!  相似文献   

11.
香港记者与法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报道中国青基会诉香港《壹周刊》诽谤案,我在香港多次旁听庭审。我对香港法庭有关新闻记者采访审判活动的管理制度非常关注,如记者旁听需要什么手续?要不要证件?是否需要报名?是否准许记录?可否使用录音、录像设备?如果记者发表了不当报道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时候,香港影视明星刘嘉玲来到合肥,一个新开播的电视栏目的女记者前去采访,她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问着问题。有网友在网上对此提出了批评。谁知该栏目的记者竟跟帖说:晕。这也拿来说?报道娱乐明星,本身就是轻松的,又不是采访政要。还有一位自称是××好男儿的人更是振振有词:我  相似文献   

13.
2010年9月,一个香港采访团在河南进行了为期3天的集中采访活动,主题是中原经济区。采访团在开封随机采访了一位路人:你知道不知道中原经济区?当然知道,这位路人回答:我们很拥护,对我们有好处啊。香港记者们感慨:没想到中原经  相似文献   

14.
1993年,随州市举办“首届中国湖北烈山炎帝神农节”,来自台湾、香港、菲律宾、韩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烈山宗亲代表团参加了盛大的文化商旅活动。事前,报社领导分配我,采访台湾高雄市烈山宗亲代表团团长吕天良。高雄市代表一共24人,是本次来人最多的代表团。因我初次采访“名人”(在我心目中,他是个名人),我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接受采访任务的。我在经过一系列准备之后,于吕先生到达随州的当晚,就叩开了  相似文献   

15.
准时与坐冷板凳 在香港采访,时间观念似乎变得非常重要。 应香港贸易发展局之邀,自穗赴港采访之前,我已经得到了一份日程表,上面开列了所有应该采访的厂商名字、地址、电话,最后是采访时间,并不是年月日,而是从上午或者下午几点到几点,详细列明,一丝不苟。对方有话:那是事先电话约好了的,务必准时。 第一天去采访的那个公司,在一个冷清的大厦群里。边找边问,不觉时间已过,迟到了!对方见到我虽然没有说什么,但那表情隐约就是:你没有准时!……至于还有什么别的就难说了。我不觉尴尬,赶紧解释一番问路之难,接着忙不迭地进入正题…… 以后几天自然早早出门,不敢迟到。我发觉一般来说,只要准时到达,对方总是已经恭候,而且能立刻接受采访,并没有以往在广州采访常见的那种“扑空”的烦恼,或者“你先坐,我忙完这些再谈”之类不讲道理的推托。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到香港转机再到台湾,一路处在媒体记者的追访之下,终于在2月8日晚7时左右,我与陈斌华两人抵达台湾,开始了首次到台湾驻点采访的行程。 走出飞机的座舱,迎面便是台湾媒体记者的围访。刹那间我有点时空错置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十年前我第一次到台湾采访时的情境之中。那时,祖国大陆记者首次入台采访,走出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后新闻双向交流的第一步,引起了海峡两岸以及海外新闻舆论界的高度关注;十年后,祖国大陆记者首次入台驻点采访,两岸新闻交流迈开新的步伐,又引起了海内外新闻舆论界的高度关注。然而,再次由“新闻记者”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地方改变了我的一生,有一个地方是我最爱的常住地,这就是香港。”谈起这个话题,尽管很忙,吴卫军非常愉悦地接受采访。参与中国银行香港的重组,参与绘制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见证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快速发展。坐在我们面前的吴卫军谦逊而文雅,他背后的经历却厚实而丰富。  相似文献   

18.
港人的希望     
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此时香港普通老百姓对香港的未来有些什么希望?近日,记者在香港作了一连串的街头采访,倾听了耄耋老者、家庭主妇、幼稚学童、公关小姐、机关职员等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这些话语道出了他们对香港回归祖国的欢欣和热切企盼。 小儿郎:回归后要考第一 采访中碰到的第一个对象是一名叫林英杰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他只有7岁,正带着4岁的弟弟走在街上。记者问他对回归有什么最大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初,我从香港乘轮船经天津来到刚解放不久的北平。当时,北平城里到处喜气洋洋。从我住处的楼窗外,传来阵阵秧歌锣鼓声。这是人民在迎接新的生活。那时候,我认识了人民日报年轻的记者柏生同志。她热情、诚恳、有朝气,我很高兴接受她的采访。记得在这年的5月6日,我在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作了《青年与科学》的报告,柏生同志前来听讲,后来,在我参加筹备召开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期间,她经常来采访,特别是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多了。她每次采访都很认真,  相似文献   

20.
新政     
《青年记者》2010,(18):2-2
9月2日,由香港中国通讯社、网站、电视台等组成的香港媒体中原经济区集中采访活动在郑州启动。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有香港中国通讯社、香港商报、文汇报、经济导报、凤凰网、大公报、香港星岛日报、香港经济日报、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