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元上都扈从诗,从作品本位的维度上看,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蒙古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可贵的认识价值;从作品内涵的维度上看,这些作品表现了蒙古民族热爱生活、崇尚自然、勤劳坚韧、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和英雄崇拜的心理;从创作主体的维度上看,元上都扈从诗人大多数是来自内地的汉族知识分子和其他地区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他们对蒙古族人民生活与精神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体现出了多民族国家的知识分子在多元文化上的接受、认同与融合,进而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开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文学地理学融合了文学与地理学研究,但以文学研究为本位。作为中国古代边塞诗的特殊形式,上都扈从诗所开掘的"地理空间"、所创设的"地理意象"及采用的"地理抒情"策略都使之具有内在的地理学属性。这既与传统的边塞题材作品有一致之处,同时也是元代上都扈从诗的独特特色。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钦定热河志·艺文》卷一百零九至卷一百一十六辑录的扈从文臣避暑山庄诗为例,对扈从文臣山庄诗从思想价值、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概述,揭示了扈从文臣山庄诗创作在清朝诗坛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4.
元上都是元朝的陪都,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名城。上都城,又称为上京,滦京、滦阳。它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元代有许多诗人写有吟咏上都的诗篇。如郝经、王恽、张养浩、陈孚、周伯琦、杨允孚、马祖常、袁桷、柳贯、宋本、黄潜、王沂、王结、张翥、迺贤、萨都(?)、贡师泰、王士熙等人,都有咏上都的诗作。由于这些诗多数是扈从元朝皇帝到上都的官员写的,所以,一般称之为“扈从诗”或“纪行诗”。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到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巍峨壮观的寺院庙宇,繁杂喧闹的市街,以及上都草原绚丽的自然风光。这些诗作是一幅彩色斑斓的滦阳风俗画,展现了上都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5.
<屈原作品>是中国先秦时代古典文学精华的代表,作者誉称为中国诗祖.世界文化名人.可是,先秦时代的作品没有署名的习俗,<屈原作品>也不例外.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先秦时代的"屈原"是"人称".因为此时的中国尚未有"姓"的出现.中国"姓"产生于秦始皇建立户籍制度时,它比<屈原作品>形成的年代晚半个世纪.<屈原作品>记述的都是楚黔中郡"治理战乱根源和归属的历史文献",文献的内容是"屈(治理)原(根源和归属)",后人移花接木,让不是"人称"的"屈原"充当了失传的作者,起到了"歪打正着"的效果.司马迁为之立<传>,"屈原"便成了<屈原作品>法定的作者了.但后人构筑的"屈原"不等于<屈原作品>的作者.因为<屈原作品>的作者比构筑的"屈原"要伟大得多,他才是真正的中国诗祖,世界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6.
苏文 《教学随笔》2014,(22):176
综观鲁迅的作品,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再现社会现实,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极多,这些形象在文中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积极的意义。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形象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代言人,通过这类"小人物"形象的口来控诉那个社会,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振其邦人,引起疗救"的思想感情。所以探讨"小人物"这类形象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小说《林兰香》穿插的大量诗歌对小说的叙事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者以三首诗为联缀,完成了对燕梦卿悲剧形象的塑造,从而使这些诗歌具有了推动故事发展,促使人物命运发生转折的作用;二是回首诗对小说整体寓意和具体情节设置的暗示作用;三是与作者的悲剧意识相契合,借诗歌进一步渲染作品悲剧氛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元上都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历史学方面涉及到元上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交通、都城建筑、纪行诗以及元上都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考古学研究主要是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对于元上都遗产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元上都扈从诗是研究上都及元代蒙古民族宗教文化的珍贵史料。游牧经济、万物有灵为核心信仰的萨满教信仰,决定了元代多元宗教文化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加上元代统治者为拉拢各地宗教势力而采取的多元宗教文化并重的宗教政策,使得儒、释、道三教在上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与蒙古民族宗教文化相融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浅谈高尔基笔下的正反面对立形象吴呈珊(一)高尔基的作品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从各方面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里仅就高尔基作品中的对立形象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虽然古今中外的几乎所有优秀作家都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对陶渊明诗文的研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诗文备受后人的推崇,关于这一问题前人早有论述,现就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基本抛开他的诗歌作品本身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讨论。他的诗文之所以影响如此之大,除了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对后世的影响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其隐士形象首先被中国传统文人接受和他所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为中国传统文人提供了一种典范的生活方式,为他们构建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归宿,有了他们的首先接受才使得陶渊明诗文备受后人推崇  相似文献   

12.
扈从文臣感兴创作了诗、词、歌、赋、散文以及书画作品,写景状物,记事抒怀,因物比兴,托物言志,构成了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元初北方文坛承金末文学繁盛之绪,名家辈出。其中杨奂、杨弘道、阎复、魏初、张之翰等,在递相承传和文风变革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元大德、延佑间刘敏中、元明善等,与南方文人浸润磋磨,在南北文风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盛世气象的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上七家被学界称为北宗文派的重要文人,但他们的文集却因时代变迁,战火浩劫,或散佚不传,或隐晦不彰。后人的一些辑本,漏辑、误辑现象颇多,今人更少论及其诗文价值。对七家文集系统考查,辨其疏谬,评其价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诗人之真迹今多不传,且于普通人而言极难获取。但文人在诗话或笔记中所记载的唐宋诗真迹的相关信息,亦可成为富有价值的研究对象。唐宋诗真迹相关记载中反映的异文情况,不仅可给后世校勘提供便利,还能反映当时文人的辨伪意识。文献中所记载的唐宋诗真迹及其相关信息,对诗歌辑佚、文学史研究有重要作用。此外,真迹作为书法作品,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价值。对唐宋诗真迹进行系统梳理,可为当今文学研究挖掘到更多新材料,探索更多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梵志诗是我国文学史上通俗诗的典型代表,以其"撰修劝善""不浪虚谈"的思想内容和"不守经典,皆陈俗语"的艺术特征,受到后世的广泛关注。在王梵志现存的390首诗中,作者大量使用虚词、三音节词、俚俗语词及佛教语词等各类词汇,并广泛应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严密直白、错落有致、浅近真挚而又深刻蕴藉、活泼辛辣的艺术特征,并进而成就了王梵志诗"翻着袜法"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陶潜的诗,自唐以来或仿制,或应和,或研究其价值,从各方面体现出后人对他的推崇。但陶潜的诗序却很少有人注意,从现存的121首陶诗中,共有34首冠以诗序。陶潜诗的诗序是一篇篇完整的美文,有题旨,内容丰富,形式独特,风格朴素自然。透过这些诗序,同样能了解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因此,这些诗序是研究陶诗的重要材料,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勰、钟嵘所论和《选》、《玉台新咏》所收的古诗中既有西汉的作品,并且尚没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枚乘诗全为后人假托,也有东汉下层人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离别相思、生命短促的咏叹,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悲剧意识,预示了魏晋时代精神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为后人孜孜不倦的研究瑰宝,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阐释他诗歌中的妃子形象,探析在父权制社会里的这些形象的文化内涵,从而窥探唐朝妇女普遍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19.
迪金森是美国著名女诗人,李清照是中国著名的女词人。她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作品各具特色。通过分析她们诗歌主题及写作技巧,可以洞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环境对原本相似的性格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关于“庾信体”的内涵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庾信体”是指庾信在北朝时所作的部分轻靡艳丽之作。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庾信入北后的全部创作,特别是那些“老更成”的作品。“庾信体”历代不乏拟作者.所拟多为庾信轻艳的宫体诗歌。结合后人的拟作来考察,“庾信体”在时间跨度上,应包括他在南朝和北朝两个时期创作的宫体诗歌,从风格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