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司马相如作为汉代辞赋大家,是刘勰《文心雕龙》讨论较多的作家之一。刘勰《文心雕龙》对于司马相如的批评与前人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截然不同,前人以"依经立论"为原则,而刘勰《文心雕龙》却是以"衔华佩实"为准则,对司马相如的作品从"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两个方面进行批评。其一,对"有韵之文"辞赋作品因其过于华丽,而提出批评和指责;其二,对"无韵之笔"诏策文、檄移文和封禅文等作品给予了肯定。刘勰《文心雕龙》对司马相如的批评,显示了刘勰对汉魏以来文学过于追求形式华丽的一种批评。  相似文献   

3.
赋作为一个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样式,自先秦产生以后,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日益发展而兴盛一时,在此期间,虽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曹丕等人对赋有过不少见解,但大多是较为零碎、片断的议论。对赋的研究较为透彻,并在理论上作出较全面、系统阐述的,则是刘勰及其《文心雕龙》。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设《诠赋》篇,集中探讨了赋体文学。另外,他在《辨骚》、《时序》、《夸饰》、《才略》中也涉及了赋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完整的赋论体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发表的赋论,可以说代表了当  相似文献   

4.
"文源五经"是《文心雕龙》文体论最重要的论点,具体到《诗》,刘勰讲"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在"论文叙笔"部分,《文心雕龙》实际考究的与《诗》有关联的远远超出上述四体。《文心雕龙》对《诗》的文体特点的总结和论述,鲜明地体现了刘勰的宗经思想,也恰当地见出了《诗》的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5.
鉴于"赋"在刘勰所处时代地位的重要,以及《文心雕龙》本身的骈文形式,正确理解《诠赋》对把握《文心雕龙》全书主旨非同寻常。本文详尽深入地分析了刘勰的赋论,并结合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指出《诠赋》实为《文心雕龙》之奥区,是全书理论体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其辞赋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颇丰,而且赋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与阐释的。本文以司马相如赋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切入点,着重阐释此两篇赋的结构特点及运用的结构手法。进而尝试性地揭示出,构成汉大赋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法则。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司马相如赋及汉赋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其辞赋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颇丰,而且赋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与阐释的。本文以司马相如赋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切入点,着重阐释此两篇赋的结构特点及运用的结构手法。进而尝试性地揭示出,构成汉大赋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法则。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司马相如赋及汉赋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具有特殊的意义。它第一次将"骚"单列为一种文体,萧统的文学观显然受到刘勰的影响。《昭明文选》按文体编排,将"骚"单列,在"赋"、"诗"之后,位居第三。《辨骚》篇中由于刘勰的宗经思想带来了理论上的矛盾,并对楚文化及战国文化对楚辞的作用论述不足。  相似文献   

9.
王褒是西汉重要的辞赋作家,所作《洞箫赋》,可谓赋史上乐器描写的开创之作,对后世马融《长笛赋》、嵇康《琴赋》等均有一定的影响。该文刻画音乐的各种声响及其感染力,细腻生动,语多俳丽,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赞以“穷变于声貌”。  相似文献   

10.
《比兴》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六篇,是刘勰对古代诗文创作方法的论述。赋、比、兴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重要传统。对于赋,刘勰在《诠赋》篇已结合对辞赋的论述讲到一些。本篇专论比、兴,除二者关系较为密切外,也说明刘勰认为在艺术方法上,比、兴更值得探讨和总结。刘勰虽以"比兴"并称为题来论述他的创作观,在篇中提出了自己对比、兴的理解,也试图把比、兴方法和思想内容的表达密切联系起来,并在字里行间强烈表达了"兴"之创作方法的重要性,但他在篇幅上却以极大的空间来专论"比"的特质和运用,始终没有明确的描述"兴"的内涵及其使用方法,使我们难以清晰得见刘勰的"兴"义观。本文拟结合刘勰的时代特征和他的文学评论思想探析其隐于其中的"兴"之义。  相似文献   

11.
张率是南朝梁代著名辞赋家,12岁就作诗文辞赋,当时人们对他的才华十分赞美。他作的《待诏赋》上奏给梁武帝,梁武帝看了极为称赏,说:“这篇赋写得特好。司马相如的赋写得工巧,但速度太慢;枚皋的赋写得快速却不工巧。你的赋是二者兼而有之。”《梁书·张率传》有记载。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鼎盛时期最大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扬雄薄赋辨     
汉代大赋家扬雄早年极好辞赋,晚年著述《法言》中却认为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并声明自己“壮夫不为”。扬雄为什么鄙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了呢?后世人一般认为,扬雄是因认识到辞赋无补于规谏,失去了讽谕之义。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中讲,辞赋“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雄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豰’者  相似文献   

13.
刘勰《文心雕龙》中"圆"这一重要的审美范畴,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忽视,甚至在一些《文心雕龙》的注释、评点类著作中都很少涉及。本文从"圆"的本质内涵出发,对《文心雕龙》中出现的与"圆"有关的词语的具体分析,从观察、见识、才能、评析四个方面来阐释刘勰"圆"的内涵,并将从佛学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审美思维方式两方面来论述刘勰"圆"思维模式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賦》标志着汉大赋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前人对司马相如赋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子游猎赋上。本文关注的主要是除《子虚》《上林》之外的司马相如的抒情赋作,分析其讽谏之外的私人情感。  相似文献   

15.
苏轼与"苏门四学士"的辞赋理论,是北宋赋论领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苏轼等人既推尊楚汉辞赋,又肯定律赋,具有比较完整的赋史观和比较自觉的批评意识。其中,尤以李廌《师友谈记》所载秦观论律赋、晁补之"楚辞三书"论屈原离骚及骚体辞赋,为具有代表性的赋论成果。苏轼、秦观、晁补之的辞赋论述,对宋代及元明以后的赋论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俊秀 《集宁师专学报》2011,33(3):32-35,43
在《文心雕龙探索》中,王运熙先生认为"执术驭篇"是《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创作论"部分的主旨。而在这一问题上,各文论家的观点争论不一,在以前的论文中已经探讨过。该文承接上一篇论文,循刘勰之本意,从正面论述了"术",认为王运熙先生注重从《文心》指导写作的宗旨出发,《文心》创作论部分主要是讲"执术驭篇"的问题,是刘勰以"术"统《文心》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文心雕龙》以其严密的结构、丰富的内容论述了不少文学创作中的理论观点。《诠赋》篇中,刘勰阐述了其对赋的认识及评价。本文试从《诠赋》篇中刘勰对于赋体的起源、分类、创作主张、不足之处等方面,探讨其创作理论价值。笔者认为此篇在许多方面对赋体的认识是卓绝的,作者缜密的论述,独到的观点无疑是我们文学研究及文学创作中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可视为汉代首位赋论家,其赋论散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屈原贾生列传》《司马相如列传》之中。司马迁赋论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一,以“辞”泛指楚辞,以“辞赋”泛指汉初赋作,以“赋”特指楚辞或汉赋之单篇作品,体现了乱中寓整的辞赋观;其二,受“《诗》之风谏”的影响,提出了赋以讽谏的赋用论;其三,兼顾赋之思想性、艺术性,倡导文质并重的赋艺论。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中的《明诗》篇,主要论述诗歌的历史沿革,概括全面,但在论述五言诗时对魏晋大诗人陶渊明只字未提,其原因是刘勰与陶渊明两人对"自然"有不同理解以及刘勰对玄言诗的误解等。  相似文献   

20.
佛教与《文心雕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文心雕龙》研究中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围绕这一话题产生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由于刘勰本人和《文心雕龙》本身的复杂性,此问题始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检视近百年来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这些研究头绪众多,但实际上它们主要在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佛学有没有可能影响刘勰及《文心雕龙》或在多大程度上产生影响(简称"可能性研究");一是以认定佛教对刘勰及《文心雕龙》产生影响为前提,重点探究影响的具体表现(简称"表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