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出版》2015,(3):83
文献资料是研究历史文化的基础。2004年,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主编的《台湾文献汇刊》100册,由九州出版社和厦门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台湾文献汇刊》的影响推动下,又相继出版了《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馆藏民国档案汇编》和《民间遗存台湾文献选编》等三套文献丛编约  相似文献   

2.
电视政论节目是近年来台湾最强势的媒介形式。本文立足政治文化与大众传媒互动框架理论对台湾60多年历史进行长时段观察,发现台湾社论、政治广告和政论节目等媒介形式其不同的强盛时期,分别与威权主义政治文化、启蒙主义政治文化与"群粹主义"政治文化一一对应。台湾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催生了台湾政论节目,推进了台湾媒介形式的嬗变,也带来台湾媒介政治话语主体的结构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何绵山先生撰写的《闽台文化探略》,已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此书进一步开拓了闽台文化研究的领域,高度浓缩了闽台文化精华,对闽台文化的各自特点做了可贵的探索。全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为“福建篇”,下篇为“台湾篇”。“福建篇”内容包括福建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近代教会学校与福建女性、研究保护妈祖文化的意义、福建的书院教育、福建的金石、福建的古代书画等。“台湾篇”内容包括台湾的自然与历史、台湾文化的多元性、台湾当代佛教、台湾民俗活动的频繁性、台湾民俗博物馆、台湾的美术等。作者对闽台文化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析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图书文献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之一,是社会文化传播的最基本元素,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图书文献的历史文化渊源与定位,分析了作为传承社会文化的图书文献的构成要素,概述了图书文献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建构,分别从记录、积累和传播三方面来归纳分析了图书文献对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崔明明 《图书馆学刊》2009,31(12):85-87
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高山族,主要聚居在台湾岛上,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做好台湾地区出版的高山族文献资源建设与标引工作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论述了高山族概况、文献资源价值以及做好高山族文献资源建设和标引工作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谈民族地方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地方文献是特定民族、特定区域的一切文化遗产的栽体记录,是形成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关键,也是开发利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源泉,青海少数民族文献在青海地方文献中最具特色,是研究青海历史文化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强调对少数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官箴文献是我国古代重要历史资料之一种,在政治史、经济史、法律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官箴文献数量巨大,类型齐全,官箴文化出现了繁荣景象。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利用明清官箴文献,必将有助于明清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东洋学文献中心、台湾中央图书馆、台湾故宫博物馆图书文献馆、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图书馆的中国家谱公藏.  相似文献   

9.
官箴文献是我国古代重要历史资料之一种,在政治史、经济史、法律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明清时期官箴文献数量巨大,类型齐全,官箴文化出现了繁荣景象.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利用明清官箴文献,必将有助于明清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0.
论文详细描述了郑振铎编印《玄览堂丛书》底本的来源情况,通过《文献保存同志会工作报告》和相关信札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同时,考察了郑振铎等在上海“孤岛”所搜购的古籍善本的流散,藉以呈现《玄览堂丛书》底本散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湾“国家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三地的历史原因,揭示了在流散过程中“文献保存同志会”、蒋复璁、陈君葆、叶恭绰等文化人士为抢救和保存古籍善本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港、澳、台三地图书馆员专业伦理规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图书馆员专业伦理的议题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图书馆界重视。通过文献调查分析、网上信息检索、专题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比较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图书馆员专业伦理规范,认为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因素,港、澳、台三地在社会文化方面既有差异亦有不少共同的特点,这一特征对其图书馆员专业伦理规范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2.
抗战文献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所赋予抗战文献本体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语境下,经过不懈奋斗和累年磨砺积淀下来的文化结晶。在多维视域下对抗战文献的文化本体及其文化形态进行研究探讨,可以从哲学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抗战文献的历史演进、现实状况以及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17日至24日,应台湾中华两岸交流协会邀请,由局领导贲道红带队的江苏省档案局档案文化交流考察团一行六人赴台湾,就口述历史的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和两岸民国档案研究成果交流、宗教档案的保管保护等展开了交流和考察,进一步加深了两岸同行彼此的了解,加强了海峡两岸档案界的学术交流,增强了两岸历史档案文化的相互沟通。一、交流考察基本情况考察团在台期间,先后访问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中台禅寺。1.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由于历史、地理和政治等因素导致两岸文化产生差异性,但中华文化仍是台湾文化的主体。对此,海峡之声闽南话广播针对台湾民众的特殊心理,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上寻找共同点,以中华文化维系民族情感,努力增强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意识。  相似文献   

15.
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见证了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中心的构建凝结了对中国抗战历史文献与文化长远发展战略的深入思考,对于抗战文献共建共享制度、抗战文献利益平衡机制、抗战文献合作开发模式等相关管理规范制度具有借鉴价值,对于抗战历史文献建设体系、抗战历史资源保护体系、抗战历史文化研究平台、抗战历史名城发展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彝文古籍文献是彝族人民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一种人类艺术的记忆符号和文化记忆象征。彝文古籍文献具有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蕴,蕴含着鲜明的神圣与世俗双重属性之民俗文化特征。古籍文献是一种传承与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记忆符号,其书面古籍文献具有书面文献文化记忆功能,口碑古籍文献具有活态传承与传播彝族文化的记忆功能。研究彝文古籍文献的文化记忆,对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以彝文古籍文献文本内容为案例,探讨彝文古籍文献的婚姻文化、丧葬文化、毕摩文化、祖灵崇拜文化等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全元文》编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全元诗》课题组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承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会议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日本、韩国、大陆及台湾、香港学者90馀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其中长期从事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研究的知名专家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邓绍基研究  相似文献   

18.
熊晓霜 《东南传播》2010,(5):108-110
在电影日益技术化和商业化的今天,电影艺术本身应该具有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却往往被忽视。台湾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一直以来以其特有的现实主义特色著称,记录台湾历史和传承台湾文化贯穿了导演侯孝贤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他的十二部代表电影以时间上的编年史模式和空间上的全景模式,展示了台湾地区一百多年历史发展中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侯孝贤的电影虽然是故事片,虽然都具有虚构性、艺术性等特点,但是这些电影却因为其对民族文明、文化的精确记录而具备了民族志电影的科学性、资料性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台湾历史博物馆最近出版口袋书《台湾历史景点与文化-北部篇》,读者一书在手便可走遍台湾地区北部的历史景点。该书以图片搭配简单的文字,介绍基隆、台北县市、新竹、苗栗的古迹、庙宇、历史建筑等文化景点,包括新竹湖口  相似文献   

20.
王磊 《中国广播》2014,(7):65-70
对台湾广播传播效果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对台湾受众社会心理和收听需求的了解程度。本文通过实地走访、文献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在两岸大交流的背景下台湾受众的社会心理和收听现状,为对台广播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深入台湾基层进行受众调研,制定整体的战略规划;以血缘、文化、宗教为着力.董,形成以“内容为王”的核心竞争力;加大与台湾媒体的合作,抢占岛内新媒体传播阵地,努力转型为多元互动的全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