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这人心浮躁的时代,拥有一点静气十分重要。 有一句古语,历来为有识之士所推崇,曰:每临大事有静气。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校招生》2008,(11):9-10
每临大事贵有静气;横向比较查缺查漏;心态平稳多做题;置之死地而后生;提高做题准确率;站得稳跳得就稳;相信自己;注意细节;构建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3.
正"根叔"卸任华中科大校长之际,"去官气、养学气"的声音言犹在耳,媒体关于"朝气"和"静气"的讨论继续发酵。有评论者甚至畅想:如果校园弥漫学气,学生充满朝气,教授保持静气,这样的大学该有多美!可真正的问题在于,今日之中国高校,离这种美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照过镜子,总以为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其实那只是光影所形成的虚像。相反,若闭上眼睛,凝神静气,就能听到来自内心的声音。不看自己,才能"看到"内心真正的自己。生活就像一面镜子,里面有别人的赞美或批评,有别人是否优  相似文献   

5.
静气     
心中有股静气灵感的源泉汇集在这里成功之舟由此出发胜利的号角在此吹响平平静气长存希望之花愈加美丽心中有股静气』合灵插上透明的羽翼你就是天使善良的阳光陪你走过四季幸福花落如雨上帝也悄悄帮你创造奇迹心中有股静气心胸宽广胜过天地宠:不张扬,不喧嚣辱:不慌张,不馁气在静默中书写人生的壮丽心中有股静气理想的根深植大地即使天寒地冻丰硕之果也会把白雪皑皑的世界点缀得五彩靓丽静气@周弘伟$山东省泗水县泗河街道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6.
正几点素心,一身静气。她,是我的语文老师。犹记初见,她朗朗笑侃自己的名字:林林。"父母也想了很久,到最后还是返璞归真,嗯,小时候还觉得挺可爱的,长大了就……"我们笑起来,她也微微笑起来,脸上竟有一丝孩童般的害羞。突然就有了好感,她是一位能和我们一起笑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静气,不仅仅是指让我们的身体安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心灵安静下来。静气的对立面是俗气与躁气。欣赏仓颉苦心所造的"俗"字与"仙"字——"俗",就是人往谷底走;"仙",就是人往山上走。多数的人都往谷底走了,走到谷底那个熙来攘往的嘈杂世界,人心就容易与静气绝缘。被物质操控的浮躁生命,很难体味到精神飞升起来的快感。我喜欢一位记者朋友与女儿的一段对话。做记者的妈妈去幼儿园接孩子,孩子说:"妈妈,别人的妈妈都是开车来接孩子,你却骑自行车来接我——你比不上别人的妈妈。"妈妈听了,回  相似文献   

8.
"静文化",是一种能使在这个组织环境中的人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的组织氛围。语文课也需要一种"静文化",慢下来,沉下来,静下来,营造静场,还"静"于课堂,还"学"于儿童;涵养静气,聆听儿童生命的拔节声;倡导静学,静听则明,静读则悟,静思则通,静品则透,静写则专。  相似文献   

9.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小事细节往往决定最后的成败。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班主任,每天有处理不完的小事,虽然我们每天所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儿,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又绝对是大事。然而,表面看似小事,实质却蕴含大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从小事着手,大事着眼,把小事看大看透,花大力气来做,只有"小题大做"才能出色地搞好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少先队小干部》2010,(7):26-28
有人要问了:要怎么办才能使自己不冲动、不受“轻率女巫”的控制呢?唯一的办法就是——请求“持重天使”来帮忙,把可恶的“轻率女巫”赶走。“持重”,是一种非常好的性格。持重的人,“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冷静应对,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总能找到最恰当的策略来化解危机,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出现的"最黑"材料,仅能反射0.035%的光,达到了肉眼无法分离的程度,由此创造了一项最新纪录。这种"超级黑"涂层材料被命名为"vantalack",是由英国科学家利用碳纳米管在铝箔片上培育出来的,这种碳纳米管比头发丝细10000倍。如果凝神静气盯着"超级黑",你会产生一种诡异的感觉——它黑得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亲眼见到的  相似文献   

12.
"用心守望,让我们默默地守候那花开的声音. 屏息静气,让我们静静地倾听那花开的声音. 因为,那是心灵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语文教学界显得有些浮躁,马伟平老师凭借其韧性、静气和人文气息显碍卓尔不群。他坚持研习"结构尝试教学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与体系,追寻语文教学的"融通"之境。  相似文献   

14.
<正>夏日炎炎,避暑祛热是首选。现如今,电扇、空调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可千百年前,古人是如何消暑的?又有哪些不同呢?古人消暑大致分三类:外物相助、饮食内疗及清心静气。外物消暑有"四宝":扇子、凉屋、瓷枕和冰鉴。古时,扇子称为"摇风",多用竹篾编成。文人墨客常在扇上作诗绘画,增添雅致,又被称为"凉友"。到汉代,  相似文献   

15.
杨品利 《今日教育》2011,(10):30-31
校长要追求教育家办学的境界,就应该具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正气;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静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气;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中学班主任工作,分别从正气、大气、底气、静气、人气五个角度,阐述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具有的秘密"五气",从而使班主任工作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7.
[案例] "老师。"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我抬头一看,是二年九班一个乖巧的女孩儿。 "怎么了?"我关切地问。"没,没什么大事。"她停顿了一下,好像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别着急,慢慢来!看我能不能帮你!" "老师……"她看了看四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其中《教师要有静气》一篇尤其给人以启发。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自己体会到,践行科学发展观,对教师而言,就是祛除三种邪气,树立三种正气,即:祛除匠气、俗气和躁气,树立新气、雅气和静气。  相似文献   

19.
学生"静"素养的提升,来自师生由"动"而"静"的不断辩证缓冲和螺旋递进过程,是"动"和"静"相互作用的过程。需以维持兴趣为前提,自主理解为基础,意义活动为支撑,思维训练为灵魂,以期培养学生潜心静气、静心思考的素养,宁静致远,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有经验的校长,他所注意和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听课和分析课——这是校长最重要的工作,经常听课的校长才真正了解学校的情况。"的确如此,听评课应是校长最重要的"分内之事"。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沉潜静气,了解教学现状,掌控教学质量;才能走近师生,了解教师状况,引领专业成长;才能贴近学生,了解实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