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社会有两大类问题,其一是人类社会内部关系问题,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其二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资本论》主要的是一部政治经济学巨著,着重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内部关系问题,具体地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关系问题,“剩余价值学说”就是通过这项研究而获得的伟大的科学成果,这是众所周知的。本文所要强调的是,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有大量的研究,并有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发现,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调节”论。 《资本论》中的“人”和“自然”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的革命性贡献,首先在于对“人”和“自然”都作了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我们是否应当和能够将人类的道德关怀从社会共同体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是环境伦理学在人类道德进化道路上提出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前提从“自然”向“人”的转换,消解了科学与伦理学之间“是与应当”的理论困境;进而揭示出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道德物种,以其自我决定和创造的本性在丈化进化的历程中不断实现道德超越与完成.  相似文献   

3.
先从“仁”字说起。中国的老祖宗很会造字。“仁”字形为“二人”,意即道德是在二人以上的关系中发生的。点评:你一个人独居荒岛,与外界毫无联系,所做之事自然不涉及道德不道德,可一旦与他人有了关系,你的言行就涉及道德了。现实社会中.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须臾离不开道德。道德是认识,也是实实在在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凡是根据预定目标做出的行动决定就是决策。在决策问题中,往往要涉及人对人的关系和人对自然的关系这两类问题。通常,我们把研究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的决策问题,归入到对决策论的研究内容中去;而把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决策问题,归入决策论的研究范畴。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在实际决策问题中,有不少是相互交叉的。既包含人对人关系问题的研究,也包含人对自然关系问题的研究。例如在经营决策问题中,既要研究市场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人解释“伦理”,是指人们的道德原理。《荀子·臣道篇》说:“伦以为理”。“伦”释“类”或“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父子、朋友的关系等等。每种关系就是一伦,每一伦的行为准则称作“常”或“理”;所谓“常”、“理”就是正常的不可改变的道理。研究“伦理”或“伦常”问题,就是研究人们相互关系及其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简单地说是道德科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时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这段话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人的本质概念,为我们研究人的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理论基础。他告诉我们,研究人的本质,探讨人的问题,不能把人看作是离群索居的动物,也不能把人看作是脱离社会关系而生活的抽象的人,而是要把人放在社会关系中,把人看作现实社会关系中活生生的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显示出来,也就是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显示出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由于人的进化阶段不同,就形成了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观念的不同,从而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动也就不同,而这又直接导出了人与自然能否协凋发展的结果。可以说,保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来自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以及人类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正确行动。因此,研究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过程,是保持人与自然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保证。综观人类历史,在人与自然界关系的问题上,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人是自然的“奴隶”。在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古代,…  相似文献   

8.
人·自然·道德论人在实践活动中的道德律王东红一、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觉醒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古代有过许多深刻思想。比如,老子讲“道法自然”,庄子讲“万物与我为一”,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些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  相似文献   

9.
道德选择是指人们在面对各种道德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它是人自身道德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没有人在面临道德问题时的道德选择,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发展,更不会有道德主体的生成。道德选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①动物和动物之间、动物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比较单纯,是一种接近于“自然”的关系,不存在“道德”关系。它们不需要也没有选择,它们只是按照动物的本能和需要来处理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思考现阶段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道德时,有的人说:“应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有的人说:“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与现实反差太大,脱离实际。”还有的人说:“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就是共产党员也不容易接受。”很显然,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似乎不应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那到底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共产党员等社会先进分子在现阶段该不该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共产党员又如何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这是我们党思想道德建设的大问题。一个政党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能否结合常常是从这些问题上反映出来的。因此,能否正确认识并解决好这些问题,这对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个有激情的存在物.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①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必然要承受众多社会关系的制约,道德关系就是其中之一.在此,人的激情、热情自然就表现为道德情感.社会道德关系是需要载体的,而个体的道德行为无疑就是社会道德关系的载体之一.个体道德行为的选择固然离不开理性的指导,但同样也需要情感的激励.因此,探讨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选择的作用,对我们努力提高自己道德情感的修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的生活     
近几年来,日本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都开始着力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应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自然教室”就是近几年兴起在中小学的一种教育活动。幼儿轩园当然也不例外。我曾与日本名古屋文化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一起,在野外的山中度过了三天的集体生活,这次活动被叫做“山的生活”。“山的生活”活动地点在远离名古屋市的尾高山山中的一个宿营地。每天的生活安排有条不紊、丰富多采。清晨,幼儿听集合号起床,自己穿衣,刷牙,洗脸,然后做早操。休息片刻以后,集体到大礼堂吃  相似文献   

13.
自然之理与人伦之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家面对的重要问题。王阳明认为心即理,心主要是一种内化于人而又具有普遍意义的至善的道德原则,而物主要是一种人伦之事,在道德实践当中,就是要实现心与物的贯通,通过道德践履来建构一种伦理关系。这样,其心物关系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一种作为涵摄自然之理的社会道德规范之心与具体的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说。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发展哲学的两大中心主题。人同自然的关系不过是自然同自身的关系,人理应与自然达成和谐一致,超越人对自然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两歧逻辑;同时,自然又是人本学的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又是人与自然的“自然关系”的特定反映。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关系相互指称、密切相联,没有自然人无以立足,没有社会人无以显现其本质,人类社会史与自然史本质上是一个统一过程,没有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合理解决就不可能有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及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地区特征、人与环境在地球上出现、变化和分布规律及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思想性是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这就是要通过地理课堂向孩子们渗透环境教育,新课程标准将环境保护和可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人源于自然为基本事实,论述了体育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体育科学的前提就是体育基础;阐述了“人天关系”、“身心关系”等古老哲学问题对人类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科学的责任与道德问题受到世界科技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国际科技交流中经常提到的话题,特别是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界面上,科学的责任与道德已经被看作是科学对社会的承诺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1 为什么科学道德问题倍受关注在1999年6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科学联盟(ICSU)联合举办的世界科学大会上,诺贝尔和平奖金得主,91岁高龄的英国核物理学家JOSEPH ROTBLAT博士在开幕式上作的题为“科学与人的价值”的特邀演讲,受到来自14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代表极为热烈的欢迎。他在演讲中提出这样的问题:“科…  相似文献   

18.
历史科学不仅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还应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①自然环境,既是构成人类生存的基础,创造文明的自然前提、物质基石,也是制约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人类文明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复合作。所以对历史的研究,尤其是人类对自然制约力度不大的古代社会的研究,更应重视自然条件对人类历史文化的影响。世界上古文明地区,如东亚、北非、西亚和美洲文明区,都创造了伟大的农业文化。如东亚黄河流域的小米文化、长江流域的大…  相似文献   

19.
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内容”和“心理形式”的对立统一,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内容,也研究人的心理形式。那种认为心理学只关注心理形式而不关注心理内容的观点,既有悖于辩证唯物主义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人的心理活动事实。  相似文献   

20.
当“人与自然”的矛盾尚不突出的时候,德育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促使人的行为符合集体和社会的规范,使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当“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时,德育就被历史赋予了新的使命,即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从社会领域扩展到了自然领域,以指导人们科学地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及人在生物圈中的正确地位,教育人们善待自然、善待万物,学会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互尊互惠,最终实现“万物并肩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最佳生存环境。因此,一种区别于学校传统德育的新德育观——生态德育被鲜明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