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容闳《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李恩富《我的中国童年》、黄遵宪《逐客篇》以及佚名作者《苦社会》进行文本细读,梳理了晚清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他者)和中国(自我)的几种模式: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分别被建构为文明和落后的形象;李恩富自传中的美国和中国则分别被描述为纯粹的"异"和诗意传统的中国形象;在《逐客篇》和《苦社会》中,美国和中国则主要被表述为一个背信弃约的种族主义国家或苦难的中国形象。晚清旅美华人对"他者"和"自我"的文学想象,奠定了后来旅美华人文学想象美国和中国的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美资企业收买人心众多的中国技术研究人员活跃在美国硅谷这一事实正是促使美国高科技企业相继在中国设立研究所的主要因素。在旅美中国技术人员当中有许多人甚至自己投资开创高科技企业。由于在IC(集成电路)产业中,中国与印度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美国人便将之戏称为...  相似文献   

3.
1979年,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自1949以来的隔绝状态。旅美游记不仅记录了中国作家认识美国的心路历程,而且为中国人了解美国、了解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窗口。本文以20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作家的旅美游记为对象,分析美国形象在中国的建立、中国作家看待美国的态度以及中国现代化观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4.
"问题不是谁来养活中国人,真正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资源、发挥智力,好好供养自己."著名旅美科学家左天觉博士,12月16日在为首都科技界作题为<当今美国农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学术报告时,充满信心地认定: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最高峰,中国有资源、有智慧、有潜力,可以养活16亿人.  相似文献   

5.
一位从美国回上海探亲的朋友谈到多年以来在美国的生活,感触最深的是,旅美中国人无论事业成功与否,无论属于哪一个阶层,似乎都非常重视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只要中国人在一起,无论是台湾人、香港人、大陆人,还是多年旅居美国的华侨,都非常实际,讲求生活的享受与安乐。  相似文献   

6.
目前,旅美教育学家、《"高考"在美国》的作者黄金愈博士接受了记者采访,提出了他自己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新看法、解释了人们对于自主招生公平性的疑惑,并对今后中国高考的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旅美学者何炳棣(美国亚洲学会会长)说:“忽略人文,中国势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让学生全面发展,……既培养其知识、能力的增长,又培养其精神世界的追求”,是科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人文精神泛指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各种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文精神的最经常、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8.
几个月前,一位旅美留学生书寄《中流》杂志,并以长篇通信的形式叙谈了自己留美多年的一些见闻和感受。信中所谈内容多为目前留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真切感人,作此摘登,以期能引起更多海外学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6,(10):10-11
日前,旅美教育学家、《“高考”在美国》的作黄全愈博士接受了记采访,提出了他自己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新看法,解释了人们对于自主招生公平性的疑惑,并对今后中国高考的方向进行了预测。[编按]  相似文献   

10.
林达 《高中生之友》2012,(20):20-21
要下笔谈美国,确实非常犹豫。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旅美人士写的感想,他说,刚到美国的时候,好像有一肚子可写的,体会特多,可是待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参不透",反而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一深入进去,你就会看到,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美国的真实,都比观光两个月的旅客眼中的美国,要复杂得多。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背景非常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实际上非常深。到了美国以后我们才发现,美国人是多么的不了解中国,尤其是普通美国民众,他们想了解中国的热情,远远比不上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好奇心。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感觉自己已经通过"全方位"的信息渠道了解了美国,大致对美国应该有了八九不离十的概念了。跑来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著名旅美诗人王性初的随笔集《美国250》为例,考察了其创作风格,彰显了他的另一面,即建基于现实情怀上的调侃里,表现出豁达幽默,从而较为深入地对中美文化进行了有趣的比较,给人具体而微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说这篇文章好,一个主要原因,是作者在文章里展示了自己小时候内心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风景。文章表达的主要心理和心情,是渴望被人注意、渴望与人交流,这构成了文章的一个大的情绪背景。如果你细心,会发现,在这个大的情绪背景下,文章中表达的心理和心情又是曲折变化的,开始写自己渴望被人注意、与人交流,然后写因为想出了一个引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绘画的灵魂,它具有现代的精神和风采,为现代人所喜欢,所欣赏。旅美画家丁绍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如诗的意境在艺术的领空里获得一片葱葱绿荫。  相似文献   

14.
华工在美国西部经济开发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工问题既是美国华侨史也是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华工问题置于19世纪中后期美国资本主义在广度和深度上获得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之下,从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近代旅美华工在美国西部早期经济开发中的历史性活动,对旅美华工在美国西部矿藏资源开发、土地资源整治以及横贯北美大陆铁路干线建设过程中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华工的劳动对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最后30年的历史性起飞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文章还论及美国太平洋航运业同华工移美热潮二者间的渊源关系,从而在更广泛的角度上探讨了华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代台湾及旅美文学批评家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为台湾,也为2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与研究提供了重要而独特的审美经验。文章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位学者——夏志清、颜元叔、李欧梵、王德威,简要考察论析了他们各自的批评个性与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旅美女作家施雨的长篇小说新作《刀锋下的盲点》以一个在关从医的新一代华人叶桑的生活和职业经历,写出在关新移民的内心挣扎和痛苦,思考不同族裔的现实命运。文章借助对作品人物和意象的解读,提出了新一代移民身份问题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著名旅美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熊春捷曾撰文,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北京宣武区第二师范附属第一小学读书时的班主任苏秀兰老师——那时,她刚刚师范毕业,还不足19岁。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个温柔的人,终年穿一件又肥又大的粗布衣,总让人把她和乡间的村姑联系在一起。其实,她原本就很美,只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飞机的国家之一。1909年9月,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市自行设计制造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飞机,这也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次年,另一旅美华侨谭根也成功研制出一架水上飞机,并荣获世界飞机比赛大会冠军。进入民国后,中国政府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具有的潜在作用,开始选派留学生赴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又学以致用积极创建航空科研机构和飞机制造厂,致力于飞机设计与制造,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一1911年3月,留日学生李宝竣、刘佐成利用在日本学习的知识,在北京南苑…  相似文献   

19.
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是华侨的光荣传统.在我国教育史上,华侨捐资办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广大旅居海外的华侨热心为家乡捐资办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广东省,最早可追溯到一八七二年(同治十一年),著名的旅美爱国华侨学者容闳在家乡香山县南屏乡(现珠海市南屏)发起创办的“甄贤社学”,这是广东省华侨办学的先驱.到本世纪初,华侨为家乡捐资办学的义举蔚然成风.一九○五年台山旅美华侨伍于秩等人,募金开办了端芬成务小学;新会旅美华侨吴虞廷等人,筹集巨款在新会县办了高等小学堂一所,初等小学堂六所.一九○八年旅日华侨何定求等人,在大埔县创办了乐群中学.一九○九年,台山县旅美、加华侨捐资创建了端芬中学、台山一中.一九二○年,为了扩建台山第一中学,旅加拿大的侨胞响应捐资竟有九千三百三十二人,捐资款项达二十四万九千多加元.到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全省侨乡大都办有侨校.这些侨建学校反映了广大侨胞希望祖国独立、昌盛的强烈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旅美科学家饶毅领导的实验室7月22日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篇论文,报告他们发现了决定神经细胞运动方向的导向性分子.这一发现被国际权威誉为"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发现",是发育神经生物学领域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