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函数y=f(x)(设它有反函数)和它的反函数y=f-1(x),以及对换x、y之前的反函数形式x=f-1(y)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有很多同学含糊不清,本文简单归纳如下:1.从方程观点看,y=f(x)与x=f-1(y)是两个同解方程,而y=f(x)与y...  相似文献   

2.
关于组合式u(x)f(x)+v(x)g(x)=d(x)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组合式u(x)f(x)+u(x)g(x)=d(x)在多项式理论中的应用,首先由它推出最大公因式的三个主要性质,进而导出最大公因式与最小公倍式的全部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3.
函数f(x)=logxa(a>0且a≠1)的性质及应用张大英(湖北省咸宁市青龙山高中437000)众所周知,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在其定义域内当a>1时,函数单调递增;当0<a<1时函数单调递减.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底数...  相似文献   

4.
函数f(x)=x+1x的一个应用雷正才(湖南省娄底一中417000)我们知道,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比较有关数值的大小,因而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可以证明有关不等式.下面举几例说明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函数f(x)=x+1x的应用.命题函数f(x)=x+1x在区间...  相似文献   

5.
对有理式x2/x是不是分式,一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1.x2/x不是分式.其理由是x2/x=x,由于x是整式,所以x2/x也是整式.2.x2/x是分式.其理由是把它与分式的定义对照,在A/B中,A=x2是整式,B=x是整式,且含有字母x,故x2/x是分式.以上两种结论似乎都有道理、但一个有理式,它要么是整式,要么是分式,不可能既是分式,又是整式.因此,这两种说法必有一种是错误的.那么,它到底是不是分式?根据定义判定是最有说服力的.显然,对照分式的定义,第二种结论正确无疑.这样,第一种结论就是错…  相似文献   

6.
函数y=f-1(x)与y=f(x)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这是学生都非常熟悉的一个性质,但对它们之间的其它性质却知之不详,或者知而不会用.本文试图通过实例来阐明它们的用法.函数y=f-1(x)与y=f(x)性质间的关系如下:1.定义域和值域的互换性.函数y=f(x)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y=f-1(x)的值域和定义域.2.同单调性.y=f(x)在某个区间上是增(或减)函数,则y=f-1(x)在相应区间也是增(或减)函数.3*.同为奇函数或同为非奇非偶函数.注意偶函数的定义域若不是{0},则它不存…  相似文献   

7.
函数y=x+px(p>0,以下不再说明)在高考题中的应用,可谓出神入化,但对应试者来说却是望难兴叹.为此本文提出:要攻克综合试题难关,必须强化综合思维意识,即把五大数学思想有机地组合起来,既各司其职,又充分发挥其整体的功能.1 图像意识由y=x+px变形得x2-xy+p=0,利用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得B2-4AC>0,并注意到p>0,故其图像为双曲线,且渐近线方程为x2-xy=0,即x=0和y=x.又由基本不等式得|y|=x+px=|x|+p|x|≥2p,当且仅当x=±p时等号成立,知其顶点…  相似文献   

8.
题如图(1),给出定点A(a,O)(a>O)和直线L:x=-1,B是直线L上的动点,∠BOA的角平分线交AB于C.求点C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a值的关系.解法1设B(-1,yB),则AB的方程为yyB=x-a-1-a.又kOA=0,kOB=-yB,tg∠BOC=tg∠COA,∴-yB-koc1+kOBkoc=koc.(1)设C坐标为(xc,yc),0<xc<a,则koc=ycxc,代入(1)有yB+ycxcyB·ycxc-1=ycxc.消去yB化简得(1+a)y2c+(1-a)x…  相似文献   

9.
利用被积函数本身具有的性质,即由limx→+∞xf′(x)f(x)=L,根据L值的不同判别广义积分∫+∞af(x)dx的敛散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复数集中解方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解复数方程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虚”为“实” 知识点:如果a、b、c、d R,那么 a+ bi= c+ dia=c, b=d. 例1已知zC,解方程3i=1+3i.(’92全国) 解设z=x+ yi(x,y R), 则x2+y2-3i(x-yi)=1+3i 即解得或 y= 0 y= 3 z1=-1或 z2=-1+3i. 2.两边取共轭 知识点:z1=z2z1=z2. 例2已知zC,解方程z-z=(常数、C,且1) 解…z-A。二。① ·”·Z-2Z=。,即z一人。=J② …  相似文献   

11.
有的文献证明了对任何x∈R,f(x)>0.本文获得定理 设x∈R,则f(x)=x4 x2 x 1在x=x0=-14 3-564 56144 3-564-56144=-060582958…处,取得最小值f(x0)=516[(x0 1)2 2]=067355322…此定理可用微分法证明,同时得知x0是方程f’(x)=0的惟一实根.下面用不等式(A2 B2)(1 a2)≥(A aB)2(=|aA=B)来证明.对f(x)进行”双配方”,应用该不等式,有f(x)=(x2 12x)2 34(x 23)2 23=(x2 12x)2 (32x 33)2 23≥11 a2[x2 (12 32a)x 33a]2 23.设3a=b,13<b<3,则x2 (12 b2)x b3≥14[4b3-(12 b2)2]=(3b-1)(3-b)48>0…  相似文献   

12.
换元法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它可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题目的.本文笔者就一些具体的例子,对应用换元法解题应遵循的原则谈一谈拙见.1 整体性原则例1 解下列方程:(1)(2+3)x+(2-3)x=4;(2)10lg2x+xlgx=20.解 (1)令t=(2+3)x,则(2-3)x=1t,于是原方程化为t+1t=4,解得t=2±3,即 (2+3)x=2±3,∴x=±2.(2)令t=lgx,则x=10t,原方程化为10t2+10t2=20,所以10t2=10,t2=1,t=±1,即lgx=±…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证明了“小数部分”函数f(x)=(1/x),x∈(0,1」;0,x=0在区间「0,1)上的可积性,然后又算得了∫of(x)dx=1-c的结果,这里c=0.57721…是欧拉常数。  相似文献   

14.
高中《代数》(必修)上册的第135页指出:在物理和工程技术的许多问题中,都要遇到形如y=Asin(ωx+φ)的函数.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对函数y=Asin(ωx+φ)的教学与考查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会求函数y=Asin(ωx+φ)的周期,或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上述函数的周期;二是会用五点法画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这就充分说明了函数y=Asin(ωx+φ)在中学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老师由于对本节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过程中单纯追求进度,忽视对教材内容的挖掘与提炼,导致许…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的倒数是_。2.的相反数是__ 3.-1的绝对值是 。4.的系数为,次数为_。 5.-5x+6x2-4x3+3按字母x降幂排列为_,它是.次_项式,常数项是_。 6.若2,5132=6.315,则(-0.2513)2=。 7.若-3axb3-a2by是同类项,则2x-y=_。 8.如果x=-3是方程 2x+k=-5的解,则k=_。 9.若 x=x,则x_。 10.若x与y互为相反数,a,b互为倒数,且m=2测(x+y)=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题(续)富锦市第五小学王桂琴简易方程一、判断1.3a一定大于3。()2.方程的解就叫解方程。()3.a2=2a。()4.30—2x是方程。()5.方程2x+3=45的解是x=0.75。()二、选择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有()。①22+...  相似文献   

17.
已知   ,函数y=g(x)的图象与y=f-1(x+1)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则g(3)等于 甲解: f(x)=2x+3/x-1,且由已知得y=g(x)与y=f-1(x+1)互为反函数, 故g(3)=11/3。选(D)。 乙解:g(x)与f-1(x+1)  相似文献   

18.
分解因式:x3-6x2+11x-6对于这样的三次四项式,既无公因式可提取,又不能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或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因此,必须将它的某一项(常数项、一次项、二次项或三次项)拆成两项,然后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拆项分组的目的是使各组可分别用公式法、提公因式法或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一、拆常数项解1原式=(x3-1)-(6x2-11x+5)=(x-1)(x2+x+1)-(6x-5)(x-1)=(x-1)(x2-5x+6)=(x-1)(x-2)(x-3).解2原式=(x3-8)-(6x2-11x-…  相似文献   

19.
利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解题时,通常要根据底数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其过程较为繁琐.本文介绍一种方法,可以十分方便的解决一些关于指数或对数的不等式问题.我们知道:指数函数y=ax(a>0且a≠1)和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当0<a<1时是减函数,当a>1时是增函数.由此可得如下定理:定理1 在指数函数y=ax(a>0且a≠1)中,对于任意两个实数x1、x2,ax1-ax2与(a-1)(x1-x2)的符号相同.定理2 在对数函数y=logax(a>0且a≠1)中,对于任意两个…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中求参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越来越常见,但由于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致使有些学生感到束手无策.但利用分离参数的方法来解决求参数范围问题,往往能够出奇制胜,收到比较好的效果1 求方程中的参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11 如果能将含有字母参数a的方程f(x,a)=0分离成a=g(x),则利用方程a=g(x)有解,a在g(x)的值域内,可求a的值.例1 已知方程x2+2ax+1=0分别有两个正根,有两个负根,求a的取值范围.解 由原方程得2ax=-(x2+1),显然x≠0,所以把变量a、x分离,得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