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钱以版别多著称,儿乎每一种都有珍稀品。“圣宋元宝”也不例外,如行书版的“通宝手”,这是日本人起名的珍稀品。篆书版的长冠宝,也都非常难得。还有就是隶书“圣宋元宝”。  相似文献   

2.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行“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和小平型背“当伍”两种,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笔者珍藏着一枚“圣宋通宝”钱,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5毫米,重4.2克。小平光背“圣宋通宝”在查阅过的钱谱里只发现三种版式。笔者所藏这枚钱,同《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1033号“圣宋通宝”拓片文字两相比较,字体、风格、气韵颇为相似。后者字迹清晰,毫  相似文献   

3.
黎凤歧 《收藏界》2011,(7):76-76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在位二十五年(即公元1101-1125年),共用过六个年号,即位之初,使用的是"建中靖国"年号,仅一年时间,其间铸造过"建国通宝"、"靖国元宝"、"建中靖国"、"圣宋元宝"、"圣宋通宝"等五种钱币。除"圣宋元宝"  相似文献   

4.
一、会同通宝“会同通宝”为辽太宗耶律德光会同年间(公元938-946年)所铸造,辽史无记载。1989年辽宁省凌源的冯毅先生在朝阳废品站的铜堆中拣得一枚。1990年3月,经戴志强先生鉴定后,确定为辽代钱币大珍。“会同通宝”前所未见,弥足珍贵。2005年“会同通宝”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钱币春拍专场  相似文献   

5.
叶柏光 《收藏界》2012,(10):76-77
中国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造了"大宋元宝"铜铁钱,为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之分。背幕有光背、纪年、纪监之别;纪年者有元、二、三之记,纪监者有汉、春、定、泉之载。同时期还铸有"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铜钱,钱文"大宋通宝"四字直读,瘦金体真书文  相似文献   

6.
1941年5月在中国泉币学会第36次会议上,罗伯昭出示了一枚“建国通宝”小平钱,篆体。同年7月,《泉币》第7期发表了罗伯昭的一篇《建国通宝钱考》。文中说:“然而北宋却无建国纪元,寻悟建国之义,岂取建中靖国首尾二字。”罗伯昭推测:“北宋钱自天圣起,率真篆成对,真书建国或有之。”果然不出所料,真书建国早年郑家  相似文献   

7.
"圣宋通宝"铸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因仅为试样并未发行,故很难一见。还有一种说法,"圣宋通宝"当五篆、行二体的小平钱开铸于1103年5月,停铸于1104年正月,前后只历时八个月。后因其绝少,被列为《中  相似文献   

8.
斡昌伦 《收藏》2001,(8):58-58
阅《收藏》2000年第12期载黑龙江呼兰“百花泉主”有关日本“庆应通宝”钱一文引起我的好奇,翻寻已被舍弃多年的“编外”藏品,有幸在其中觅得两枚,一枚与文中所附拓图之三相符,而另一枚背贰百者却难应对。为了满足“百花泉主”求索的愿望,现将二钱的拓图通过《收藏》刊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志兴 《收藏界》2012,(7):74-74
近日偶见一泉,“崇祯通宝”背穿上“四”、穿序“手”字小平钱一枚,其在各类古币图录中均按先上后左的读法称为“四手”。  相似文献   

10.
黄明海 《收藏》2007,(4):133-133
2006年4月,笔者在泗洪县一古玩店有缘购得一枚北宋“重和通宝”篆书钱(见图)。钱径2.5厘米,重4.2克。钱文纤细挺拔,刚劲有力,尽现了徽宗朝铸钱之风格。一看便知为开门见山之物。  相似文献   

11.
池萍 《收藏界》2011,(3):76-77
是品“皇宋通宝”铜质精良,钱体厚重。穿孔与边道打磨干净,边缘带明显斜度,重5.2克。从特征上看应该是母钱无疑。此钱文字对比《北宋符合泉志》“皇宋通宝”铜钱版别,文字明硅偏大,“束通宗”三字与“皇宋通宝”铜钱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出版的北京市钱币学会编《崇宁通宝分类图谱》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崇宁通宝”各种版别钱币的专著,可还是没能囊括“崇宁通宝”的全部版式,时有新面貌悄然面世。前不久,笔者淘得一枚出谱大字版“崇宁通宝”,钱径32.2毫米,穿径8.5毫米,厚3毫米,重14.4克。钱体厚重,青  相似文献   

13.
袁克林 《收藏界》2010,(7):89-91
拜读《收藏界》2010年第1期“天雨”先生撰写的《八思巴文“大元通宝”背“四蛙”》一文,笔者获益匪浅。但就作者对此“四蛙”钱的考析,以及董大勇先生认为此“四蛙”钱系元代之厌胜钱的观点,笔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值得商榷。以下就个人所持的观点,所见所闻,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仅供同好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明东 《收藏界》2010,(7):86-86
数年来,《收藏界》等杂志的钱币栏目曾陆续刊出、介绍过不少有关北宋“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的新版别新品种,如:“双点通”、“长尾通”等,给泉友、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发了泉友们寻觅、研究“崇宁通宝”折十大钱版别的热情。笔者藏有一枚未见经传的“崇宁通宝”折十大钱奇异品——出头“通”,在《崇宁通宝分类图谱》《北宋崇宁钱币图谱》《北宋铜钱》《北宋钱币》等专业钱谱及有关专业刊物上均未见著录或刊载,实应为创见品。  相似文献   

15.
王建国 《收藏界》2011,(5):91-91
早期辽钱,出土及传世均极为稀少,历来为古钱币收藏界所珍视。如"通行泉货"、"天赞通宝"、"天显通宝"、"会同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等。其中,"会同通宝"为孤品,成交价55万元。笔者经十余年苦苦寻求,现已集得其中的四枚,即:"天显通宝"、"天禄通宝"、"应历通宝"、"保宁通宝"。今借《收藏界》宝地予以展示,与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共赏。  相似文献   

16.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7.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2):84-85
“洪武通宝”钱为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年)年间铸币。据《明史·食货志》载称:“太祖即位,颁‘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重一两,余递降至重一钱止。”“各行省皆设宝泉局与宝源局并铸。”  相似文献   

18.
黄明东 《收藏界》2010,(10):80-80
“重和通宝”是来徽宗赵倍当政时的年号钱,是继“政和通宝”之后,承“宣和通宝”之前的,仅铸行了几个月的古钱。公元1118年,宋徽宗在刚与辽国讲和的情况下,担心再出现国家和民众之间的战乱和争斗,乞求邻国之间和民众之间“合和”相处,故改元“重和”为年号。  相似文献   

19.
誓戎 《收藏界》2010,(7):81-82
我的藏品中古币占的比例最大,古币虽小但它们在文物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一枚小小的古币可以折射出那个朝代的经济状况、冶炼技术、书法水准及人们的审美情趣等。我收藏的古币大约有千枚,主要是清朝币和宋朝币,其他朝代的币也有但数量小。这上千枚古币绝大部分是普品,珍品也有却只有那么两枚,是北宋的小平“崇宁通宝”和元代的小平银币“大朝通宝”,特别是小平银币“大朝通宝”值得向大家重点推荐。  相似文献   

20.
邹桂山 《收藏界》2010,(10):77-77
有元一代的市场货币流通,采用交钞和铜钱并行的方法,因而在整个元代中金属币铸造较少,只有在早期武宗和后期顺帝至正两朝铸造了一定数量的“大元通宝”及“至正通宝”。至今市场上还能见到蒙文“大元通宝”和汉文“至正通宝”,其价格均不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