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高天 《大观周刊》2011,(34):64-64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财产大量出现,而这种新型的财产支付方式给许多的贪污贿赂犯罪以可乘之机,同时也给贪污贿赂犯罪的惩治和预防带来了大量了现实性难题,本文针对目前贪污贿赂犯罪中虚拟财产的猖獗形式,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唐律疏议》把贪污贿赂犯罪集中规定在职制篇,也散见于其他各篇,对贪污贿赂犯罪作了严密而科学的规定,立法技术在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3.
<唐律疏议>把贪污贿赂犯罪集中规定在职制篇,也散见于其他各篇,对贪污贿赂犯罪作了严密而科学的规定,立法技术在当时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建安 《大观周刊》2011,(32):38-38,47
贪污贿赂犯罪如一颗毒瘤,难以根除,而且,近些年来,贪污贿赂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隐蔽,本文将就该罪基本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唐律作为我国封建制法典的经典之作,对于官吏的贪污贿赂犯罪有比较详细的规定。与现行刑法相比,唐律的规定比较严格。唐律对于官吏贪污贿赂犯罪的规定有它积极的方面,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这对当今社会的反腐倡廉活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桥新 《大观周刊》2012,(41):113-113
近年来,吉水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法院作出缓刑、免刑判决的比例较大。贪污贿赂犯罪量刑成轻刑化趋势。这种趋势的形成,削弱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公正性的信任度,同时也造成了举报群众对举报结果不满而进行涉案上访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金融机构作为经营货币、融通国家资金、管理信贷、证券业务的特殊行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金融秩序的好坏,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由于金融机构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内部人员涉嫌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活动也日趋猖獗,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削弱了金融机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本文就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根源、手段加以分析,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提出金融犯罪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天 《大观周刊》2012,(45):111-111
间接证据的取得和运用是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侦查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对间接证据的运用进行了一些规律总结,注重间接证据的收集以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犯罪报道中的道德问题 1.报道中过多公布未成年人资料.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1~7月,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其中在生效判决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上年同期上升了19.94%.  相似文献   

10.
邹慧 《大观周刊》2011,(30):115-115
初查是检察机关反贪、反渎等自侦部门对线索分析完毕后所开展的专门性的调查活动。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危害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初查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案件最终能否顺利的破获。应该树立初查第一的原则,提高对初查工作性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为后续的侦查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普遍性、严重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遏制青少年犯罪上升的趋势,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本文就青少年犯罪原因及预防与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上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势在必行。据我国的权威部门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趋小、暴力程度不断加剧。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趋势,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黑五类     
高涛 《档案天地》2012,(10):10-14
时下,看到"黑五类"这个词,恐怕大多数人脑海里想到是五种黑色食品: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黑枣。如果看看百度百科的解释,更是内容丰富:法律上指从事黑社会性质组织类、恐怖组织类、毒品犯罪类、走私类和贪污贿赂类等五种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在广告用语上,黑五类指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五类电视购物;政治上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指代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右派分子五类人群。本文所要描述的,即政治词汇,  相似文献   

14.
当前,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其中以暴力方式实施犯罪的更是急剧增加。与此同时,一些媒体紧盯这一卖点,在报道青少年暴力行为时大肆炒作,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表现1.标题庸俗、刺激媒体对暴力行为的报道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黄色新闻的惯用手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美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枪杀案,惨剧的受害者是学,制造者也是学生。这种青少年犯罪日趋增多的现象。不仅是国外关注的问题,同时也出现在我国。据有关统计资料,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约占犯罪案件总数的20%,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在校生犯罪率的上升(约占青少犯罪的21%),犯罪低龄化的趋势,以及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增多,使人家意识到预防犯  相似文献   

16.
罗钰香 《大观周刊》2012,(24):24-24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上升为国际性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环境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也越来越得到重视。我国现行的《刑法》中还没有关于环境犯罪危险犯的规定,而纵观当今国际上各国的刑事立法,将危险犯作为环境犯罪的既遂标准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纳。  相似文献   

17.
赵聪 《大观周刊》2012,(31):57-57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一些社会问题愈演愈烈,老年人犯罪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以往的司法实务中对老年人犯罪现象关注的较少,这是极不和谐的。关注老年人犯罪,应作为关注犯罪群体类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关于老年人犯罪的处罚力度,大概应本着从宽处罚的理念。本文将围绕着这一理念的合理性来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18.
武勇 《青年记者》2002,(11):49-50
近几年,女性职务犯罪有上升趋势,怎样从这些女犯身上采访到女性因性别差异而犯罪的特殊性,挖出其犯罪根源以警示社会,这是摆在政法记者面前的一个不小的课题,也是应掌握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9.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亿多人,占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特征也由单一性、松散性、突发性、偶然性向纠合性、紧密性、智力性、反复交叉感染等新的特征转化,很值得新闻媒体去挖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喜乎?忧乎!     
近日,在某地区小报头版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主题:《全区经济罪案举报形势喜人》,副题:《第一季度立案比去年同期上升28.5%,其中大要案上升两倍》。读罢全文,伏案沉思,这“形势”叫我无论如何喜不起来。如果说,人民群众逐步消除顾虑,无所畏惧地同贪污贿赂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踊跃向司法机关揭发举报,倒不无教育意义;那么从另一角度看,案件上升,大案要案翻番,说明犯罪行为增多,经济领域问题不小,这形势怎么能够喜人呢?我倒为之感到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