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老师变学生     
程老师是远近闻名的严老师,说他严格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做老师的职责嘛!可他不关心我们,不理解我们可就不对了。同学们实在忍不住了,就写了一封信给QQ博士,内容大体是:“我们的老师一点也不理解我们,请您帮我们发明一种东西,使老师能理解我们。”信发出后没多久,热心的QQ博士回了信,并且还附着一个小包,信上说,只要老师吃了这小包里的药丸就会变成班里的一个学生。当老师真正地理解学生的时候,老师就会恢复原状。我们看了信后,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并小心地把小药丸藏好,准备找一个机会让老师吃下去。过了几天,机会来了…  相似文献   

2.
对课标的错误理解致使目前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没有意义的“热闹”和“活跃”。如何拒绝肤浅的热闹和活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呢?我们组织了这次讨论。参与此次讨论的各位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做法能否给您以借鉴,只有读了才能知道。 江苏滕衍平老师说得好:“此话题讨论,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针不是预防针,更多的是治病的针。”[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们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数节公开课,我们尽情地欣赏并真切地悟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支老师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老师们的启示很多。一、“活”与“实”的统一支老师的课非常的“活”。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情绪的活跃、语言的活跃,甚至动作的活跃上。课堂上不时会发出阵阵笑声(笑声不仅来自学生,也来自众多的听课教师)。在这阵阵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在愉悦之中,在支老师的巧妙点拨下,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看不出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而看到的是…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带过多年初三毕业班的老师,我读了“梦梦的自述”后,很有感慨。梦梦渴望老师的理解和关爱,甚至很在乎老师一句理解的话儿、一句鼓励的言词。这种望眼欲穿的心态,我很能理解,也觉得很正常。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也希望别人的理解和关爱吗?不也无法忍受别人的冷漠和误解吗?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心灵脆弱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5.
美国及西欧的一些国家,学校里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会接二连三地提出诸多质疑。在美国的家庭中,许多家长问放学后的孩子的第一问话往往是:“你今天在课堂上向老师提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事而提不出质疑的话,将会受到家长的严加批评。笔者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案例1 前不久,我们听了下原镇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平均分”。其中有一个环节,在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后,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这一目的.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平均分”的事例。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举了很多事例。  相似文献   

7.
毕业时,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了。”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8.
桓玮 《初中生》2011,(9):61-61
毕业时,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了。”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9.
公莹 《黑龙江教育》2001,(10):31-32
在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呢?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也就是说,阅读是一个高度感知、提取、概括、评价的过程,思维活动就贯穿于这三个阶段的始终。“需要是最好的老师。”需要的意识越强烈,思维的状态就越积极活跃。基于此,根据阅读的三个心理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0.
吴明 《新读写》2013,(6):50-51
毕业那年,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的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11.
毕业那年,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上了最后一堂课,整堂课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3个问题了。”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3个,100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分角色表演的教学方式。而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每到这个时候,学生都是争先恐后,希望自己能成为小演员……可也有那么一次,一个学生坚决地对我说:“老师,我不表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毕业时,老师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整堂课上气氛活跃,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最后老师说:“你们的问题问完了,该我来问你们三个问题了.”同学们喊道:“老师,别说是三个,一百个我们也老老实实回答您.”  相似文献   

14.
“角色扮演”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中常用的教法,因为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让课堂气氛活跃,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这一教法备受教师们喜欢,特别在公开课上,更被广泛应用。本学期,听了许多老师的课,他们许多人也在自己的课堂上设计了“角色扮演”这一环节,听后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15.
很多学生抱怨语文难学,不知道该怎么办,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有困难,作文也很难写好。也有不少学生郑重其事地向我请教:“老师,我该怎样做阅读题?”或者问:“老师,我怎么才能写好作文?”说实话,语文并不是那么难。就好像我们从不觉得玩是难的,也不觉得朋友是可怕的;当学习语文变成快乐的事情,好比相爱的青年不害怕考验一样,我们也就不惧怕考试了。而且语文科目考来考去,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不再需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而是需要思维活跃、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在这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老师该如何去做呢?  相似文献   

17.
对课标的错误理解致使目前的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没有意义的“热闹”和“活跃”。如何拒绝肤浅的热闹和活跃,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昵?我们组织了这次讨论。参与此次讨论的各位老师都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的做法能否给您以借鉴,只有读了才能知道。江苏滕衍平老师说得好:“此话题讨论,对于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针不是预防针,更多的是治病的针。”  相似文献   

18.
咪咪老师来了之后,我们班的气氛活跃多了!我们常常围着咪咪老师,叽叽喳喳地叫;我们叫,咪咪老师也叫,她甚至比我们叫得还欢呢!可侯小武不叫,整天闷在那里,埋头做题,偶尔会抬头嘀咕一句:“哪里像个老师……”我不服气,说:“不像老师像什么?”侯小武晃晃脑袋,仿佛是不值得和我争论似的,说了句:“反正不像老师!”又埋头去做他的题了。没想到,侯小武的话被许娇娇听见了,她故意提高声音说:“哎,侯小武你说什么?你敢说咱们咪咪老师不像个老师?”大家都不再叫了,偷眼去看咪咪老师。G咪咪老师却笑着走了过来,说:“好啊,说我不像个老师———那我一定…  相似文献   

19.
从教多年,经常听到学生们的种种呼声,例如“老师天天盯着我们考试的分数。”“老师有的时候把我的缺点与其他学生的优点比。”“我们有缺点、过失,老师应该帮助我们,不要随意责骂。”总之,学生们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他们心目中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对学生能理解,有爱心,能宽容,能与时俱进,有开拓进取精神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培特老师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你的感觉是对还是错’。怎样感受和表现音乐,是孩子自己的权利。”把对音乐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现看作幼儿的“权利”,我是首次听到。在培特老师的音乐活动中,我们处处感受着他对幼儿的理解、接纳,对幼儿权利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