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赖简》是《西厢记》中的一个喜剧关目,细加分析可知,崔莺莺之所以"赖简",其主要原因是张生误解了她的诗意,诗简所指暗示的应是张生在"西厢"等待"玉人"崔莺莺前来与他相会。通过具体研究"玉人"、"西厢"的所属关系以及莺莺的态度和红娘的质疑以及张生本人的举止行为等,可知张生"误简"了。这一出喜剧性剧目的是非曲直,的确令人久久思索,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自唐以来,以"西厢"故事为题材的各类作品便层出不穷。在西厢故事的演进中,王实甫的《西厢记》把"西厢"故事推到了最高峰。它能成为一部鸿篇巨制,得益于《西厢记诸宫调》对《莺莺传》从题材、主题到人物形象的革命性改造,同时也得益于王实甫的个人创作才艺和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  相似文献   

3.
从元稹的唐传奇到董解元的诸宫调,再到王实甫的元杂剧,西厢故事在多种文体形式的演变下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并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将从体裁的演变、情节结构的深化以及思想主题的发展,探索西厢故事从《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到《西厢记》的演变,并探讨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伦峰 《现代语文》2010,(4):149-150
《西厢记》故事本于《莺莺传》无可非议,但其结局的设置显然是受了《世说新语》"贾韩故事"的影响。它借鉴了包括《世说新语》"贾韩故事"在内的故事,将《世说新语》的品藻形式、《莺莺传》的传奇形式、董《西厢》的说唱形式,改编成真正的戏曲。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西厢记诸宫调》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经过唐宋诗歌、说唱等多种文艺形式的酝酿,"镜破人离"悲剧结局的叹惋情绪已不复存在。《董西厢》有着化悲为喜的新变之功。《西厢记》更是明确地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反封建礼教的意义进一步深化。西厢故事的演变及由此带来的作品主旨的变化鲜明地折射出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说写红娘就是为了写莺莺,陪衬莺莺。红娘是莺莺内心真实情感的外化,展示出的是真实崔莺莺的另外一面。红娘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为莺莺打算,都以莺莺的感受作为考量的第一要素。《西厢记》通过对红娘的描写来反衬莺莺在追求自由爱情道路上的犹豫反复,以及突破礼教的困难,用红娘来歌颂莺莺的大胆与反抗。论文通过对借厢,琴心,拷艳三折中红娘形象的分析,找出红娘在《西厢记》中和崔莺莺之间的陪衬、衬托关系。  相似文献   

7.
西厢故事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三部代表性作品,分别是《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在作品的所有人物中要数老夫人的形象变化最大,她渐渐成为西厢故事发生的关键因素,而这种渐进的演变历程与作品的主题、时代、作者、观众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重塑过程中,老夫人这个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成为维护封建势力的典型,后代的作品中多借鉴她来塑造较为保守的封建家长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母。  相似文献   

8.
对于《西厢记》中《赖简》一折,许多人都作过精彩的分析。崔莺莺之所以“赖简”,把张生大骂而还,其主要原因是张生误解了她的诗意。“待月西厢下”,“疑是玉人来”应是张生在西厢等待“玉人”崔莺莺前来与他相会。理由有三:其一,此诗不是王实甫所写,而是他引用元稹《莺莺传》中的原诗;其二,在古代诗词中,“玉人”一词专指女性;其三,在古代民间学中贴近老百姓的作品中,女性对爱情的忠贞执着,往往超过男性。  相似文献   

9.
赖简是《西厢记》中写人物心理活动最精彩、最成功之处,莺莺的赖简是相国小姐身份、封建礼教熏陶所致,同时又受忧虑试探心理和少女羞涩矜持心理的影响,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闹简、赖简是莺莺的"主意",乃预谋为之,旨在考察张生的可靠性及环境的安全性,以便确认私定终身的可行性。先于楔子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再以《闹简》、《赖简》照应,而《后候》、《酬简》则是莺莺得到满意考察结果后的进一步行动,是对悬念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厢记》文本演变的角度,介绍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西厢记”文本的具体内容,总结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并提出了这种特点所显示的回归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诗文小说"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出现的一些羼入大量韵的言小说被孙楷第先生命名为“诗小说”。“诗小说”这种形式的出现与言小说的内部发展有关,也与一定的审美接受心理有关。小说中夹杂作为“第二语言”的韵来抒情、言志而不是写景状物的传统,可追溯到史传学和唐前小说中,才子佳人题咏、唱酬的模式受《莺莺传》以至《西厢记》、《娇红记》的影响甚大。这些小说中的韵的水平虽然低下,但它们仍是迎合了这样一种心理:既辑录了才子佳人的诗词与其本事,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雅的心理需求;又因写风月之事,具有相当的传奇性,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从创造莺莺、张生、红娘等众多独具个性的戏剧典型的角度着眼,<西厢记>可说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王实甫作为"天下夺魁"的戏剧艺术大师,其最大的成功在于营造纷纭繁复、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氛围,让其笔下的人物在特定的戏剧空间中充分展示其隐微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矛盾交织的对峙冲撞中凸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再辅以正面描绘、侧面烘托、心理透视、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段,务求以声通情,以形传神,相互生发,各臻其致.  相似文献   

14.
丁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71-73
金圣叹“以文律曲”批评《西厢记》,使得《金批西厢》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批本目的就是“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和“教天下以立言之体”,就《金批西厢》和《王西厢》的异同,来看金圣叹戏曲理论中的“立言之体”,尤其是偏重于分析《借厢》一出的人物形象,从而去体验金批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金圣叹“立言之体”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5.
湘西阳戏民间文本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阳戏是中国地方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了湘西民族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湘西阳戏的历史考察及对阳戏民间文本的疏理,试图揭示出这种古老戏剧艺术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才调集》所录元稹艳诗,学界多以其为元稹早日恋人而作,此论与元生平经历多有矛盾之处,不可一概而论。依据周相录《元稹年谱新编》所考元稹与莺莺、韦丛等女子交往之事迹,认为在《才调集》中所录元稹艳诗中《春别》、《离思》(五首)、《桐花落》、《梦昔时》、《暮秋》、《樱桃花》、《桃花》、《白衣裳》(二首)、《蔷薇架》、《忆事》等共十五首皆应为韦丛而作。  相似文献   

17.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其诱人的喜剧力量震撼着剧坛。作者用锐利目光去观察和沉思现实社会,运用幽默风趣的戏弄性和调侃性艺术手法,设置喜剧情境,凸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营造喜剧氛围,显示了《西厢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说苑》是西汉刘向编撰的一部历史人物故事集。历来有许多学者将其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成果颇多。但关于《说苑》是否可以看作一部小说著作则一直没有定论。因此,本文拟从古代小说的内涵,《说苑》章节所具备的小说特征以及“说”体演变的痕迹三个方面来论证:《说苑》的人物故事部分是具有萌芽时期的小说性质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06—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长江学者影响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特征、规律及交互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学者促进了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提升且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显著提升了高校科研创新效率,但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国家基金项目、高校科研管理与长江学者的有效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千古美人崔莺莺只不过是想象世界里的一个虚幻的美人神话 ,是艺术家充分理想化的产物。红颜薄命、“自古美人遭狼吻”这才是美人历史的本来面目。本文笔者站在女性主义文化思维的视点上 ,试图用别样的眼光———即撇开《西厢记》的文学史或美学方面的研究 ,而仅仅借《西厢记》中的美人 (崔莺莺 )的故事为由头 ,来思考一些关于“美人”的文化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