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的思想,作者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和知识水平,就摩擦力实验进行探究设计谈一些个人浅见.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相似文献   

2.
摩擦力的概念在小学科学中作过简单介绍,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的摩擦力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科学的知识情境中,将新旧知识联系整合、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并通过对学生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将摩擦力的概念重新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上,符合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总体安排,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这一宗旨的基本要求,摩擦力的教学必须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努力对自然现象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究,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鉴于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本文从摩擦力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摩擦力探究活动的思维培养,摩擦力教学的格局定位,摩擦力教学的深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落实科学课程目标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例题分析,逐步把握和体现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力学实验是初中物理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考点,而“与摩擦力有关的实验”是力学实验的重点,考查的知识比较多,要求学生对摩擦力有关实验的测量、操作、科学探究方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及学会评价等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是“摩擦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本节课实际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是中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完成摩擦力的探究实验是掌握该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教材中实验方案设计和传统数据分析过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实验的改进方案,使之能在克服教材提供方案不足的同时,易于开展学生分组实验,使数据分析更加科学,也能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园 《物理教师》2005,26(12):11-12,14
1设计思想新课程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本教学设计以“摩擦力”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旧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索,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大体分析(1)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本节是粤教版《物理》共同必修模块I…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北师大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了解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设计与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普遍方法,有初步的实验设计和信息处理能力,能产生强烈的科学求知欲和乐于探究的信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畏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9.
林耀阳 《考试周刊》2007,(24):36-37
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摩擦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重力》“探究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直观有效的“触鼻”演示实验;《牛顿第一定律》以探讨问题的方式充分展示科学家的原发现过程等,展开对如何把探究精神渗透到物理教学中的论述。实施探究教学,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发展其科学探究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初二物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课中,通过讨论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重力有关这一问题,浮现出实验方案是否合理的师生较量.教师从尴尬、失败中顿悟,惊讶学生的潜能,惊讶新课改带给师生一起成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做摩擦力的实验。(2)学生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摩擦力的大小不但与物体表面的光滑或粗糙有关,而且与物体的轻重有关。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2)学生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学生知道摩擦力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验到摩擦力存在的现实,享受实验成功时的喜悦。(2)学生能够意识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摩擦力的存在。教学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初二物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课中,通过讨论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重力有关这一问题,浮现出实验方案是否合理的师生较量。教师从尴尬、失败中顿悟,惊讶学生的潜能,惊讶新课改带给师生一起成长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徐成 《江西教育》2006,(3):43-43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秘密”是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的内容。科学课在目前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过程与方法显性化。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作为载体的,许多现象可以说明所要讲述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我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知识。探究实验的教学首先要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摩擦力》时提出我们都会走路,走路靠的是摩擦力,但是我们发现有时我们走得很稳,可是下雨天走路容易摔跤,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03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首次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的要求与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作为内容标准,可见科学探究在高中物理实验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是一种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复合活动。科学探究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新课改至今,学生的探究实验效果却不明显,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实验原理、方案、步骤等,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使探究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实验探究水平较低。本文从探究水平理论人手来分析高中物理的学生探究实验。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既要让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又要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要了解摩擦力产生的原因,还要知道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另外,本节课是一堂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课,在其中涉及了控制变量法、间接测量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是一节集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生活中的物理于一体的课,  相似文献   

17.
余炜炜 《科学教育》2004,10(2):30-31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评价的方法科学探究实验考查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动手做,考查学生的动手技能;二是动笔写,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  相似文献   

18.
赵成 《宁夏教育》2013,(4):47-47
如何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及课外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及科学探究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初中化学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不仅要求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进行训练,指导。使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产生化学问题,能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对在科学探究中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学生通过实验研究能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力求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秘密”是四年级下册《科学》课的内容。科学课在目前的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过程与方法显性化。摩擦力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但许多摩擦现象却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而已。本课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教学目标: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感知摩擦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教学准备:旅游鞋、跑鞋、平底鞋各一双,表面比较光滑的木板、材料不同质量不同的物体、小车、测力计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