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按照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具体工作部署,实施《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弘扬和实践上海城市精神,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3,(1):41-43
2012年上海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为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新提高。  相似文献   

3.
人们一提到欧洲文明的源头就会想起两希文明——希腊、希伯来。了解希伯来文明是了解希腊文明的一把钥匙。而源头可以追溯到两河流域星月地带。希罗多德——西方历史学之父,在他的(呖史》中记载了两河流域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而爱琴文明就是两河流域和希腊之间的一块跳板。  相似文献   

4.
“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极好的论坛主题。我认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必须注重精神的层面。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状况,对生态文明应该有两种解释:一是从词源学意义上看,它与野蛮相对,指的是在工业文明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不野蛮开发,不粗暴对待大自然,努力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通常意义上大多数人理解并广泛使用的生态文明含义,也是生态文明所具有的初级状态。在推进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现在努力建设的也是这个层次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中原农耕文明捷足先登且兴旺发达;建基于内陆型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五伦”观念乃是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其最为根本的伦理精神属性。尽管这种伦理意识曾遭致从古代先哲到近、现代思想家从未间断过的质疑和抨击,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依然是人们在应对实际生活时所可能采取的最好的伦理安排和道德选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原人民应当结合现代化的要求,对这份精神遗产加以改造,使之能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生活方活中的有益思想成分,在塑造中原新文明中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
绿化管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上海市绿化和林业管理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为加快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夯实生态环境基础。一是按照“完善布局、增强功能,注重民生、提升服务”的思路,推进绿化建设发展;二是坚持“稳定总量、动态平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推进郊区林业发展;三是遵循“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推进湿地资源管理的永续利用;四是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加强节约型绿化发展推进工作;五是着眼基础夯实工作,加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绿化林业养护人员、  相似文献   

8.
《大理文化》2010,(2):118-118
在09年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大理州公安局交警支队以创建城市文明交通为目标,带领、指导、支持大理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队按照科技信息  相似文献   

9.
儒学在思考     
儒学在作现代思考,儒家学者在跨文明比较中也在作世界性的思考.当代社会,人类前途充满危机,仅有西方文明的智慧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和总结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深入阐发儒学的精义.在现代文明通则中,除民主、自由、科学、人权、法治、公平等价值理念外,还必须加上东方儒学所申明的忠恕、诚信、礼义、和而不同、天下一家、天人一体等价值理念,这样才能使现代文明通则获得完整性.从而摈弃"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贵斗"的冷战哲学,推动文明的对话,实现不同民族、国家、文明的和平相处,使世界走向祥和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匈奴文明与中原文明是基于不同的生存环境及经济基础所形成的两种截然不同文明形态,匈奴属游牧文明,中原属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简称豫,得名于古代九州分野之豫州,所谓形胜之地,天下辐辏,文明流变,于斯为盛。夏、商、周三代以河洛为天下之中,建都于此,可使“四方入贡道里均”,从而形成以王都为中心的放射性统治格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礼制文化圈,并表现出极强的文化向心力。可以说,中原文明发展的历程即是华夏文明史的缩影。近日河南博物院举办“华夏文明之源”展,以夏到北宋为时代背景,从政治、物质技艺、精神世界的源起流变来探索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令广大观众大饱眼福的同时深受教益。  相似文献   

12.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经过5000年的深厚积淀,终于凝聚成为独一无二的"中国精神"。作为著名的山水画家,您如何理解"中国精神"并于艺术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中国精神"的?常朝晖:我理解的"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以"中国精神"作为核心形成的中国文化脉络在5000年的文明传承中相对稳定,从夏、商、周的古代文明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中国精神"的本质几乎始终如一,但其内容却在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上海文化年鉴》2012,(1):44-45
2011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围绕“美好城市,美好生活”主题,积极实施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创新制定2011版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标准,努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万人大培训,着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新的发展,夯实上海精神文明建设新一轮发展的坚实基础,为上海“十二五”发展和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胡适等人的大力推动下,"整理国故"运动迅速升温并蔓延全国。由胡适提出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成为这一运动的宗旨。以科学精神、西方观念作为整理国故的利器,开辟了国学研究的新生面;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容易犯以西衡中的毛病,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同情之了解",也缺乏对西方文明的必要反省。同时,大力提倡整理国故,还有消解新文化建设成果,走向崇古、迷古老路的危险。因此,整理国故运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尖锐质疑,集中体现了当时学界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本来,这些不同的见解均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完全可以相互沟通,并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整合;但亡国灭种的巨大阴影带来的心理焦虑,对学术活动现实效应的过度追求,加上极度的自信乃至自负,各派学者大多难以与对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沉潜深入的学理探讨几乎成为奢望。这一情形使得"整理国故"运动的积极意义被部分内耗,其对"再造文明"所起的作用也被削减。  相似文献   

15.
乡村文化:解构与扬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老的农业文明具有极高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如何保护和利用优秀传统农业文化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关键是要摒弃农村现存的愚昧、落后文化,保护和利用优秀传统农业文化。同时,积极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将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胡适等人的大力推动下,"整理国故"运动迅速升温并蔓延全国.由胡适提出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成为这一运动的宗旨.以科学精神、西方观念作为整理国故的利器,开辟了国学研究的新生面;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容易犯以西衡中的毛病,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同情之了解",也缺乏对西方文明的必要反省.同时,大力提倡整理国故,还有消解新文化建设成果,走向崇古、迷古老路的危险.因此,整理国故运动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尖锐质疑,集中体现了当时学界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本来,这些不同的见解均有着各自独特的价值,完全可以相互沟通,并在更高的层面上得到整合;但亡国灭种的巨大阴影带来的心理焦虑,对学术活动现实效应的过度追求,加上极度的自信乃至自负,各派学者大多难以与对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沉潜深入的学理探讨几乎成为奢望.这一情形使得"整理国故"运动的积极意义被部分内耗,其对"再造文明"所起的作用也被削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从古到今人类所创建的一切文化,都是引导人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生存样态,应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启迪了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引导着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文化是指导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灵魂。人类要进步发展就必须求真崇善、除邪斗恶。我们一是要认识到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多样性状态与格局;二是要遵循"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正确指向,牢记环保使命;三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浦东新区的文化工作以“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局的关心指导下,以提高浦东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内涵为目标,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团队培育、机制推进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果。在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区的文化建设工作突显丁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化市场》2002,(3):22-24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城区文化建设也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我区在“双高”的发展战略目标先导下,十分重视全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区文化局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社区工作会议》精神,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质,营造健康文明、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为目标,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大凡说话做事写文章都得抓重点、讲究主题。文化工作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文化工作者素质形成的重要一环就是懂优劣、识时务、抓主题.具有从事先进文化工作的头脑和意识。那么.什么是文化工作的主题呢?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