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目前全国中考突出地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特点,注重在具体情境和实践问题中考查学生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中考现代文阅读呈现出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测试选文与命题两个方面。一、选文呈现"民族性与人文性"1.传统文化类选文占据"半壁江山"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语文课程人文性泛化的表象下,被掩盖的实质却是真正的人文性依然存在的弱化,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在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无限扩大的同时又对其作了狭隘化处理。明晰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的存在形态及其实现路径,有助于语文课程走出人文性泛化和弱化并存的困境。人文性在语文课程中以显性或隐性状态分别存在于语文教材选文、语文知识和语文教学对话中。不同的课型不能一刀切,需要寻找不同的路径以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了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强调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而且强调了语文课程在育人方面的特殊功能,表明了语文课程目标所追求的语文教育目标是语文文化,而不是单纯的语文知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的状况,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中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感受到语文教育的价值,提高表达、交往、沟通的能力,彰显人文内涵。要达到这一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借助四个方面的研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由来已久,尽管课标层面明确强调二者的统一,但是教学实施层面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近来,回归语文本体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人把语文课程的本体狭隘地界定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本文从语文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探究语文课程之本体性。尤其在教学层面,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种价值取向——认知取向、审美取向、技能取向,力图为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在教学层面的整合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凸现人文教育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及拓展课堂时空使学生掌握人文方法,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语文知识"在语文课程整体结构中是依附于选文而存在的。这种状况决定了教学语文知识,教师必须首先注意和善于从范文中提炼和抽取出有用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语言、言语"的社会性知识、他人言语经验中的人文性知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的程序性知识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知识"?笔者仅以自己的两个教学案例对"语文知识"的开  相似文献   

7.
2011年苏教版职业学校《语文》新教材与2001年苏教版中职《语文》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编制理念和选文系统贯彻了新课程的诸多要求,编写形式和选文系统都做了较大改动。新教材具选文富有时代气息、数量适中、难度降低等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老教材突出语文的工具性,新教材则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更侧重于人文性。实际教学中,需总结教科书编写的成功经验,反思其不足。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出版使用(试用)的几种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必修),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必修)外,其他的基本上以专题(内容)组织学习材料,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入选教科书的范文偏重于人文习性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熏陶,张扬了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过分注重选文的文化份量,而忽视甚至掩盖了选文的形式、结构、表现、文采、语言等因素,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逐渐淡化甚至消解.  相似文献   

9.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简言之,它反映了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获得情感体验的统一,是时代赋予语文学科教学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黄明 《快乐阅读》2011,(2):101-103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教材选文应强化人文性,中学语文选文时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即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应有机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因此,新课改形势下,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与过去相比选文加强了人文性篇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在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变成了急需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出版使用(试用)的几种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必修),除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语文教科书(必修)外,其他的基本上以专题(内容)组织学习材料,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入选教科书的范文偏重于人文习性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熏陶,张扬了人文性而忽略了工具性,过分注重选文的文化份量,而忽视甚至掩盖了选文的形式、结构、表现、文采、语言等因素,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逐渐淡化甚至消解。一些教师对语文教育与语文学、语文教育与文章学、语文教育与文艺学的内涵及关系缺少了解和研究,对语文教学与文学、文章、文化教育的关系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人文教育对职业学校培养优秀的技能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现在职业学校人文教育的严重缺失制约着所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语文的基本特性以及它的教授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渗透着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加强情感教育,注重联系实际,是充分利用语文在职校进行人文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以汉语知识为基础,引领学生走入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学世界,使其在浩如烟海的经典篇章中冶炼精神、提升智慧.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范围较为广阔,将多个时代的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为课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依托课文内容展开独立思考,挖掘文人身上特有的美好品质,从而改善自身的行事风格与思想意识.为发挥语文课程陶冶人心的作用,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领悟文人风采,通过精选切入时机、多角度展示精彩内容与深度解读的方式完成人文素养的培养任务.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的落实是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基础内容,也是完成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对教科书选文的研究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查阅法,对津恩版《美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第一、二册选文进行研究,总结出对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科书选文编制的启示:选文价值趋向生活化;选文内容趋向童真化;选文类型侧重审美化;选文编排体现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 ,加强了课程目标中人文性这一重要维度 ,也为语文教学确立了坐标。因此 ,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着力弘扬人文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 ,在陶冶性灵、张扬个性、塑造人格、培育创新上下功夫。一、发掘人文底蕴1.科学整合教材。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人文精神在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选文文质兼美 ,富有文化内涵、人文底蕴和时代气息 ,以真的情感、善的内容、美的形式寄寓着作家高雅的审美情趣、崇高的理想信念、伟大的人格追求。培育人文素质 ,首先要对…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凸现人文教育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人文教育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过程及拓展课堂时空使学生掌握人文方法,提升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母语教育,它的人文性体现在它是一门植根于人和民族心性的精神之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精气、滋养他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范蔚 《今日教育》2008,(2):30-3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只有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才能教好语文,让学生学好语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究竟怎样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仍然有困惑与纷争——落实“工具性”,是不是一定就是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一门核心学科,基于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觉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在进行文本拓展时就要紧紧扣住两个目标:一是“知识和技能”,主要指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对“写作”技能的拓展;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指对文本所承载的人文内涵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正>【评议样本】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原文摘要】21世纪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课程与教学内容建设上来。在课程层面,可以从"定篇""语文知识"(广义的)和听说读写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内容观照;在教材层面,我国语文教材的选文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