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玻璃上霜或上雾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件麻烦事,比如戴眼镜者、摄影爱好者等等。对于驾驶汽车的人来说,玻璃上的霜、雾可就更严重了,由于看不清路况,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当温暖潮湿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时,空气中的水分会冷却,形成许多细小的水滴,凝结在玻璃上,就形成了雾。这些小水滴使光线散射,让前方的景象变得模糊。  相似文献   

2.
漫谈霧和霜     
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低降所含水份发生凝结时形成物除了露以外,那那是雾和霜。生长在沿海地方的人都熟悉雾,雾的形成可以说是和天空中云的形成是一样的,不过是靠近地面罢了。靠近海洋的地方,空气是比较湿润的,因此容易产生雾。在寒暖两海流相遇的地方,更容易发生大雾。如日本北海道附近,朝鲜东部朝鲜湾以北的沿海口地方,以及我国台湾海峡一带均以多雾著名。  相似文献   

3.
怎样防霜?     
当空气里面含有很多水汽,而地面上的温度降低到了结冰的温度的时候,靠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在地面上或草上、树上凝成冰晶,这就是霜。人们常说荘稼蔬菜被霜打了就坏了。其实为害荘稼的不是霜的本身,而是生成霜的严寒。水汽凝结成为霜的时候,许多植物体内的液汁也冻结了。这些液汁冻结之後,植物的组织受到了破坏,就要枯萎而死。  相似文献   

4.
正天气寒冷或者阴雨天时,如果在封闭的汽车内,在人多的情况下会发现玻璃上有水雾,这是车外的温度低而车内温度高造成的。人多或者下雨的时候,车内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玻璃时液化成小水滴。所以,车内外只要温度差异过于明显或者车内空气湿度过大的时候,都会出现起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一般情况下,气温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就比较高;气温低,则水蒸气的含量就比较低。空气中如果含水蒸气较多,当温度降到一定的程度时,部分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当水蒸气的凝结发生在高空时,就会形成云:如果发生在接近地面的空气里,就称做“雾”。雾就是悬浮在接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的水滴。由于小水滴对可见光的散射作用,所以雾中的能见度显著减小。当太阳出来时,温度上升,水蒸气蒸发,雾就消散了。  相似文献   

6.
无数细小的水滴在海面上凝聚集结,就形成了海雾.它是海面低层空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 海雾的形成,经过水汽的凝结过程以及凝结的水滴或冰晶在低空积聚的过程.然而,雾的生成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是小水滴或小冰晶必须悬浮在近海面的气层中,使水平能见距离小于千米.另外,还要有盐粒或灰尘等凝聚核为依托.  相似文献   

7.
许多小水珠聚在—起,飘浮在天空中,就是我们常常看见的云。接近地面的空气里,假如有水汽凝结起来,就成了雾;—般的说,雾的水珠比云的水珠小,但是,实际上,分别也很小,地面上的雾若是升高了,也就是云。爬过高山的人,也许有过这个经验:在山脚下望着半山腰里有浮云,等走到山  相似文献   

8.
你知道吗     
正汽车后窗的玻璃上为什么有细细的线条这些细细的线条是给玻璃除霜用的。冬天的时候,车后窗上的玻璃容易结上一层白白的霜,使车里的人无法看清车后的情况。为了保持它的透明,人们将后窗玻璃做成双层的,并在里面粘上一条条导电的薄膜线条。这样,只要一通电,玻璃就会变热,把水汽和冰雾赶跑。太阳光为什么能消毒太阳光能消毒,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为什么太阳光能够消毒呢?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9.
气象名词     
雾: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受到冷,凝成许多小水滴,浮游在空气里,便是雾。云: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到高空,受了冷,凝成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浮游在天空里,便是云。虹:夏天早上、傍晚或雨後,太阳光透过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曲折反射,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就是虹。雷:春夏暴雨时,云中的阴阳电,或云中阳电和地面上的阴电相接触,发生闪电和雷响,就是雷。风:风是流动的空气,地面上一部分空气,受热上升,附近的空气流来补充,便成了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空气源热泵的结霜现象及其对设备造成的伤害,简单总结了空气源热泵除霜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降低空气湿度的思想,探讨了解决空气源热泵冬季供热过程中结霜的问题。在冬季运行时,霜的形成问题降低了空气源热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霜和露是水汽在地面和地面物体上的凝结而形成的。空气容纳水汽分子的多少,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的。在白天,由于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温度增高起来,靠近地面的空气的温度也随着升高起来,空气能容纳较多的水汽分子。但是到夜晚的时候,地面得不到太阳的照射,并且大量放散热量,结果地面温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为什么十雾九晴? 形成雾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近地层的水汽比较充足:二是空气中要有较多的凝结核;三是空气中的水汽要能够达到过饱和.一般情况下,近地层的水汽是较充足的.凝结核,如尘埃、烟粒等,空气中是具备的.关键在第三个条件,即空气中的水汽能否达到过饱和.  相似文献   

13.
科苑 《今日科苑》2013,(6):46-48
大范围雾霾因冷空气较弱事实上,这几年,每到秋冬,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到雾霾天气的持续,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表示,近期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在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二是没有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三是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雾。  相似文献   

14.
冷暖自知     
《科学大众》2013,(11):42
如果用热水冲淋一只玻璃杯子,并在杯里留少许热水。然后把杯子迅速反扣在玻璃桌面上。这时,朝杯子轻轻地吹风或用羽毛推它,玻璃杯便鬼使神差似地在桌面上轻松地滑行起来,就像滑冰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摩擦力。请问:(1)玻璃杯为什么能在桌面上轻松地滑行?(2)如果往正在轻松滑行的玻璃杯上浇上一些冷水,可能发生什么现象?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杯中残留热水的热量使杯内空气膨胀,在玻璃杯和桌面接触处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和"气  相似文献   

15.
寒冷的冬天,汽车玻璃上经常出现结霜现象,这样会严重影响司机的视线,明显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现在中空玻璃、电阻器以及干燥剂等方面的技术已成熟,把它们很好的结合起来运用到汽车上,这就是汽车防霜玻璃。这种玻璃能够保证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汽车玻璃上也不会出现结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将雾和霾混淆。但是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气象概念。雾是小水滴和小冰晶再一定条件下浮游再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颜色通常为乳白色、青白色或纯白色。霾是空气中的物尘、硫酸与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黑炭、地面扬尘、建筑尘、氮氧化合物、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均匀地悬浮在空中,颜色通常为黄色、橙灰色、灰蓝色。  相似文献   

17.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3,(3):104-109
1、雾霾污染究竟是什么?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树冰是日本北部地区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冬天,含有大量水分的空气遇冷凝结成霜,针叶林木上凝结的霜越积越厚,最终形成造型千变万化、怪异而美丽的树冰。由于树冰造型怪异,好像妖怪一样,因此也被称为雪怪。当大片的山区针叶林都出现树冰现象时,场景既壮观又美丽。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独特的罕见奇观正逐渐减少,最终可能绝迹。  相似文献   

19.
彬彬 《金秋科苑》2011,(10):144-145
树冰是日本北部地区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每年冬天,含有大量水分的空气遇冷凝结成霜,针叶林木上凝结的霜越积越厚,最终形成造型千变万化、怪异而美丽的树冰。由于树冰造型怪异,好像妖怪一样,因此也被称为"雪怪"。当大片的山区针叶林都出现树冰现象时,场景既壮观又美丽。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独特的罕见奇观正逐渐减少,最终可能绝迹。  相似文献   

20.
自然界的水份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一方面空中的水份以雨雪露霜等形式降落或凝结在地面上,另一方面地面的水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植物体和动物体蒸发到空气中去,构成了自然界水份的循环。自然界的蒸发,包括土壤表面的蒸发,江河湖海等水面上的蒸发,植物和动物体的蒸发。自然蒸发指土壤表面和植物体的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