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李将 《科技创业月刊》2015,28(4):101-103,106
在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会造成隧道初期支护出现开裂、剥落、掉块,型钢拱架出现严重扭曲、弯折、剪断等变形现象,导致初期支护断面侵入二衬甚至侵入净空。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通过从地质条件、施工等方面综合分析,深入探讨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施工方法有效预防初支变形侵限,对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20)
本文主要通过某隧道施工周边收敛产生较大变形,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浅埋暗挖的Ⅲ级泥质粉砂岩地层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分析了周边收敛的变化情况,从围岩的岩性,构造、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的作用和抗风化能力及隧道的施工工艺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分析产生较大收敛变形的原因,在按设计施工的同时,因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参考隧道监控量测数据优化施工,选取合适的初期支护方式,充分的发挥初期支护结构的作用,减少二次衬砌对结构的承重,尽可能的保证隧道施工阶段的安全和隧道运营期间的养护和维修。  相似文献   

3.
软岩隧道大变形难控制的特点一直是施工过程中的难点,特别是隧道刚开挖完后,在隧道周围形成松动圈,如若隧道初期支护强度不能有效的抵抗围岩变形,那么软岩隧道开挖后将会出现持续变形的现象。如果这种持续变形不能有效的抑制,隧道变形量就会超出原设计的预留变形量,这时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后隧道的原设计净空变小,隧道的施工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软岩隧道的大变形给隧道施工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的影响了施工进度,因此研究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提出一种有效的初期支护技术来快速有效的抑制软岩隧道的持续变形至关重要。本文以渑池—垣曲高速公路中某隧道中的一段软岩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软岩段隧道的变形机理,并提出了一种"双网+锚喷"的高强初期支护技术,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支护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某高速公路隧道,通过对现场地质条件的调研,确定了该工程施工部位的地质特征,对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优化了最佳施工方案。为保证充分发挥围岩自稳能力,采用双侧壁导法和复合衬砌支护方法。工程实践证明,某高速公路隧道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隧道跨度较大,施工过程中,务必加强监测围岩的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变化,根据监测数据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最大限度上的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使围岩的自稳能力发挥最大,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某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中所提出的方法和建议为类似隧道工程施工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鹏  贺志勇 《科技通报》2019,35(7):195-199
浅埋隧道地质具有复杂性条件,支护形式如果选取不当,容易发生塌方等事故。由于隧道受力分析具有较多不确定的因素,较难把握。对高拉拔荷载作用下浅埋隧道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合浅埋隧道进行监控量测的资料,利用对数函数进行回归方程分析,以某市浅埋隧道作为研究的对象,构建隧道施工工程实际地形、地质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施工力学模拟进行分析,得出浅埋隧施工围岩变形的规律。对隧道施工路径地层稳定性进行研究,对岩土、隧道施工地层的应力场、支护结构以及位移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围岩整体水平位移呈现非对称的分布,该研究对浅埋隧道施工与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软弱地层中的浅埋隧道 ,围岩的变形是以垂直下沉为主。如果埋深很浅 (如隧道出入口 ) ,那么可以认为隧道的覆盖层变形接近于整体沉陷 ,围岩一般不能形成完整的岩石支撑环 ,而喷锚的效果和优势远不如深埋情况下能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 ,仅用于一般隧道中的柔性初期支护 ,就无法抑制围岩的变形 ,隧道也不会逐渐趋于稳定。为充分发挥岩体的结构作用 ,一方面允许其变形另一方面必须控制其变形 ,使岩体变形不至于过度松弛而丧失或降低承载能力。所以在处于软弱岩层中的浅埋隧道 ,其关键是控制围岩的变形 ,变形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支护结构抗力来实现。在这种围岩条件下 ,开挖原则应当是先护后挖、缩短进尺 ,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支护原则是初期支护具有相当的刚度和早期强度。根据围岩的条件和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 ,可采用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管棚、钢架等辅助施工措施。1 钢架和超前小导管周边注浆的作用机理和结构类型1 .1 钢架钢架是对围岩变形提供抗力的一种支护结构。特点是架设后立即受力 ,可控制围岩变形 ,增加结构的刚度。钢架按照其构造 ,可分为型材钢架和格栅钢架两类。型材钢架是用型钢如工字钢、槽钢、钢管、钢轨等弯制而成。格栅钢架是用钢筋焊...  相似文献   

7.
施工双线隧道穿越软岩变形大的黄土地质围岩时,对开挖和初支结构变形的控制,关系到隧道掘进安全。文章以马家坡双线铁路隧道Ⅴ级围岩段施工为例,介绍了采用导向墙大管棚进洞施工、浅埋黄土隧道选择三台阶七步法开挖时把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工作纳入工序管理。工程实践证明,此施工方法有效,很好的约束了围岩早期变形,保障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云南科技管理》2021,(1):55-59
软弱围岩大变形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大,处治成本高。文章结合磨万铁路Ⅲ标段会富莱隧道工程,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在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控制中应遵循"多措并举,综合控制"的总体施工控制原则,系统阐述了"优化开挖断面,加强支护措施;加强预报监测,预留合理变形;优化开挖工法、卡控关键环节;抑制变形发展,加强二次衬砌"的施工综合控制技术,达到有效扼制隧道软岩大变形,避免侵限更换,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处治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任永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4,(6):127-127,129
由于炭质页岩具有膨胀性、崩解性、风化性等物理特性,在这种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极易出现衬砌混凝土开裂、衬砌侵限、钢架扭曲变形等情况。所以,有效控制炭质页岩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变形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笔者将通过在该地质条件下从事隧道施工的一些体会,阐述在炭质页岩地质条件下,采用分阶段注浆对控制隧道围岩变形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相似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对隧道中穿越的软弱地层进行围岩变形实时监测,掌握围岩变形规律,及时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隧道施工快速安全有效地进行。本文选取某在建隧道软弱泥灰岩断面围岩两帮收敛变形、拱顶下沉、围岩内部位移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分析对比,得出该地层围岩变形基本特征,判定出围岩松动圈范围,为类似地层隧道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黎贡山隧道春节前后出现的初支开裂和掉块问题,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揭示了该隧道初支变形规律及其发生变形、开裂的原因。研究发现,该隧道出现开裂、掉块的主要原因为:a.围岩松散破碎,地质条件复杂;b.近距离反复爆破扰动,加剧初支开裂、掉块;c.春节停工的时间与空间效应;d.初期支护强度不足。最后本文根据其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整治措施,对今后类似隧道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在建紫云到望谟高速公路紫云隧道临时加固护拱拆除案例,介绍了拆除护拱的施工工艺,结合现场条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分析手段,对护拱拆除过程中围岩及初期支护的变形与内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施做护拱过程中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内力变化显著,护拱施做后围岩逐渐趋于稳定,拆除护拱过程对围岩稳定性及初期支护结构影响不大,可进行护拱结构拆除并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相似文献   

13.
浅埋膨胀土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西康二线新张家沟隧道工程实例,通过对隧道膨胀土段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总结了膨胀隧道施工技术要点,对同类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岩溶隧道的地质复杂性,有必要用多种手段对隧道施工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而数值模拟正是一种有效地途径之一。通过对鸡口山岩溶隧道特殊溶洞区域施工的动态超前数值模拟,为隧道采取合理的处治方式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模拟过程中,针对一处大型空溶洞区域进行隧道开挖和支护,并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拱顶下沉和边墙收敛值等,给出最佳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
针对隧道施工处于大断裂带区域,其洞身、洞口穿越破碎带地段、基岩裂隙水发育等不良地质问题,通过采用了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普通砂浆锚杆、双液注浆等多种措施进行预支护,有效地解决了隧道穿越大断裂带区域Ⅴ、Ⅵ级围岩隧道施工不良地质问题,确保隧道开挖和衬砌的安全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6.
以杭州紫之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西线大跨段主隧道与匝道分岔隧道交汇工程,对跨段不对称侧壁导洞横通道全断面快速施工技术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关键过程的围岩和支护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围岩应力、地层变形和支护结构剪切应力的变化规律,为类似地层分岔隧道施工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灰色理论适用于处理"贫信息,不确定"的系统问题,以沪昆铁路线黄家院隧道为研究对象,对该隧道开挖过程中一标段的围岩变形进行观测。并通过灰色理论GM(1,1)模型对围岩变形数据进行处理,预测隧道变形情况。与实际隧道变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对隧道变形的预测方法可为相同地质条件隧道开挖、支护、衬砌提供理论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1)
隧道初期支护技术有助于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所以在我国的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被普遍运用。基于此,本文就对在隧道工程初期中运用支护施工技术所应当注意的操作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施工工作人员提供帮助,进而促进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隧道施工中,自支护能力相对较弱,若遇到破损的围岩,很容易发生危险。而超前小导管注浆法能够改善土体的物理性能、增强软弱围岩的自承载能力、防止地层松弛变形,可极大地增强隧道的支护能力,是隧道工程在不良地质条件中最为有效的辅助施工方法之一。本文介绍了超前小导管注浆加铜支撑的施工工艺,阐述超前小导管的设计参数、注浆压力、工艺流程,提出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基于采用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顺利通过复杂断层带隧道的实例,研究了复杂断层带隧道面临的破碎围岩变形控制问题。通过计算确定了超前管棚注浆支护的设计参数,采用数值计算手段分析了断层区域不同支撑条件下的围岩应力和初支变形情况,对施工后初支变形量进行了现场实测,总结了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通过复杂断层带隧道的成功经验。实证:超前管棚注浆支护技术提高了周围岩石的完整性和整体承载能力。虽然可以形成较强的预保护体系,用于复杂断层带破碎的围岩变形控制,但只有辅助物质探测手段提高注浆质量,加强监测,才能保证顺利通过复杂断层带,本文的经验可为相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