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新  魏同洋  靳乐山 《资源科学》2014,36(11):2442-2450
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可以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改进。在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一年之后,选取了内蒙古中部典型草原四子王旗,通过入户问卷调查、个人深度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牧民对该政策的评价,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口统计因素、生产条件以及政策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多数牧民对该政策总体评价为一般和满意,不满意的牧民比例为31%,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民族满意度水平都有所差异;88%的牧民认为政府草原生态补偿发放及时,但有71%的人认为补偿标准低。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牧民总体满意度的显著因素主要有民族、补贴金额、草料支出、对补偿标准以及对发放是否及时的主观评价。因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需要适当调整标准,结合扶贫和社会保障政策,并进行经营体制改革和产业升级,才更有利于达到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
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呼伦贝尔实施效果及奖补资金落实情况、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草原生态恢复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牧区调研。经过调研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促进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恢复,牧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在落实过程中在管理体制、资金分配、草场确权等方面产生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设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长效机制,完善草原管护制度及产权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现状及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说明内蒙古生态重建的必要性和生态重建中经济补偿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内蒙古生态重建中经济补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经济补偿对策,指出实施完善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内蒙古生态重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马军旗  乐章 《资源科学》2021,43(11):2277-2288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是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设计。本文使用2007—2018年全国流域重点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水环境治理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显著改善了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效果,且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呈现出显著的长期治污效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分析表明,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发挥了显著的制度激励效应,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投资,降低工业废水排放,改善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状况。③从空间角度而言,与黄河流域中上游城市相比,生态补偿政策对下游城市水环境治理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据此,从健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重视中上游地区生态转移支付、建立多元主体联防联治水污染治理体系等角度提出改善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沙化是个全球性问题,在我出生的内蒙古,笔者的感受最为直接。由于内蒙古的畜牧业还处在比较原始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牧民要想富裕只有增加存栏数、或大面积开荒,这就导致牧区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近年来,全国草原的退化沙化不断加剧,荒漠化面积日趋扩大。现在,自治区政府正在实施包括“休养生息”、“生态移民”等政策,已初步产生了一些社会效应。笔者旨在对这些措施作一些经济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博弈论基本原理,探讨了在内蒙古西部草原地区实施禁牧政策过程中,牧户偷牧的经济行为动机及其相关现象。研究指出了造成禁牧政策实施低效的原因是各博弈主体由于利己思想,而导致草原因过度使用而退化。据此,必须建立以合作为中心,以符合各主体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协调机制,实现西部草原地区禁牧政策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补偿:概念、问题类型与政策路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对建立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框架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但是目前在生态补偿理论探索和具体政策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或盲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阐述了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澄清了生态补偿与其他一些环境政策及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按照公共物品属性特征对生态补偿问题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归类;分析了不同生态补偿问题类型下的政策边界。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的政策路径选择、政策设计和实施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公路建设由于占用大量的土地,势必对沿线地表植被有严重影响,本文就内蒙古公路建设在实施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公路绿化,实施草原定线路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对草原生态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生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丹  黄季焜 《资源科学》2018,40(7):1344-1353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中国保障生态安全和牧民生计的重大举措,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对恢复草地生态的影响,对牧户的适应策略和生计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和包头市为例,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的牧户调研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 虽然补奖政策对多数牧户的非农就业和收入起促进的作用,但没有显著改变牧户以畜牧生产为主的生计方式;② 补奖政策与牧户非农就业和收入呈现倒U型的关系,补贴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收入增长而导致休闲需求增长的效应。这些发现不但揭示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总结内蒙古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实践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内蒙古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完善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框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藏科技》2011,(6):81-F0003
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创新工作方法,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按照农业部关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有关要求,草原监理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草原监理中心关于建立草原补奖政策进村入户联系制度的意见》,决定建立草原补奖政策进村入户联系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从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认知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满意度,从对牧户调查数据整理的结果来看,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满意度存在差异,认为提高补奖标准和延长政策实施期限是提高牧户对草原补奖机制满意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管理》2017,(5):54-58
本文基于1998~2015年内蒙古牧区县畜牧生产数据,运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和C-D生产函数,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背景下研究内蒙古牧区肉羊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各要素的贡献份额和牧区肉羊生产规模效应,评价牧区肉羊产业技术效率,以期为政府制定肉羊产业政策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北京市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官厅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地,如何在保证官厅水库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维护北京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所需的水资源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环境经济手段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官厅水库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来探讨其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分析官厅水库流域1985年-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并结合库区实际情况,本文量化了官厅水库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与反馈,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补偿机制,探讨了生态补偿标准,并分析了4种生态补偿方式,即资金补偿、政策补偿、产业补偿和智力补偿的可行性,最后提出未来将通过情景分析法量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提高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由于草原生态环境压力严重超逾自我调整适应能力,引发草原大面积的退化沙化,草原水土资源涵养能力急剧下降。内蒙古地跨“三北”,是华北地区的重要屏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不仅关系内蒙古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生存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全国生态  相似文献   

17.
正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以来,三江源二期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实施,增草增绿增水成效显著,青海湖水域面积为15年来最大,湿地面积跃居全国首位,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产价值核算等取得显著进展,生态补偿、草原保护补奖等政策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8.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是国务院基于草原牧区生态环境的现实状况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政策要求草原牧区根据自身草场状况施行禁牧或草畜平衡措施,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目标。本文基于此背景对锡林郭勒盟牧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锡林郭勒盟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经济发展和牧民自身3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新形势,针对当前生态补偿目标与国土整治修复不匹配、补偿标准不一致、补偿方法单一化等现实问题,本文通过政策剖析、理论解析及应用分析,提出以生态券为载体实现国土整治修复项目生态价值量化的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①生态券是特定生态单元生态功效变化程度的价值量化。生态券制度是对生态券生产、应用、交易、评估、监测等进行管理的政策体系;②生态券制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国土整治为生态券实施对象、以占补平衡为需求驱动、以生态补偿为建设目标,以集成生态系统功能、投入、耗散的生态功效框架为生态券测算依据,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潜力评价引导生态券价值修正,实现对项目尺度保护修复的整体生态价值的量化;③生态券测算包括区域背景设定、项目尺度计算、区域系数修正3个步骤,衔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管理流程中区域规划、项目建设、项目评估3个环节。建议建立包括政策法规、监测体系、技术标准等的生态券制度,为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及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实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区农户生态补偿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统计学的Multinomial Logistic方法,研究生态补偿机制中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行为与选择的问题,确定农户是否具有生态补偿意愿,及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近51.5%的受访农户接受生态补偿政策,23.7%的农户不愿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还有16.3%的农户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选择维持原样的农户占8.51%。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收入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就业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激励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是造成家庭人口数量多的农户生态补偿意愿高的根本动因;农业经营者老龄化现象是导致生态补偿意愿下降的重要原因;而农业生产流动资本投入的增多将弱化了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由此得出,生态补偿的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维持农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扶持农业优势(支持)产业形成,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收益是生态补偿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