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燕 《家庭教育》2010,(7):36-37
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多年的工作,让我感慨的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感恩,很多孩子不懂爱,不爱父母,不爱老师,也不爱自己。一个不会感恩的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还能企盼他去爱国,去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吗?  相似文献   

2.
纪宏博 《黑河教育》2014,(11):81-81
正随着日历一张张的撕落,转眼间这学期就结束了,我也逐渐成长为较成熟稳重的幼儿教师了。在成长过程中,我有很多深思和启发,经过努力工作,在政治思想及实际教学中,我都取得很大进步。一、努力提高政治修养,敬业爱岗幼儿教育事业是一份需要用爱去耕耘的事业。我有一份以爱为主题的工作,我爱我身边的孩子,我爱我的工作。在工作中我常常会这样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就不会为孩子暂时达不到标准而急躁,不会为孩子不小心犯错而指责,有的只是理解、宽容、尊重和爱,爱孩子,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内向的还是活泼的,也无论是穿戴整齐的还是邋遢的……凡是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特殊的,是拥有独立个性和价值的。老师不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孩子去“爱”,而应视每个生命都同样珍贵,给每个孩子以真挚的爱。爱孩子是无条件的,特别是对于推行素质教育来讲,这是关键因素之一。曾经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一个孩子遇上什么样的老师,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她最怕老师不爱孩子或只“爱”一部分孩子,老师的业务水平倒在其次。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家长的话。只爱一部分孩…  相似文献   

4.
云,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个爱臭美的孩子。云喜欢和伙伴们捉迷藏,那些万里无云的日子里,我猜,一定是那些云儿们全部都躲在太阳公公的背后了吧!而有时候,或者说是午饭过后,云儿们总是遍布在天空中,似乎在散步呢!云十分喜爱改变自己的造型,真是个爱臭美的孩子呢!瞧,那朵云像不像棉花糖呀?可不一会儿,云儿好像又不满意自己的造型了,悄无声息地把自己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5.
高艳 《中华家教》2012,(9):12-13
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而且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很多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大门,却表现出了逃避甚至厌恶上学的倾向。作为从事低年级班主任多年的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我发现那些不爱上学的孩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自理能力不足小学和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环境。由于父母的溺爱。很多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不会做,在学校里往  相似文献   

6.
正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爱阅读的孩子都是相似的,不爱阅读的孩子却各不相同。在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中,我们更应多关注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整天捧着书本的孩子,似乎是为读书而生的,一有空就扎在书堆里,千呼万唤也没法让他出来;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则好像天生与书本无  相似文献   

7.
含羞草     
萧袤 《小朋友》2004,(4):2004
那些随地吐痰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害羞?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害羞?那些爱说假话、空话、大话、废话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害羞?那些不爱护树木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害羞?那些发动战争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害羞?那些欺负小动物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害羞?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害羞?那些给孩子带来伤害的人,你们为什么不害羞?……对、对不起,我不是说你,请别用手指头碰我!……我怕,我什么也不会做,世界不会因我而改变;我只是发发牢骚而已,我……我好害羞呀!……”含羞草没有把话说完,她害羞地合上绿色的叶片,就像一位纯洁的小姑娘,…  相似文献   

8.
<正>Q:从教以来,什么让你30年坚守乡村教育一线?A:我自己是农村出身的孩子,知道农村孩子求学、求知历程的艰难,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也是我一直坚守乡村教育的原因,我想为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为乡村的孩子们做点事情。Q:假如让你给乡村教师身份“画像”,会是什么形象?A:在我们贵州山区生长着一种树,主干空心了靠旁支供给营养仍然枝繁叶茂,我们对教育、对学生就有这种精神。给乡村教师这个身份画像的话,我觉得这种树就是乡村教师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但各不一样,有的在都市、有的在乡村。我的家乡是乡村。我爱乡村,我爱乡村的生活,原因有二:一是我从小生长在这里;二是乡村的景物让我陶醉!春天,春姑娘拉着我轻轻地来到一个神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斯霞老师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有童心母爱,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我们也知道,在工作中,爱那些可爱的、优秀的孩子容易,可是同样去爱那些落后的、特殊的孩子就不容易了。我就和学校里一位特殊学生有过一段难忘的相处时光。2011年11月的一天,我们学校的彭校长把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有资格教育孩子。自从我踏上教育之路,我就时刻以高尔基的话警惕自己,做一个爱生如子的好教师。我一直兢兢业业地呵护着教师的工作,但是光有工作的热忱行吗?困难是不会怜惜我们的,它会一次次地向我们挑战。我也曾焦虑过,苦恼过。上课,学生个个听话,对教师言听计从,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智力正常的学困生?下课了,学生个个对教师点头微笑,礼貌问好,但为什么总有  相似文献   

12.
轻轻走过     
日子在我的不经意中 ,悄悄流逝着 ,回首那些轻轻走过的日子 ,拾掇那些日子中的点点滴滴 ,心中不再荒凉 ,那一份浓浓的感激溢满了心头。轻轻走过 ,走过自己多彩的年华。在繁华的都市里 ,我用自己的双手去描绘五彩的明天。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让我迷失方向 ,我带着乡村人的纯朴 ,用自己的真诚去面对周围的一切 ,我明白 ,我不属于这浮华的城市 ,我爱我的家乡 ,爱它的山青水秀 ,爱它的幽静无尘。轻轻走过 ,没有回首 ,尽管前路的风雨坎坷难以预料 ,但我相信 ,成功不会拒绝真心付出的人。轻轻走过 ,走过自己的酸甜苦辣。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五味瓶 ,其…  相似文献   

13.
<正>儿子小学三年级了,在学习上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时常生活在焦虑和担心中。想想自己班上的那些初中生,也大抵是这样,能认为自己出色的孩子寥若晨星。而我自己,何常不是这样?上初中时,我自己,我的同学,甚至班主任都认为我不会有出息。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自然不好好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朋友跟我谈起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事情是这样的:一次,朋友去参加某奖励基金会的颁奖大会,在那些品学兼优的获奖学生名单中,她突然看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想了半天还是对不上号。直到颁奖仪式开始,她才认出了那个优秀学生竟然是三年前她班里那个毫不起眼的小不点。她觉得很内疚,因为她曾经把更多的关注、喜爱、期望给了那些爱说爱笑、爱唱爱跳、表现突出的孩子们,而忽视了那些不爱说话、毫不起眼的小不点。这件事让她反思:在幼儿园表现突出的孩子长大后并非个个出色;而在幼儿园时毫不起眼的孩子长大后也并非个个…  相似文献   

15.
<正>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热爱、尊重、理解学生的过程,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等偏差的学生,称之为"问题学生",往往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教育机会,没准就耽误了学生的一辈子。我们班上有个学生叫阿迪力(化名),最初分到我班时,他十分  相似文献   

16.
我做小学教师不知不觉已十五个年头了。每一学期里我都担任十个班级左右的音乐课。而每个班级里能让我熟悉且多年以后不容易忘记的学生有两种:一是音乐素质好的学生;二是调皮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思维活跃、爱说、爱闹、爱插嘴,常常在课堂上有意想不到的表现,也常常让我又是生气又是好笑。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来说,用力是尽职,用智是敬业,用心是境界。用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因被爱而学会爱。教师的伟大不在于爱那些人见人爱的孩子,而在于爱那些“不可爱”但需要爱的孩子。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个学生,即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真爱就是无私的爱,真爱就是真诚的爱,真爱就是博爱。教师只有真爱学生,才能开启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8.
我是教师,也是母亲。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教会孩子做人,比教育他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而在教孩子如何做人这个问题上,我首先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爱己之心。我认为,一个人只有爱自己才能知道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女儿刚刚懂事,我便着意培养她的自爱意识。有一段时间,女儿经常不吃早饭,特别是饭菜不合口味时,她宁肯饿肚子也决不吃一口。于是,我在教育她好孩子不应该挑食的同时,着重给她讲爱惜自己的重要性。我说:“你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当上了一名教师,我就深深地懂得,热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可是说心里话,那些漂亮活泼、聪明伶俐的孩子自然惹人喜爱,而那些有生理缺陷、长相不漂亮或反应迟钝的孩子,老师要非常爱他们,那可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