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1,(13):50-51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9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相似文献   

2.
科教大事     
《科学中国人》2010,(11):76-77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7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1,(6):62-63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一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8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为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科学传播形态,首都科学讲堂推出系列现场科学访谈——前“言”科学,话题更加聚焦百姓关注的热点,以更为开放和活泼的交流形式与公众一同探讨科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200多期,200余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2,(10):80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200多期,200余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相似文献   

6.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200多期,200余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11,(24):48-48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200多期,200余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11,(17):40-40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9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12,(16):39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250余期.200余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11,(16):81-F0003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9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劝、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11,(2):58-59
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70多期,近200G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并与首都公众朋友亲切互动、交流,深得公众喜爱。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北京市标志性品牌科学传播活动——首都科学讲堂,自2007年科技周首讲启动,每周一期,迄今已举办170多期,近200位专家、两院院士及知名学者陆续做客讲堂  相似文献   

13.
构建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科学传播路径能够有效促进公众了解科学知识、辩证地看待科学对人类发展进程的促进作用.公共服务体系承载科学传播使命增强了科学传播的普惠性."首都科学讲堂"是新形势下探索科学传播路径的典型范例.本文通过分析"首都科学讲堂"的新媒体融合路径,介绍了其以发挥科普工作主体的主导作用为基点,利用信息技术精准提升科学传播水平,以新媒介为补充适应媒介融合发展趋势的科学传播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10,(9):58-59
<正>2007年5月27日,首期"首都科学讲堂"在王府井新华书店6层多功能厅举行。3年多以来,首都科学讲堂以"解读科学精神"为主线,以"关注科学热点"为话题,以"分享名家智慧"为基点  相似文献   

15.
剖析珠江科学大讲堂的立项基础、讲堂内容、讲堂形式、运作机制、传播模式、创新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普适性的公益科学讲堂运作的成熟做法,为发展其他科学讲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时,我参加了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的科学传播交流访问团,赴澳大利亚访问了有关公众科技传播组织,就澳大利亚科学传播有关情况特别是科学家媒体传播能力培训工作等内容开展了深入的交流,并参观了悉尼市动力博物馆(PowerHouse Musume)。在访问中,我感受到澳大利亚在科学传播和科普场馆方面有许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成功经验。一、高度重视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据调查显示,澳大利亚公众接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分别是电视、报纸和广FORUM  相似文献   

17.
"做中学"就是在科学教育中,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将"做"和"学"、"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的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学习方式。"做中学"特别强调六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记录——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博客作为科学工作者的知识管理系统,为加强科学家同行之间的交流,拉近科学家与公众的距离,促进公众科学的建构,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搭建了平台。解读科学博客的传播模式,探讨科学博客传播中的问题,对于科学博客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传播自身和科学传播的内容在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应急条件下,科学传播的构成要素呈现多元性与交叉性的特点,传播内容直接涉及安全和健康,线性传播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等三种运行机制并存,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三个过程共存,交流的不对称性与单向的科学普及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科协论坛》2011,(8):48-48
7月5日,第四届全国公众科学素质电视大赛选题策划会在北京召开。据悉,本次大赛将以"生活中的科学"为主题,以"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为宗旨,围绕"怎样节约我们身边的能源资源,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如何保障我们的健康与安全"3个方面展现"生活中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