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荷生 《资源科学》1988,10(2):60-65
疏勒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部,是河西三大内陆水系之一。该水系自东向西由发源祁连山西段的白杨河、石油河、疏勒河、党河和发源于阿尔金山东段的若干短小河流组成。流域的水资源仅次于黑河,为河西走廊水量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多年出山径流量为15.425亿m~3。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指干旱区的范围,位于贺兰山以西,包括新疆全部,甘肃的河西走廊,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内陆流域以及内蒙古和宁夏的一部分。整个干旱区的范围,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在上述范围内,平原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毫米以下,不能产生径流。但是在干旱区周沿分布着象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等高大山体,能够截获较多的降水,最高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以上,这些降水产生了大量的径流,发育着众多的河流。河川径流量是干旱区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研究干旱区的河川径流规律,无论在理论上或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北纬46°28′—49°25′,东经127°—130°50′。本市自南而北还包括铁力和嘉荫两县,海拔一般在90—600米之间。10℃以上积温平均为2000—2300℃,年降水量600—650毫米,年水面蒸发量500—580毫米,属于温带湿润气候。 由于气候因子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积温常常变化在1700—2500℃之间,5—6月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20%,而7—8月降水量则占年降水量的50%左右。因此,造成本市内各种作物(水稻、玉米、谷子、大豆和春小麦)单产的大幅度年际变化,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四川三江流域(嘉陵江、涪江、沱江)及岷江上游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秦巴山脉的过渡地带,北缘和东北缘为米仓山和大巴山,海拔1000—2200m。东缘、东南缘及南缘为巫山、七曜山和大娄山,海拔多为800—1800m。西缘为邛崃山,龙门山和大凉山东坡,地势较高,海拔多在1200m以上。该流域人口密集,土地肥沃,水热条件较好,是四川省主要农业产区,农业经济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三江流域及岷江上游的气候、  相似文献   

5.
西南水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的西南片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四省(区),总面积约13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跨越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广西石灰岩丘陵山地四个主要的地貌单元,包括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地形十分复杂。 横断山区位于本区西部,受南北断裂构造的控制,河流与山脉均呈南北走向,从东到西主要河流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尚保持比较完整的高原面。高原面上还有不少兀立的山峰,如梅里雪山,海拔6740米;贡嘎山海拔7556米;雀儿山海拔6168米;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山顶白雪皑皑,现代冰川发育。在流水长期作用下,南部受到强烈切割,相对高差一般在1500—3000米,形成世界上罕见的山原峡谷地貌。 云贵高原处在青藏高原向湖南广西丘陵山地过渡的斜坡面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式下降,西部的滇中、滇东和黔西,平均海拔大约在2000米左右;中部的黔中,海拔下降到1000米左右;东部的黔东南,海拔跌落到500米以下。都柳江下游河谷海拔137米,成为云贵高原最低点之一。高原上的河流分别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前者位于高原的北部;后者  相似文献   

6.
降水是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的根本补给源,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以及山地冰冻圈的分布和发育。祁连山高寒山区是降水和产流高值区,降水特征受地形影响较大,但现有的降水观测网络还无法合理反映降水特征在地形垂直梯度上的变化。为了确定降水变化如何影响高寒山区的水文和生态过程,需要从流域垂直梯度观测降水形态和降水量的变化。本文概述了由T-200BM3组成的祁连山高山区降水格网化、梯度化、自动化观测网络,并在八一冰川冰缘区建立高寒山区降水标准校正场,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的降水/降雪观测标准(DFIR)校正八一冰川区域降水量。在八一冰川区域对地面降水数据产品作初步分析,并利用高海拔站点数据评估了GPM和TRMM降水数据产品在祁连山区的适用性。该降水观测网络的建设对进一步认识高寒山区不同海拔雨雪和水汽变化规律,精细化评估高寒山区降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全国的降水资源综合观测和评估提供方法和降水数据产品。  相似文献   

7.
西藏高原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气候特点为低压缺氧、寒冷干燥,其对肾脏亦造成一定的影响.我科1985-2000年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肾功能衰竭(GRF)累计39例,现就高原地区老年GRF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草原的地理分布及现状 1.草原的地理分布 温带草原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中纬度地区,主要见于欧亚大陆、北美和南美。这里夏季温和、冬季寒冷、春季和夏季有一明显的干旱期。由于低温少雨,草群较低,其地上部分高度不超过一米,以耐低温的旱生禾草为主。我国草原属于温带草原。 我国草原的分布,北从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高原起,呈带状往南延伸,从北纬50°到北纬28°。北部松嫩平原海拔120—200米,西辽河平原400—500米,内蒙古高原1100—1200米,鄂尔多斯高原1400—1500米,黄土高原西部达2000米以上,最高达3000米,再往南进入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5000米以上。我们知道,纬度南移,气温随之增高,而海拔升高,  相似文献   

9.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一个高原多山的国家。高原、山地、丘陵共占全国面积的2/3以上。地势起伏,海拔高程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向东倾斜,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向内陆伸入,也利于河川迳流由西向东倾泻入海洋,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与干燥的内陆互相联系,促进地貌的变化与地面覆被物的发育和改造。 在地貌形成和地面覆被物的变化过程中,气候条件是自然生境中的主导因素:不仅现代气候因素对地貌、土壤、植被和物质的风化搬运产生综合的影响,而古代气候条件对地面物质的变化也留下明显的痕迹。内蒙古和西北干旱地区保留的许多水网和湖泊遗迹,说明这些地区过去降水量的丰富和地表迳流的发育。在地形隆起,内陆地区变干旱之后,干旱荒漠植被都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课题涉及的范围,大致在东经100—115°,北纬34—42°,包括内蒙古南部,山西、陕西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除河西走廊部分)及青海省的青海湖以东地区。该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5.0—65.0亿J/m~2,≥0℃、≥10℃积温分别为1500—5000℃和500—4500℃,年降水量150—650mm,干燥度1.2—4.5,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气候。植被属森林草原、草  相似文献   

11.
正依据气候规律,每年的主汛期(5~9月)是暴雨天气的高发时段。暴雨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气象学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暴雨具有潜在的破坏力和危险性。暴雨发生以后,地理环境成为影响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最易诱发山洪及滑坡、泥  相似文献   

12.
(一)Ⅱ优162 四川省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Ⅱ—32AX蜀恢162育成。适于海拔600米以下一季中稻区或作晚稻种植。199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该组合已示范种植800万亩以上。 亚种间重穗型,属中稻迟熟组合,具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好,抗稻瘟病,适应推广特点。全生育期149天;株高120厘米,株型紧凑,叶片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亩有效穗15—17万,穗着粒数200粒,结实率80%,  相似文献   

13.
杨军 《西藏科技》2014,(12):29-29
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支流,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境内。流域面积11130平方公里,干流长101.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0.6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12.7亿立方米,河道比降由上游的4.4‰向下游逐渐变为1.16‰。流域内降水量为300毫米左右,但92-97%主要集中在6-9月,河岸植物以沙棘、红柳、披肩草为主,本文主要是以满拉水库出口至冲巴涌曲汇入口的26公里段作为研究范围,通过观测多年河流内的泥沙及流量与河岸带滩地植物、鱼类的变化关系表,得出河道内日流量变化频繁、水流挟沙量大幅度减少,对河岸带滩地生态带来的破坏,为河流综合治理的植物措施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形成于第三纪,第四纪以来,高原大幅度上升。它的隆起不仅改变了高原本身气候,而且通过影响大气环流进一步影响了高原四周的气候。青藏高原对东亚乃至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一/独特的高原气候特点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东西长3000公里,南起25°N,北至40°N,跨15个纬度,南北宽1500公里,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雄踞亚洲的中部,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气势磅礴地建设小康社会,国民经济到 2030 年再翻两番。这是何等大的规模,何等大的需求!其中包括大量的优质淡水资源的需求。 淡水是数亿人民生产、生活乃至维持生命而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须臾不可或缺。然而我国是个相当缺乏淡水储供的人口大国。据报道,目前我国600 多 个 城 市 中 ,有400 多个供水不足,110 多个供水严重不足,全国每年 缺水 总 量约 为 300—400 亿立方米 (据央视新闻披露);到 2030 年14亿人口,届时即使充分节水,预计缺水总量将高达1300—2300 亿立方米(据水利部翟副部长透露)。近年来,国家已…  相似文献   

16.
康开珠 《科技风》2011,(18):156
兰新线武嘉段铁路全长480正线公里,该施工标段地处甘肃西北部酒泉地区的河西走廊西段,祁连山脚下,海拔平均在1450~1800米。戈壁、沙漠、丘陵、平原错纵分布,年平均气温走廊地带为5~9℃;南北山地为4~6℃,年降水量37~176mm,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清水至嘉峪关铁路北侧为312国道,铁路两侧还有县级公路,公路运输便利。沿线车站由西向东依次为嘉峪关、文殊、酒泉、东洞、红山堡、金佛寺、上河清、丰乐滩、清水。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兰新线武嘉段酒泉至嘉峪关区间,由于该区间在武嘉电气化工程中属于非提速区段,在非提速区段ν≤100km/h,铁道电力牵引供电接触网工程φ400等径砼柱在直埋区段组立,有着其独特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7.
1936—2018年环北极典型流域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是环北极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定量分析气温与降水时空变化是深入理解环北极地区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基础。本文选取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流域为对象,利用167个俄罗斯国家气象站点1936—2018年的气温与降水观测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点检验,揭示环北极典型流域气温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0.06 ℃、-2.98 ℃、-7.41 ℃,年均增温速率分别为0.27 ℃/10 a,0.22 ℃/10 a,0.15 ℃/10 a。年内极端最低温(TNn)上升尤为明显,约为年均增温速率的1.3倍,春、冬季增温速率大于夏、秋两季;②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6 mm、428 mm、369 mm;年降水量显著增加,其中叶尼塞河流域增速较慢(3.36 mm/10 a),而鄂毕河(13.02 mm/10 a)和勒拿河(9.59 mm/10 a)流域增速较快,降水增加集中在春、秋、冬三季;③在空间上,增温较快的区域集中在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最大增温速率达0.60 ℃/10 a,而平原地区普遍偏低;降水的空间差异大,西伯利亚南部高海拔地区(>1100 m)年降水量达1000 mm左右,北部低海拔地区普遍为300~ 600 mm。上述观测数据指示,环北极流域正在变暖变湿,且空间差异大,可能与“北极放大”及流域下垫面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8.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阐述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由于元江河谷山地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可达2 000m,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非常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北热带干热河谷燥红土带(海拔1 000m以下)、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带(1 000m~1 300m)、中亚热带低山红壤带(1 300m~2 000m)、北亚热带中山黄棕壤带(2 000m以上)等.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是:①按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搞好土地利用规划;②搞好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工作,严禁毁林开荒、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③发展可持续农业:搞好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集约经营,合理施肥,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01,(4):43-43
在林、果间作套种贝母,可取得良好经济收益。措施是: (一)、果园。间套平贝,要选择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或600米以上高度为宜,腐植土良好,昼夜温差较大,平贝母才能高产,这是平贝母适宜昼夜温差大才能丰产这  相似文献   

20.
羊卓雍湖(以下简称羊湖)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的浪卡子县和贡嘎县境内,北距拉萨市约90公里,西距日喀则约200公里,东距泽当约120公里,是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湖泊。 整个湖盆由羊湖(包括空姆错,藏语错即湖的意思)、沉错、巴针错组成,东与哲古湖流域毗邻,西同年楚河流域接壤,北为雅鲁藏布江,南靠喜马拉雅山北坡,四周高山环抱,不少山峰上发育有现代冰川。湖盆呈北西向,与区域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东西长140公里,南北宽80余公里,湖面积7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高程均在4400米以上,总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