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廷杖在明代大行其道,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是有明一代著名的酷刑,是明朝统治者实行极端高压恐怖的统治模式之一。廷杖反映了明朝皇权与士大夫之间的对立,是在明朝重典治吏的立法思想下形成的一项独特的酷刑,它的泛滥与明朝文官制度的不完善密切相关,同时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朝为维护集权的皇权专制统治,创建了廷杖制度.廷杖是皇帝对犯颜直谏或忤旨的官员杖责于殿阶之下的一种刑罚,明朝廷杖施用贯穿于明王朝始终,具有鲜明的特色:随意性、侮辱性、残酷性、长期性,这种酷刑加剧了统阶级内部的离心倾向,对明朝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朱元璋大义灭亲,不但巩固了明初的基业,也成为朱元璋依法治国、铁腕反腐的一则范例,流传后世。只是到明朝中后期贪腐盛行,从这一点上来说,反腐最终还是需要制度和监督来彻底解决。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铁腕反腐"的先锋,他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使明朝初期出现了可喜的"洪武之治"局面。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了惩治腐败,朱元璋竟然连驸马都杀了!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  相似文献   

4.
所谓廷杖,通俗的解释就是皇帝命人用棍杖打臣下的臀部。封建社会的“刑不上大夫”并不见得被统治者奉行。在明代,凡是触犯皇帝的威严,犯了“逆鳞”之罪,皇帝立即下令锦衣卫把犯人捉起来,行杖痛打。很多是立毙杖下。廷杖之刑始于何时?据《明史·刑法志》云:“刑法有创之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是矣。”声称廷杖始于明代。然稽考史乘,发觉此刑可追溯到汉代。光武时,“尚书近臣,至乃捶扑”。其实所谓“捶扑”,就是杖责。又如三国时孙权废太子孙和,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苦谏,“(孙)权大怒,据、晃牵入殿,杖一百”由此可见,明之前廷杖早已有之,不过其时朝臣被杖只是极个别的,并未形成制度。明初朱  相似文献   

5.
酷刑在当今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而也是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法的重要规范对象。由于文化、语言、社会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各国对酷刑的认识并不统一,这加大了全球范围内反酷刑的难度。有鉴于此,本文从规范的层面探讨酷刑的涵义、类型以及酷刑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等问题,以有助于对酷刑的明确界定并提高反酷刑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酷刑是一种公认的国际犯罪。随着人权理念兴起,反酷刑运动在全球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社会在反酷刑中有不少行之有效的立法,为反酷刑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反观我国反酷刑的立法现状,已难以适应打击酷刑行为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在我国明确设立酷刑罪,来达到打击酷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酷刑这种古老的、野蛮的、残忍的处罚方式一直被认为同贫穷和不文明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当前,国际社会对于保护人权和酷刑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制定了种种措施,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代社会,诸如酷刑、非人道和侮辱性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美国所提出的""双重人权标准""更加酷刑之类的野蛮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酷刑与酷吏的存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以酷刑的实施者——酷吏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的酷刑进行论述,并对酷刑与酷吏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分析,说明酷刑与酷吏在当时社会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酷刑与酷吏的存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章从历史发展角度,以酷刑的实施者--酷吏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的酷刑进行论述,并对酷刑与酷吏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分析,说明酷刑与酷吏在当时社会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酷刑严重侵犯人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严重犯罪之一。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轻重程度不同的酷刑行为和现象,随着人权保障的国际化,反酷刑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罪犯的人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完善反酷刑的法律规制,需要在考察酷刑犯罪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反酷刑条约和国内立法作全局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明蒙朝贡体制是明代朝贡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廷处理与蒙古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也是明蒙交往的最好见证。有明一代,明蒙朝贡体制长期运行,这期间的明蒙交往常有和平往来,少有冲突与战争。而土木之变即是在明蒙朝贡体制顺利发展到高峰时期爆发的一次战争,它是一次偶然事件,与明蒙民族矛盾无关。  相似文献   

12.
元末明初,巫山冉氏和大夏明玉珍政权关系融洽,积极参与抗明战争。曾将明朝著名将领康茂才打死在巫山大溪。后来冉氏投降,明朝廷为笼络冉氏,将此事隐瞒。但从地方志、碑刻和传说来看,康茂才死于巫山大溪是有依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龙氏所遗明代文书,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以详实的材料对明代黔中宗族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国家权力的渗入,以及明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以夷制夷"策略,导致黔中少数民族地区长期的不稳定,民族矛盾与冲突不断,严重制约了各宗族族群的发展;同时也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各个宗族只能在一个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下艰难地生存。  相似文献   

14.
唐宋以降,弄孔侮圣优戏多有敷演,明清以后优戏弄孔则广涉多种重大社会问题。因其牵动诸多敏感神经,屡为官方挟制、禁绝。明清弄孔优戏的禁与演,是戏剧文化与社会政治渗透消长的一种缩影,反映出戏剧活动与时代文化对峙与渗透的关系,我们应还其戏剧史生成活态基因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5.
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中琉两国建立友好关系以来,明清两朝,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本文拟通过清乾隆二十一年中国册封使抵达琉球册封新国王尚穆时,随封兵役闹事索银及清廷对当事人的严厉处罚,管窥清政府的对外政策.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密歇根诉讼案"的判决对于美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密歇根诉讼案"是美国高校实施扶持行动计划所引发的争议与矛盾不断激化的必然结果,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中出现了巨大的意见分歧。判决结果一方面为高校实施扶持行动设定了"个体化审查"、"严格限制"等法律原则,一方面加强了对族群倾向性教育政策的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其特殊性,这种影响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7.
在"三权分立"的原理和制度架构下,为保证在违宪审查过程中不超越自身权限,同时减少法院和国会之间的冲突,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依据<联邦宪法>第3条,确立了诸多限制联邦法院违宪审查的具体原则,包括当事人适格、诉的成熟性、已逾可诉的程度、禁止咨询性意见和不审查政治问题.符合这些原则的案件中的宪法问题才可能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判.  相似文献   

18.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一生经历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个阶段。此时,明王朝正处由盛转衰、由局部稳定走向全面动乱之际,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张居正立志改革,振兴明王朝,其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它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堪称中国赋税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隆庆和议”的第一手史料最重要的就是直接参与处理该事的明臣和蒙古首领留下的著述。明朝方面有张居正、高拱、王崇古和方逢时等,蒙古方面以俺答为代表。本文对有关史料作了较为全面的清理、统计。并扼要揭示其内容。  相似文献   

20.
河洮岷在明初西北藏区治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明政府对故元官员何锁南普等人的分封赏赐,开创了明初分封赏赐之先河。此后,河洮岷大批僧俗首领归顺和效忠明王朝,有力地保证了卫所、土司、朝贡、茶马贸易等制度在此地的较好实施和推广,并使当地的僧俗首领和普通番民直接和间接地与明政府发生联系,从而彻底改变了元明以前这里种族繁多,分裂割据,战乱不已,统而不属的局面。这不仅使明政府对河洮岷统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西北藏区、乌思藏僧俗官员尽快归附明朝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