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尤其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语言、科学技术和文化政治思想都逐渐传播到了中国,并对中国社会的社会思潮、学校体制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改变等方面都有着巨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教会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清朝的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翻译机构对西方书籍的翻译等几个途径对西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熊宗武 《煤炭高等教育》2012,30(4):51-54,73
矿学是近代中国从西方引进重要西学之一。矿学知识的传播,不仅适应了中国工矿企业生产的需要,更为中国矿业教育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内容。矿学知识的传播离不开深谙西学的传教士,其中傅兰雅的作用最大。傅兰雅通过编译矿学书籍、编辑科技报刊以及创设西学学堂,在传播矿学知识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肖 《德州学院学报》2011,27(5):107-110
作为传教士的傅兰雅,有着与其他传教士与众不同的在华经历,在对近代中国的西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方面影响深远,近年来,这一领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两湖地区涌进了大批西方传教士.他们建立教堂,办学校,设报刊,刊印图书,传播西方宗教知识,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为拉开两湖地区近代化进程的序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设立了一批出版机构及其出版活动.西方传教士在两湖地区的出版活动有其深刻社会原因,并对两湖地区社会近代化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学东渐记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诸如科技、法政、宗教、伦理,乃至文学艺术,我国统称为“西学”。西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光辉的里程碑。自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以来,西学就开始东传。16世纪,欧洲传教士即把天文、历算、地理等科学传到我国。本文专记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在华传播情况。这段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随此探索研究的深入,西学传入经历四个阶段,一浪高过一浪。一、从妄自尊大到“师长说”———鸦片战争时期从闭关到“…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报刊滥觞于西方传教士在岭南的办报活动。传教士报刊中的西学,启蒙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动了中国报刊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也推动了中国出版业、印刷业的近代化,客观上促进了岭南近代报刊业的产生和发展,并且不自觉地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近代,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广泛进行传教活动,地处西北的甘肃也接受到来自西方的基督"福音"。但是,因为交通不便、语言障碍、民族宗教复杂、人口稀少、西方传教士活动局限等因素,甘肃的基督教传播缓慢、教徒数目少,并未像传教士们预想的那样,教会事业会一片繁盛。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学东渐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联系.近代西学传播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深入研究甚至推崇备至,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巴黎和会"期间,近代西学在中国的失落又促使中国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批涌入中国,除从事宗教活动外,还在"西学东渐"的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其中,由各差会派遣的"医药传教士"身兼"牧师"和"医生"双重身份,行迹所至,施医济药,兴办医院和学校。西医教育也随着教会医院的增多和西医医生需求量的加大而逐渐兴起。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西医教育,尤其是对民国时期西医教育的起步和发展、西医学校的建立、改变传统的医学传承方式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1):121-126
如何处理基督教文化和儒教文化两大异质文化,成为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颇为复杂的问题。外国传教士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趋于两极。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一些人为了减少传教的阻力,有认同儒学的倾向;另有些人以"文明和优等民族的代表"自居而无视中国文化;英国伦敦会传教士艾约瑟则提出"中学西源说"。  相似文献   

13.
1898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胶州湾,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对青岛进行了长达17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大批传教士来青岛开展宗教活动。此外,传教士还开办学校、创办报纸和医院。其中传教士在青岛建立的医院主要有:花之安医院、福柏医院、天主教会医院以及一些诊所。这些教会医院和诊所在救人治病、改变民众传统医疗观念、促进西医在青岛的传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末至晚清,“洋译华述”的译书方式,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经历了明末的肇始期、墨海书馆发展期、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和广学会的繁盛期。直至近代中国华人翻译人才的大量涌现才终结。在与华人的合作译介过程中,传教士不可避免地竭力渗透基督教思想。但是,大量西书的译介仍然有效地传播了西学,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新教医学传教士是传教士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传播医学和宗教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将近代西方的天文、地理、地质、矿物、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国际法、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传入中国。这些科学传播活动虽然有限,但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初西方科学技术随着众多传教士的涌入而大量引进。朝廷及社会中的有识之士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并试图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相融合。何国宗生于天文世家,能够在精通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同时,较早的接触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一时期何国宗参与了历书的编写和地图测绘工作,与传教士开展了长期深入的合作。还参与制定了许多可行的水利工程治理方案,减轻了水灾对百姓的造成的损失。作为中国传统的科学家,他在书法上也有极高的造诣。在生活中,他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为称赞。通过对何国宗全方位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中国科学家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7.
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西方传教士作为传播西方科学的主要力量之一,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通过考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的历史活动,探究西方科学在其活动中的角色转换,分析西方科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学意义,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传教士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代西画东渐共有三条途径,从明末到鸦片战争以前,以传教士主导的西画东渐第一途径在中国的发展一直缺乏连贯性.表面现象掩盖下的历史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教会制肘了第一途径自由发展;其次,中国美术界趋于保守不能悦纳西画;最后,缺乏移植西画的文化土壤是第一途径难以逾越的时代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