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伴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渐宽松和市民社会的初步形成,我国非营利组织迅速生长。在数量增加和规模壮大的同时,非营利组织的信息不对称性却成为其腐败的源头,经媒体曝出的负面事件极大降低了其自身应有的公信力。由此,有必要对建立与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部分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不健全,缺乏强制性的信息披露法规,政府监管有效性不足及捐赠者监督不力等,是造成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借鉴英美两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是控制和改善非营利组织绩效的重要手段。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非营利组织法律地位的低徽、独立人事权的缺乏、财政的困难以及评估体系自身的问题,给非营利组织绩敬评估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从提高认识、放松政府规制、健全治理机制和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与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捐赠总额较小、慈善营销比例较大、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监督不力、非营利相关税制不完善等。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可从规范企业与非营利组织双方行为、促进非营利税制改革、增强组织交流与沟通、开发多元化的合作渠道和方式、增强风险意识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齐晓钰 《柳州师专学报》2006,21(1):68-69,89
目前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存在监管失效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效监管理念缺失;监管体制不合理;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要实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有效监管,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树立有效监管理念;变革监管体制;健全监管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使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必然,非营利组织既拥有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建设起步晚,社会信用体系和制度体系不健全,"自愿失灵"现象突出,公信力缺失。解决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的现状,重拾民众信心,不仅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管,更需要政府、社会媒体、捐赠者共同参与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危机的高发时期,而政府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独立地完成对各种公共危机的应急管理.非营利组织在危机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势在必行.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较快地发展,并在危机应对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危机应对中还存在着各种困境,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因此建立和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改革现行的双重管理体制,探索更加符合我国实际的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构建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协调机制;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监管机制;提高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公共危机应对能力等,就成为进一步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危机应对能力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存在失衡的现象,其原因是: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实现的不平等现象突出;义务教育投资具体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受教育权保护制度不健全;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和教师流失严重;执法不力,教育监督体系不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是:尽快制定《教育投入法》,以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责任;健全受教育权程序保护立法;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修改《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文件;重视教育立法,加强教育投资监督;建立责任清晰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都存在着各种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问题。其中公司治理内部机制中国有股权过于集中,董事会、监事会监督机制不完善,独立董事数量过少,没有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缺乏债权人的保护机制。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中主要问题有:资本市场缺乏健全的法律机制的监管与保护、没有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法律体系不完善等。为了实现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企业现代化改制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完善董事会、监事会机制,完善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完善法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于具有非营利性、自愿性、自治性的非营利组织,保持较高的社会诚信是其立足社会并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当前我国的非营利组织陷入了严重的诚信危机之中,种种不诚信的行为严重阻碍了非营利功能的发挥,应该从提升成员诚信道德水平、明晰产权制度、健全监管机制及完善失信惩罚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王留强 《天中学刊》2013,28(5):43-45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内外部监督不力等问题。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从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和培训、健全制度和机构、强化风险管理和审计监督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非营利组织.但是由于非营利组织先天发展能力不够,内部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其目前发展存在着巨大问题.本文就非营利组织目前存在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发现资金问题是制约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能让公众重拾对慈善事业的信任与热情,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慈善组织监督机制的完善进行探索。从完善慈善监督立法、明确慈善组织独立法人地位、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慈善监督主体、建立第三方协调评估机构等角度尝试性提出完善我国慈善组织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实习权利是公民的受教育权与劳动权的交集而衍生出的一项权利。现实中,高职学生实习权利常遭受侵害而不能获得救济。高职学生实习权利不能有效实现,既有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对政策执行不力等原因,也有高职院校、企业、学生等方面的原因。为切实保障高职学生实习权利,应完善实习法律制度,制定促进实习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对实习的监督,规范学校实习管理,健全实习权利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自主意识的提高,社会越来越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模式,非营利组织成为继政府,市场之外的又一组织,但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严重的公信力不足,本文在对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政府的筮管力度,建立行业自律,设立专业化的评估机构,发动全社会监督,提高组织自身能力,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起步较晚,治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需要从综合监督机制角度探索新的出路,形成监督合力,改善当前的治理困境。本文对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综合监督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内外部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提升非营利组织的治理软实力,完善监督管理内容,促进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为了化解这些矛盾,实现中国在稳定和谐中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使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减轻政府的压力,提高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度。目前,中国现行的非营利组织法律制度在审批上过于严苛而又监管缺位,同时缺乏足够的税收激励制度和人力资源保障制度,这样的法律制度缺陷成为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瓶颈。针对这些问题,要削弱控管制度加强监管制度,增加财政激励保障人力资源,以此为目标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制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教养制度本身的缺陷、对劳动教养监督不力的现状以及更好保障被劳教人员合法权益的需要,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加强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目前我国宪法和法律尚没有关于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的明确规定,劳动教养法律监督的开展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人民检察劳教检察办法》等行政法规、司法业务性文件,因此,劳动教养法律监督权法律依据不足。劳动教养法律监督尚存在监督力度不够、对劳动教养的呈批、审批、复查、复议程序无法监督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行业型职教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内涵日渐完善,效能稳步提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行业型职教集团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疏于监督指导、集团管理模式和配套机制不健全、校企发展目标缺乏有效整合等。鉴于此,建议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明确职教集团法律地位,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做好事中事后监督指导,健全集团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成员单位之间利益共享,扎牢校企合作纽带、强化校企利益联结等,从而促进行业型职教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受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力、社会管理缺乏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越轨、违法、犯罪等行为失范问题.为此,应从法律保护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表现形式,从监护权缺失、教育权保护不力、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成因,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管、强化法律帮扶等方面探究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20.
美国法律对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规范不力,对信贷管制松弛,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对金融技术与制度创新保持协调发展缺乏规范等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性原因。金融危机的教训也启示我们: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坚持从完善法律规范的角度来夯实制度措施,从“危机”的教训中来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研判力,从国情出发来科学确定对策,在应对“危机”中健全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