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负增效"是我们现在提得最多的话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呢?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不能很好地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去真正地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由于教师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减负增效",学生学得不够深入,练得不够充分,课堂教学匆匆收场,教学质量不能真正得到保证。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落实"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2.
李佳英 《文教资料》2010,(30):162-163
“减负增效”是项长期工程.要真正实现“减负”和“增效”的统一,教师在教学中需积极探索,不断反思。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减负增效”进行了探讨。指出,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减负增效”的保障,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是实现“减负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最终得益者是学生。然而,"减负容易增效难",这对学校和教师而言是一种挑战。如何坦然地迎接挑战,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课堂教学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是关键环节。学校高度重视常态教学的管理,形成了"课前重备课—课上重学生—课后重作业—考试重分析"的课堂目标管理流。研究课堂,落实常态教学评价。我们从追求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科课堂减负增效教学策略研究”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作了一个学业负担及课堂效益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感觉负担沉重,身心俱疲,但他们的学习主体意识开始觉醒,渴望变革学习方式,希望老师提高课堂效益。分析问卷反馈的主要信息,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课堂减负增效的教学策略研究势在必行;教学策略改革的“核心”在于让课堂快乐起来;减负的关键不仅仅在课堂,但课堂是可以相对减负的。基于以上认识,改变课堂学习方式,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责无旁贷。仅就语文教学来讨论,课堂减负增效策略涉及方方面面,我…  相似文献   

5.
夏艳 《考试周刊》2010,(47):97-97
“减负增效”是我们所期盼的教育教学理想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把握不住分寸,特别是数学学科,课堂上该如何“减负”、怎样“增效”?这是令很多教师迷茫的问题。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  相似文献   

6.
凡事都有"度",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减负不等于不要质量,"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效",即少投入多产出。"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各方面不断学习充电,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要做到减负增效,需要我们关注以下问题。一、思想开放,平衡得失。教育工作者要以"减负"为中心,摒弃陈旧的、落后  相似文献   

7.
周彩云 《教师》2011,(3):99-99
一直以来减负增效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我认为减负增效的突破口在于课堂,因为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课堂的关键又在于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着力在“精”上做文章: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选作业。  相似文献   

8.
当前,“减负增效”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减负不减质”是我们教师期盼的理想境界。增效是减负的前提和真正目的,增效重在提高课堂效益。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减负增效"逐渐被更多的老师所重视,成为新课改首要任务,但部分老师由于认识不足,对"减负增效"没有很好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误区,教学效果未增反降。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积极探索,寻求一种适合本班学生,能够为本班学生学习增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要成效,向45分钟要成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课后不再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去请教,这才是"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减负增效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我认为减负增效的突破口在于课堂,因为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而课堂的关键又在于教师。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艺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在校的时间比以前缩短了很多,课时大幅度减少,但是内容并没有减少。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呢?注重学法指导,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我们一定要做到"减负增效、减量增质"。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文远 《教师》2013,(22):90-90
目前,教师思考与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在实行素质教育时既能给学生"减负"又能使学生学习"增效"。以"导学案"为载体来"减负增效"是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所做的积极思考和有效探索。通过"导学案"设计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认真学习、课后有效反馈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辅助学生学习;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让教师的教学有所侧重……总之,要充分发挥"导学案"快速、高效的特点,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3.
高兴义 《教育》2012,(30):6
解决减负增效问题的根不在学习时间长短、不在作业量多少、不在学生在校时间的长短,而在效益。同样的作业,不同学生使用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关键在做作业的效益上。一谈到减负就是从减少学习时间、减少作业量下手,殊不知这是费力不解决问题的措施。减负增效的根在哪儿?提高效益是根,特别是提高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23):113-114
随着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改也随之出现。在当前时代中,"减负增效"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减负增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以更高的质量完成初中英语作业,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布置英语作业时应"减负增效",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为英语课堂教学赋能。  相似文献   

15.
<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呢?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求得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平时所说的"减负增效,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实际上就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诠释。那么,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一、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下的"减负增效"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课题,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扩大课容量,使教学做到"有效教学""高效教学",这是我一直追求和努力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2013年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的要求,“减负”再次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热点话题,如何在教学中减负增效,科学合理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课堂监控与反馈系统”的研究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对更新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的改革创新,我国目前的教学提倡"减负增效"的理念,同时这成为我国教育中十分受重视的工作。由于我国的国情和性质,我国实行了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学生为了高考而盲目学习,使课堂失去活力变得乏味枯燥,同时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造成学生与教师及生物学科之间的隔阂和矛盾。高中生物虽然归属于理科,却有文科性质,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总是呈现一种常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给学生灌溉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过多地讲解题目的意义和原理,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是停留在熟记课本知识层面,而没有教他们如何运用,因此这是教师在课堂上付出精力而学生的听课效率并不高的主要原因。作者从工作经验和思考出发探索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减负"。  相似文献   

19.
林丽萍 《辅导员》2011,(12):37-38
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那么怎样落实减负增效呢?从实践的教学来看,我们的学生"悟性""习惯""个性"等各个方面差异性很大,减负同样也会面临着减质,特别对于后30%的学生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在减负与增效间寻找平衡,促进学生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一、背景增效减负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把学案制作为增效减负的突破口。这里,笔者把以学案为载体的课堂称之为"学案课堂",评价它的标准为:一看课堂上的教与学用不用学案;二看学生学得是否高兴、主动、深刻,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深刻的创造和创新天地;三看教师教得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在课堂上实施"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