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惠连才华横溢但生年不永,其五言名作《秋怀诗》和《捣衣诗》从结构、语言到情感表达皆显示出精巧的构思,可与谢灵运诗相媲美。其诗歌多借鉴南朝乐府民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风格具有创新性,受到锺嵘的肯定与赞扬。锺嵘将谢惠连诗置于中品,评价可谓恰当。  相似文献   

2.
左思是西晋文学家,他的诗歌既继承了慷慨任气、磊落使才的建安风骨,又不乏典雅凝重的风格,因而形成了气韵深沉、风力峻峭的风格。这种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的风格突出表现在代表作《咏史》八首中,《咏史》错综史实,融会古今,连类引喻,语言朴实,感情充沛,气势雄健。所以钟嵘说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因而左思的诗歌是西晋诗坛上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峰,代表着其时诗歌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3.
钟嵘在《诗品》中以“国凤”“离骚”“小雅”三系作为他评价诗歌的源头,但在123家中,惟阮籍一人“源出于《小雅》”,这与阮籍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其诗意隐晦的特征紧密相连。结合阮籍的时代背景和其《咏怀》组诗,能清楚地看到钟嵘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钟嵘《诗品》把鲍照列于中品,钟嵘认为鲍照有张协、张华的长处,又有胜于谢混和颜延之的优异之处,“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这种评价是允当的。钟嵘还看到因为鲍照地位低下,因而“取湮当代”,这也是正确的。但他认为鲍照的诗歌“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险俗”,这种评价就有些限于评价者的个人标准和当时的时代环境。而从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这种评价就过于片面。  相似文献   

5.
叶蕾 《现代语文》2009,(10):29-30
钟嵘《诗品》谢朓条品语历来为评论家所关注。钟嵘为什么要说谢朓的诗歌“颇在不伦”,却对谢朓论诗时的“感激顿挫”念念不忘,为什么谢胱的诗歌审美标准和他的五言诗歌的创作有那么大的差距,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钟嵘所持的是浑厚感人的五言古体诗的审美理想而认为谢朓的诗歌创作不能令人满意。而作为诗人的谢朓,他的创作追求不是写出优秀的古体诗,而是要创造新的诗歌形式——永明体。  相似文献   

6.
叶蕾 《现代语文》2009,(8):29-30
钟嵘《诗品》谢胱条品语历来为评论家所关注。钟嵘为什么要说谢胱的诗歌“颇在不伦”,却对谢胱论诗时的“感激顿挫”念念不忘,为什么谢胱的诗歌审美标准和他的五言诗歌的创作有那么大的差距,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由于钟嵘所持的是浑厚感人的五言古体诗的审美理想而认为谢胱的诗歌创作不能令人满意。而作为诗人的谢胱,他的创作追求不是写出优秀的古体诗,而是要创造新的诗歌形式——永明体。  相似文献   

7.
“小谢”之称始见于钟嵘《诗品》,指谢惠连而非谢朓,这一现象与钟嵘对永明新体的排斥关系密切。唐代近体诗获得极大发展,唐人尊谢朓而不重惠连,“小谢”之名从此确定为谢朓。宋人提出“三谢”之说,注意到谢灵运、谢惠连与谢朓在诗风上的古近之分,重新关注谢惠连的文学价值。明清时期因《诗品》流行、诗坛复古风潮等因素,谢惠连再次受到重视,部分推重古体的诗论家乃至重新呼之“小谢”,并提出谢惠连成就高于谢朓的论断。作为诗史上的小家,谢惠连的地位升沉是时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上佳见证。  相似文献   

8.
陆机《文赋》之后,刘勰、钟嵘等鸿篇巨制未出现之前,沈约在当时的文学批评理论上承上启下,独树一帜,被誉“为一代辞宗”。历代诗评家多从声律论的角度对沈约加以评论,很少有人重视他的文学批评理论思想《。宋书.谢灵运传论》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文批思想,其中提出了文学史论、诗歌批评标准以及声律论。这些对后代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建树特别是钟嵘《诗品》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他所品评的同品诗人之间的次序是“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但他在具体评价诗人诗歌的创作成就时往往流露了对于他们之间优劣关系的看法,这就是《诗品》的品内之品。细致地辨析清楚同品诗人的优劣关系,既可以了解《诗品》的品内之品,也有助于加深对钟嵘诗学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的学术视野提出钟嵘的“自然英旨”说以论述诗歌自然之美;提出钟嵘的“怨悱”说以论述诗歌的审悲快感;重新提出钟嵘的“滋味”说以讨论诗歌的情感抒发。对于钟嵘的“品第”方法进行评论并指出其传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1.
钟嵘《诗品》对谢惠连作了比较详细的评论,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其评语进行疏证与述评:一是关于谢惠连"才思富捷"的具体表现;二是对《秋怀诗》《捣衣诗》的艺术把握;三是"风人第一"评价的合理性;四是谢惠连评语与钟嵘审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评江淹“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月兆”,去过多有歧义,从钟嵘的诗歌审美理论,联系《诗品》对王微,江淹,谢月兆等人在诗风评述,“筋”与“成”乃名词性主语,“力”与“就”起谓语作用,“筋”即“筋骨”,即“风力”,“成”犹今言“成就。”“力”起形容词作谓语的作用,系有力,有劲意,前句意为比王微诗强劲有力,“就”是靠近,接近意,后句应理解为江淹诗歌创作的成就与风格比较接近谢月兆。  相似文献   

13.
《诗品》评王粲诗作"其源出于李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似的人生遭遇;二是诗歌凄怆哀怨的风格。王粲五言诗文辞秀美,风格凄怆,这与其生活境况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质羸"之说可待商榷。钟嵘还指出与曹、刘诗歌相比,王粲之诗属于另一种创作风貌。从整体上看,钟嵘的评价基本符合诗人的创作事实。  相似文献   

14.
《诗品》中“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是钟嵘批驳当时不良文风的出发点,是他的诗论思想中最具统摄性的命题。本文试图论说这一本质论在其诗论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钟嵘《诗品》曹植条评语的条分缕析和多方位的参照比较,发现曹植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钟嵘在对他的评语中蕴涵了相当丰富的诗学思想,比如重视诗人真实感情的抒发,而且尤其偏爱抒发悲伤和幽怨感情的诗歌作品;重“风骨”或“风力”,亦重“词采”,主张文质兼胜。此外,还隐有自然美和人工美并重,以及提倡音律之美的思想。这些思想也是全书基本的理论认识和主张。将曹植条评语细改地解读,极有助于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和领会钟嵘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王粲《七哀》诗二首可以联系其创作背景来考察,也可以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二者足以互补而不必互相排斥。谢灵运的《登临海峤》一诗表明他与堂弟谢惠连之间有一种疑似的同性恋关系。从陆机的《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和风格以及他与陆云的异同。陆机背负家庭包袱太重,为人高傲,最后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18.
较早研究作家作品风格特色的古代文论家是南朝的钟嵘,他在所著《诗品》里,将汉魏晋宋齐梁的作家分成若干派系,划分派系的依据是其作品的“体”(体貌特征)。这个“体”,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风格”。究竟作品的某种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钟嵘多注意作家学习和继承了前代哪些重要作品和著名作家,如他把古代诗歌的渊源定位在国风、尔雅和楚辞上,其后的重要作家则有曹植、阮籍和李陵等。三个渊源和曹、阮、李等作家都有影响于后代作家作品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鲍照是南朝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人,其作品以文、赋以及乐府诗见长。他的文、赋词采华丽,构思巧妙;他的诗歌在当时的文坛上别具一格,尤其是乐府诗对后人影响甚远。钟嵘的《诗品》作为中国文学理论作品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对鲍照的评价势必会给后人评鲍照诗歌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结合《诗品》中关于鲍照诗歌的评论以及相关的诗人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对曹植评价最崇高,其中"情兼雅怨"一句,诸家有歧解。作者认为:"情兼雅怨"之"雅",是指《小雅》及其所代表的风格,"怨"是指《楚辞》及其所代表的风格。钟嵘认为五言诗有《国风》《小雅》和《楚辞》三源,曹植诗源出于《国风》,同时兼备《小雅》和《楚辞》的特点,故而最高。这一看法实质上初步确立了曹植诗的"集大成"地位,并得到后世批评家的认可和完善。只是到宋代以后,曹植的诗名和地位骤降,"集大成"的桂冠被杜甫专有。但曹植对于诗歌,从题材到技法、从风格到体式都能集众家之长而又有多方面开拓,从而成为中国诗史上第一位集先秦汉魏诗之大成的诗人,他和杜甫是中国诗史上仅有的两位具有"集大成"地位的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