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无论是编辑报刊还是编辑图书,要想做个好编辑,的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编辑”要投人好多精力,学习好多知识,做出好多尝试,历经好多磨难,甚至付出好多牺牲。“好编辑”的一生是在不断结识好作者、不断赢得好文稿、不断发出好作品中度过的。笔者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虽不算长,编发的好稿虽不算多,但却亲跟目睹了自己周厨不少好编辑编发出的不少好作品。现不揣冒昧,以小诗之形式,将编辑赢得好稿的七条“秘诀”总结出来,并告示天下诗曰.  相似文献   

2.
认稿又认人     
“认稿不认人”,确实是编辑处理来稿应有的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编辑也应该力求“认稿又认人”,就是说,要熟悉作者。有些来稿,主题很不错,报道角度也新鲜,新闻要素都齐全,却很难判断其内容真实程度如何。我们就登过一些事实来自捕风捉影、情节和数字任意夸大、甚至是作者化名自吹自擂的稿件;就是因为它们写得似乎“天衣无缝”,编辑对作者不了解,满足于就稿选稿,未认真核实,被打了“马虎眼”的。  相似文献   

3.
认稿又认人     
“认稿不认人”,确实是编辑处理来稿应有的态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编辑也应该力求“认稿又认人”,就是说,要熟悉作者。有些来稿,主题很不错,报道角度也新鲜,新闻要素都齐全,却很难判断其内容真实程度如何。我们就登过一些事实来自捕风捉影、情节和数字任意夸大、甚至是作者化名自吹自擂的稿件;就是因为它们写得似乎“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4.
报纸要闻版来稿包括记者稿件和通讯员稿件,从上稿率看,记者稿件通常高于通讯员稿件。任何有责任心的编辑无不希望报纸版面能够出彩儿,作为经营报纸门户版面的要闻版编辑更是如此。然而,除了一些来自时政性的会议、工作报道任务的压力之外,要闻版编辑还时常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这种困惑可以说是直接来自稿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工作实践,概括来稿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留稿与抓住特殊作者,说的是两个问题,因而需要分开来说。留稿所谓"留稿",是指有的来稿质量"可以"甚至很不错,但由于时机不对,暂时不宜发表,需要一段时间,以选择时机发表出去,取得良好的见报效果。办文艺副刊之所以要留稿,这是由报纸文艺副刊的新闻性所决定的。我历来认为,报纸的文艺副刊与文艺刊物是不同的。其最大的不同,便是报纸的文艺副刊带有一定的新闻性,文艺副刊版上的文章与其他版面上的文章有某种一致性。而纯粹的文艺刊物则可以不考虑新闻性的问题。办文艺副刊,要讲"动静结合"。本来属于文艺作品或知识类的文章,一旦…  相似文献   

6.
涂渝 《新闻记者》2006,(11):7-8
1981年10月,我参加新民晚报招聘考试后正式调入副刊部工作。复刊伊始,指定我负责群众来稿和“灯花”专栏,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生涯。 复刊之初.夜光杯的群众投稿每日高达200至300篇.8小时不停地“手不释卷”,地板上摞起厚厚的一大叠。但当时来稿质量不高,每日能选出的仅一两篇而已。后些年,媒体日多,群众来稿呈减少之势,至今百篇左右(现开电子信箱,各版面信箱中的来稿未计此数)。但今非昔比.如今因群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来稿质量大增.每日里选出五六篇已是常事,所以已“不患寡”,而合格的稿件要排长队了。  相似文献   

7.
当前报业竞争激烈,副刊成百上千。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读者的认可?我想突出的一点,就是办出特色。笔者是工人日报美术副刊《工人的画》的编辑。该副刊自1949年创  相似文献   

8.
鲁泽 《新闻窗》2005,(6):51-51
现今各类报纸不仅要闻版重视策划,各专版专刊和副刊也都重视策划了,这样做对提高报纸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大有好处。但是因此编辑更忙、时间更紧了,因而就自觉不自觉地轻待了大量驻站记者、通讯员的来稿。诚然,编辑致力搞策划后,较之以往来什么稿编什么稿,按料做菜式的编排方式,其工作量和付出的精力都要大得多,而来稿大多数很难与新策划的版面直接对上口,难于按原貌编发。但编辑在落实策划版面方案时若抛开正常来稿不顾,完全重起炉灶组稿,不仅花费时间和精力,还势必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正常来稿大多不用,时间长了,会挫伤部分驻站记者、通讯员和写稿人的积极性,从而使来稿数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报纸编辑学》指出:编辑工作的特定任务是什么呢?就是如何把来稿中蕴藏着的能量充分地发挥出来,把好的内容,运用好的形式、组织好的版面奉献给读者。所以要完成好编辑的任务,重要一点就是要有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报纸编辑,首先应该具有相当强的本位意识,即编辑意识。对来稿做以整理和处理,是编辑责无旁贷的任务。所谓二度创作其实就是编辑对记者稿件的再度升华、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高度的责仟意识,敏锐地归结新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储备稿留多少天婴临近“年关”,作为期刊编辑,总要清清手中的“家产”———储备稿,发、转、退、留,各有去处。然而,将积筐盈尺的稿子一一过目、权衡轻重、决定取舍并答复作者,又谈何容易?储备稿可是日积月累所得,每次发稿如数家珍,掂量来,掂量去,选出若干;“...  相似文献   

12.
顾玮 《新闻实践》2013,(9):66-67
专副刊不同于正刊。它没有固定的供稿渠道,为专副刊撰稿的人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家、作家。一类是普通作者。前者在某一领域有较深造诣,驾驭文字的能力也较强;后者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写作能力的投稿者,专业造诣和文字表达能力虽不及前者,但他们来自基层,来稿透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大都是在生活中偶尔有所感才拿起笔来。在实际工作中。上述两种作者并不是“排排坐”出现在每位编辑面前,而是需要编辑通过或明示或暗示的约稿手法,把他们吸引到专副刊阵营里来。“读书”是宁波日报的专副刊版面之一,笔者在多年的编辑过程中,逐渐探索积累了一些组稿心得。  相似文献   

13.
编辑学的新分支——编辑心理学正在日益形成。它的研究对象是编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作者、编者及读者的心理活动变化及其规律。笔者结合自己的编辑实践,对编辑的阅稿心理活动作些分析和探索。一、喜悦心理。编辑每天都要翻阅大量来稿,一旦发现好稿,就会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即便是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似乎是一种精神享受。因此通讯员写稿不要怕被埋没,只要“货”好,不怕没人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单位精简得越来越少,从事宣传报道工作的人员因此也越来越少,企业报的自然来稿由此越来越匮乏。编辑过去编一个版有七八十篇稿甚至上百篇稿可选,现在通常只有二三十篇稿,有  相似文献   

15.
正说稿是各编辑部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编辑质量可产生重要影响。但迄今为止,"说稿"似乎尚未进入编辑学研究的视野,笔者在CNKI也未检索出相关的研究文章。本文拟以期刊为例,探讨有关说稿的基本问题,重点分析说稿与编辑专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金平 《出版参考》2010,(10):24-25
说稿是各编辑部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编辑质量可产生重要影响。但迄今为止,“说稿”似乎尚未进入编辑学研究的视野,笔者在CNKI也未检索出相关的研究文章。本文拟以期刊为例,探讨有关说稿的基本问题,重点分析说稿与编辑专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带电作业’是广电报的基本特色”,广播电视报如何做到“旗帜”高扬又保持“带电作业”的“本色”,这是广电报编辑工作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根据近两年的编辑工作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精心办好影视评论专栏,使之成为广电报的一个“亮点”,是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充分发挥影视评论的三大功能“影视评论”作为广电报的一个重要栏目,是对广播电视播映的影视剧以及演艺界的某种现象生发议论,说长道短。“影视评论”专栏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方面…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期刊、图书还是报纸的编辑,审阅大量的来稿恐怕是最事务性的工作了. 有时候面对堆砌如山的稿件,尤其是自然来稿,想要从中选出精品,发现亮点,还真是不容易的事.有经验的编辑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自然天成"的佳作少,粗枝大叶、平庸枯燥的"草木"多.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草木"都没有价值,都应当置之不理呢?这里,笔者想就自己编辑工作中的体会,谈一点编辑对稿件的审稿意识与加工艺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7,(9)
防止重稿现象文/四川·人可报人要看报,这本不成什么问题。然而,有的编辑同志不注重看自家报纸,工作上出现了纰漏。某地方报纸今年上半年连续刊登了5篇重稿,这是因为,有的通讯员刊稿心切,稿件寄到报社后,过了几天未见登出,便又重寄一份给有关编辑。结果造成同一...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期刊、图书还是报纸的编辑,审阅大量的来稿恐怕是最事务性的工作了. 有时候面对堆砌如山的稿件,尤其是自然来稿,想要从中选出精品,发现亮点,还真是不容易的事.有经验的编辑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自然天成"的佳作少,粗枝大叶、平庸枯燥的"草木"多.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草木"都没有价值,都应当置之不理呢?这里,笔者想就自己编辑工作中的体会,谈一点编辑对稿件的审稿意识与加工艺术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