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执教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时,会问学生:"从这个故事里你感悟到什么?获得什么启示?"多数教师都是想让学生获得一种正确的"因果关系"思维.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教师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内在的动力,首先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关系,让学生敢于设疑,勇于探究。其次,在教法上必须改变一问一答式的教学,要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教师只有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惊奇”、“疑问”,学生方能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问:你们从标题能发现些什么?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生甲:有些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个,有些事物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中的“问”包括设问、问答等方式。设问是教师提出疑问,不要求学生回答,重在设置悬念,启发思维。问答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一人回答,也可以集体回答。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最直接,反馈最及时,信息交换效率最高的一类教学方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适时地提出问题?在什么时侯提出?提出什么类型、什么程度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启迪思维有何作用?如何使所提出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  相似文献   

4.
冯敏 《广西教育》2013,(17):20-20
“我们该教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或许稍显稚嫩。然而当我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却发现这个“稚嫩”的问题,依然是我们最揪心的话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既看到很多教师不厌其烦地照本宣科,带领学生在“结果性知识”的世界里摸爬滚打;还有很多教师用自己约定俗成的思维来同化学生的思维和约束学生的探索过程……这样的教学,如何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呢?为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建构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历经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会贤 《考试周刊》2012,(41):30-30
1.语文课应该富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有思维容量的语文课才是有效的语文课。以前的语文课,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只能做听众,被批判为“满堂灌”;后来的语文课,变成了教师不断地问,学生不停地答,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提问不下于40个,课堂就在这一问一答中匆匆而过,被批判为“满堂问”;再后来,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被批判为“满堂读”;现在,又流行“满堂悟”,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感悟,就是不说怎样去感悟,要感悟些什么。这些语文课堂的“流行曲”,之所以受到批判,是因为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一是缺少有内涵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友全 《学语文》2007,(6):26-27
在自读课的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创新,品尝阅读的快乐。同时教师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说到底,要处理好学生的“读”与教师的“引”的关系。用什么引导?按什么步骤引导?引导些什么?这是自读课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有问题的“动笔写” 笔者在一所农村小学听了《奇妙的鲤鱼溪》一课的教学。这篇课文选自北京版教材。为了拓展思维、加深体验,在下课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在鲤鱼溪边立一块木牌,你想在上面写些什么?”让学生将自己想写的话写在本子上,然后全班交流。共有八位同学读了自己“写在木牌上”的话: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对教师的重新定位使得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为之一新。新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让学生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让课堂成为知识链接和能力提升的课堂,那么,联想式思维不可少。我们知道,联想是指由一种事物通过一定的关系联系到另一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有效的思品教学?首先,能吸引学生和教师一起进入教学内容;其次,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想说,也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再次,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思考后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想法,纠正自己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言行,实现“知、行、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课如何让学生主动求知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然界,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依赖教师下结论。 上《蚂蚁》一课时,我尝试用如下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求知。 我先问:“关于蚂蚁,同学们想了解些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地提出许多问题:“蚂蚁平时都吃些什么?”“蚂蚁能看到我们吗?”“小蚂蚁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我把问题列举在黑板上,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同学们都可以通过自己观察来寻找答案,现在我们就到操场去寻找、观察蚂蚁吧。” 学生们很快就在石缝边、墙脚发现一群群蚂蚁。 “蚂蚁有几…  相似文献   

11.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废话太多,提问不明确,会造成学生的无序思维、无效思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虽然许多教师都十分重视让学生在课的开始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但有不少老师经常泛泛而问:“今天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课本中,每当介绍了物理定律、定理或导出新的物理公式时,常安排有例题.例题教学得法,不但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公式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分析、判断有据、推理严密,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习惯.学生往往把物理问题单纯看作一种数学运算,乱凑数据,乱套公式,因果关系颠倒.作为物理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明确此例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已告知什么条件,应用哪个物理原理?有时,还须做好“翻译”,把字里行间除含着的物理语言转化为明确的某个物理量,最后列式求解.课本中例题看似简单…  相似文献   

13.
凭借教材训练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江苏如东县海防小学桑美芳石银川一、抓课题,训练思维的正确性授课伊始,教师首先抓住课文的题目引发问题,启动思维,引导学生从“课题”这个窗口窥探,进行合理想象: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此文会写些什么?应怎样写?……然后再让学...  相似文献   

14.
李嫚 《学周刊C版》2014,(9):215-215
支教一年了,一开始我和其他的年轻教师一样,都怀揣着火一样的热情,想着我一定要挥洒我的青春与智慧,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可当我卷起袖子决心要大干一场时,却纠结了,我要怎样教这群可爱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品味”超前,要想让学生的思维和教师合拍,就必然先让学生佩服教师,做到让学生信服还真得下一番工夫。那我究竟要用什么方式和方法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十分关注近年来出现的“反设事实”的教学事例,细致剖析了“反设事实”的使用方式、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尊重历史、求真、求实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哪些问题是可以假设的?哪些问题没有假设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反设事实”作为一种思维方法,主要用于探究历史发展的必然与偶然;分析客观历史的“因果关系”,为发挥史学功能奠定逻辑基础。此文提出的问题或许有普遍意义,编辑部希望读者各抒已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思维的基本手段,但问题是由教师提出还是让学生去发现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平南在上《跳水》一课时...  相似文献   

17.
化学教学中的“问”包括设问、问答等方式。设问是教师提出疑问,不要求学生回答,重在设置悬念,启发思维。问答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的方式可以是一人回答,也可以集体回答。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最直接,反馈最及时,信息交换效率最高的一类教学方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适时地提出问题?在什么时侯提出?提出什么类型、什么程度的问题?所提出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启迪思维有何作用?如何使所提出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一先放后收———在指导过程中锻炼创造思维初中学生作文内容雷同、形式雷同、语言雷同的原因之一是教师作文指导中的失误。有些教师在布置文题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甚至里面的具体的话怎么写)都讲得一清二楚。这样指导出的作文怎么能不出现大量的雷同?正确的方法是“先放后收”,“写放胆文”,就是先让学生放胆去想,大胆去说。教师在学生想了、说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指导,避免作文出现雷同。这样做符合启发式原则,它是在学生“愤”“悱”之时给予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也就在这个时候产生。在学生“…  相似文献   

19.
教育随想     
⊙教师可以宽容学生的不知,但绝对不可以宽容自己的不知。⊙教师听一堂经过多次演练的“完美”表演课,远不如听一堂暴露许多“问题”的生成课。⊙学生没有不好的,只有不同的;没有笨的学生,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学生。⊙一个高明的教师总是用自己“教”的方法去适应学生“学”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学”的方法来适合自己“教”的方法;总是善于“用教材”而不是善于“教教材”。⊙教师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是否得出正确的答案,而是看学生是否运用了正确的思维方式。⊙过去,教师们常说:“教师最大的乐趣是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广大教师积极贯彻了这一理念,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算法,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但是,由于对“算法多样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在教学中也产生许多疑问:“算法多样化”是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要不要给学生指出合理算法?“算法多样化”下,那些没有发现算法的学生怎么办?本人结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