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有现场无新闻”与“有新闻无现场”,可说是当今“现场短新闻”写作中的两大弊端。对于前者,关键在提高现场短新闻的“含金量”,而对于后者,除了在“目击”上下功夫,写出行进中的新闻事实外,愚以为,成功地运用好背景材料,当是写活现场新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我们看过不少冠以“现场新闻”“目击新闻”的作品,除了开头,结尾有那么一点点现场气氛的描述之外,中间大都是大段大段介绍背景和经过:这个单位过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从各级领导到平民百姓,包括编辑、记者,都喊新闻要“短”。可是,喊是喊,做还做。广播里,报纸上,“长”风始终剎不住,“短”风就是形不成。或者,“短”一阵子,又“长”了起来。中国记协倡导写现场短新闻,在我国新闻界吹起了一股清新可喜之风。相比之下,那些洋洋洒洒的长篇新闻稿越来越不受欢迎,袭用已久的新闻写作技法也越来越显得呆板、枯燥、模式化。在这种情况下,“散文式新闻”、“立体化新闻”,“目击新闻”等等,顺应改革大潮和受众的普遍要求脱颖而出。现场短新闻出现之后,很多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就现场短新闻的界況、特点、采写、写作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尽管各执一说,莫衷一是,但为我们深入探讨现场短新闻问题拓宽了思路,提供了启示。其实,新闻要短、要活,要生动形象,并非最新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拜读了获首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的五篇作品,颇有所感,便记录下来,成了“偶思”若干篇。眼与腿现场新闻,又称目击新闻、视觉新闻。由此看来,,写现场新闻,关键是记者要到现场去"目击"、去"观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的那样:采写现场新闻,要"多用眼睛来写,少用耳朵来写。"既然采写现场新  相似文献   

4.
自去年下半年中国记协发起开展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以来,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新闻媒介,竞相辟出目击新闻、实录新闻、现场特写、视觉新闻等栏目或节目。目前,对现场短新闻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方兴未艾,趋向深化。这里,笔者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见解,愿促进讨论。“现场短新闻”的界说对于现场短新闻的概念,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试从语法学和接受理论的角度对现场短新闻的内涵作些简略的分析。“现场短新闻”是个名词性的词组,由五个词素组成。前两个和后两个词素分别组成了“现场”和“新闻”两个合成词,中间的“短”字是个单音  相似文献   

5.
前后两届的“现场短新闻”赛,为我国新闻界送来一缕缕清新之风。大报小报,“现场短新闻”、“目击新闻”、“实录新闻”,不断涌现,可说已形成一种“热”。这些新闻,篇幅短,现场感强,不乏佳篇与力作,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也许由于对现场短新闻的定义与特征的理解不同,一些报纸把稍有现场感的报道也都贯以“现场短新闻”的头衔。例如某报有篇新年前夕关于某副食品商场的巡礼,有篇某顾客在个体摊床购物缺斤少两的来信,文中有那么一点现场描摹与对话,编辑也把它堂而皇之列入“现场短新闻”栏目中。这样做是否名副其实?是“现场”加“短”即等于“现场短新闻”?现场短新闻是否应在新闻价值上多做些文章?笔者班门弄斧,谈些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6.
目击新闻,顾名思义是记者用眼睛采访,并通过对现场的素描写出的新闻。时下,不少报刊常常以“现场实录”、“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等称谓出现,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再现”。即把当时当地的现场情景、气氛等,作翔实的描写,再现新闻事件的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目睹其人,耳闻其声的实感。目击新闻的“再现”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薇 《记者摇篮》2009,(9):25-25
新闻现场的重要性 摄影记者既要拍摄新闻,就要到新闻现场,新闻现场就是摄影记者的第一工作现场,只有现场感强的新闻图片才会有感染力。现场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等,是记者用耳闻目睹的第一手材料拍摄或写成的新闻。它以鲜活生动、真切感人的事实打动读者,  相似文献   

8.
“现场短新闻”之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笔者搜集到的十多种现场短新闻界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界说的中心同为“新闻作品”。例如: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另一类界说以“报道”为中心词,只不过前面分别加了诸如“立体”、“记实性”、“现场”、“目击”之类的修饰词。例如: (1)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近发生事件现场,用最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手法制作的第一事实(或场面、片断)的立体报道。  相似文献   

9.
现场短新闻(或曰目击新闻),顾名思义,除了篇幅短小以外,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就是要求作者一定要亲临新闻事件的现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并将现场所见听闻通过文字或音像传播于受众,使受众产生如临其境之感。因此,新闻现场的场景描写是现场短新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没有场景描写,也就没有现场短新闻。现场场景描写不当,不能栩栩如生地再现新闻现场,使受众产生现场感,现场短新闻的新闻价值也就难以实现。要在短短的篇幅内写出活生生的现场场景,除了作者亲临新闻现场细致观察以外,还应讲究场景描写艺术。具体地说,场景描写应当注重这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场短新闻,有的叫目击新闻,实地记实、视觉新闻、实录性新闻,有的叫现场速写、新闻特写、现场报道、现场实录。这里,名称虽然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特点,这就是强调“现场”——新闻的采写者,必须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此外,它的体裁孔可以不拘一格,从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奖活动结果看,现场短新闻的体裁不只局限于消息,还包括通讯(小故事)和特写,而更多的属于新闻特写。现场短新闻中的消息,不同于一般的动态消息。它常常先用引导性的文字,引出新闻事实,接着对新闻事件进行概述,绘声绘色、有情有景的详尽描述其重点部分,力求再现现实生活和客观事实.如获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二等奖的消息《大同等地震灾区人民情绪稳定》一稿,开篇便以“大同、阳高等地震重灾区已开始行动起来,抗震  相似文献   

11.
如何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更好地发挥新闻的导向作用?这已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重视。比如,有的主张扩大社会新闻的版面,有的提倡写短新闻、目击式新闻、现场新闻等等。应该说,这些都不失为好的主张、好的措施。但是不是凡短新闻、现场新闻就一定有可读性呢?我认为未必。去年,我们扬州日报也搞过目击新闻竞赛,最近又搞了创建卫生城的现场新闻竞赛,结果真正有可读性的文章并不多,有些短新闻短而空,现场新闻无现场感。这是什么原因呢?记得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讲过一句话:“情者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取得了成功,颁奖会开得隆重而热烈。这是当前新闻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必将产生广泛影响。正如到会祝贺的中央领导同志说的,这是一种好形式,希望今后能继续开展下去。现场短新闻,本来是新闻工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宣传方法,为什么今天要大力提倡,并专门拿出来评奖?道理很清楚,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多写现场短新闻,报刊、电视、广播中多登、多播有现场感的目击式新闻。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前提下,如何使我们的报刊、电视、广播办得生动、活泼,这  相似文献   

13.
从事新闻采访要采集到报道所需要的素材,固然有多种多样的手段,但是善于目击尤为重要。所谓目击,就是采访时亲眼去察看。当前,我们进行新闻改革,提倡多写现场短新闻,自然需要运用目击式采访的手段,即便改进一般新闻写作,克服干巴冗长的单调叙述,也必须从新闻采访人手,多用目击式采访肯定会大有益处的。许多记者和通讯员的实践表明,运用目击式采访,有如下的种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区各族新闻工作者对采写现场短新闻越来越重视了。《新疆日报》和其他一些报纸开辟了“现场速写”、“目击新闻”、“现场采访”等专栏,广播、电视也增加了现场口头报道,来自第一线的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富有生气的人和事大大活跃了报纸版面、电视屏幕和广播节目,深受读者、观众、听众的欢迎。一些现场短新闻被评为好稿,这是我区新闻宣传出现的可喜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5.
明确了“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条件、“短”字特点和“新闻”的共同要素,也就明确了现场短新闻同短新闻、新闻之间的关系。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共性已经不言而喻,新闻的四大要素就是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的共性。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个性也已明确,现场短新闻和短新闻的五个条件,三个特点就是有别于新闻的个性。这里要着重研究的是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关系,以具体把握现场短新闻的写作特点。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共同特点是: 第一、两者均属报道形式。无论现场短新闻还  相似文献   

16.
迈开脚步,到现场去! 进入九十年代的报纸,首先引人注目的是迅速兴起的现场新闻热。“现场速写”、“现场实录”、“目击新闻”、“视觉新闻”、“新闻速写”、“今晨速写”等新辟栏目比比皆是。中国记协特意举办了有首都21家新闻单位参加的“现场短新闻”大赛,有50篇新闻作品入选。6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奖大会。据称这一评选活动明年将继续举办,评选范围将扩大到一些专业报纸和省级主要新闻单位。是个好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现场新闻倡导了一种深入采访的作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不仅受到读者欢迎,而且也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所推崇。特别是首都几家大报联合举办了现场短新闻竞争之后,各报相继推出了“现场新闻”、“目击新闻”、“新闻特写”等栏目。应当承认,近几年来,现场新闻犹如一股清爽的风,给新闻界带来了新的活力,有大量的佳作跃然纸上,日渐使写现场新闻成为一种时尚。 然而,现在不少的现场新闻都有一个通病——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直播是把“正在发生的事实”通过高科技手段的帮助,直接送到观众面前,也就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一时刻,让观众直接目击新闻事件现场,感受现场发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新闻,也称"视觉新闻"、"目击新闻"、"现场速写"、"特写"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报道体裁。它以新颖的形式、较强的可读性和突出的现场感,丰富、活跃了报纸版面,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目前,现场短新闻已经成为新闻家族中最活跃的“成员”。它理应成为新闻工作者娴熟掌握和运用的十八般武艺中的一艺。  相似文献   

20.
自1991年胡乔木同志重提要写短新闻之后,“短些,短些,再短些”的呼声此伏彼起,在新闻界形成一种共识。然而,在历年省级乃至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获奖作品中“现场短新闻”或难觅芳踪或寥若星辰。人们不禁要问:短新闻,你到底怎么啦?!现场短新闻又称目击新闻。它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现场将亲眼所见的新闻事件的情况及时进行的报道。因为记者亲临现场,新闻报道就有强烈的现场感,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其情,能产生强烈的新闻效果。其特点是一事一报,篇幅短小,简洁明了,时效性强;对人物、事件。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