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公元一世纪前后,位于欧亚大陆文明地带东西两端的中国秦汉、古罗马在纪念性雕塑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就其纪念性雕塑的城市公共性而言,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古罗马,城市纪念雕塑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而在中国秦汉时代,缺乏像古罗马纪念雕塑的公共性特征,而是形成以陵墓雕塑为中心的纪念雕塑,依附于各种墓葬建筑而置于墓前或埋于地下,这与这一时期的罗马和秦汉的城市功能、宗教文化、社会阶层结构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秦汉、古罗马的雕塑艺术在欧亚大陆两端交辉相映,为后来的东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走向,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具有传承性、技术性、图像性、展演性和实用性特征,是中国文化稳态发展和文化主体性的表现;当代流行的本土化了的西方审美形态体现了西方血统与中国精神的融合;当代中西相通的传统审美形态,具有普遍性、愉悦性和大众性特点,表现了中西审美形态沟通的现实性;当代正在生成的戏仿、冏和风貌等审美形态,具有开心、巧智、解构和无美而乐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价值观。当代中国审美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展现了中国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传承性、主体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连城 《文教资料》2009,(26):79-81
霍去病墓雕塑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高峰,在当代文化的背景下,本文重新解读这一中国传统雕塑的经典,对其美学观念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诠释,让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与中国当代新语境下的雕塑语汇得到最大限度的融会.这对于构建中国当代雕塑的艺术体系,在世界文化生态中塑造中国文化形象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晓真 《陕西教育》2009,(11):88-89
本文主要通过图式化的创意手法和图式化的视觉美传达两部分的阐述,结合实例来展现公共环境下雕塑小品的体态和表情以及它与周围特定环境之间所表现的审美内涵,并将这种审美转化为环境雕塑小品体系或表情的外显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雕塑技法的继承与发展,一直是陶瓷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中国传统的雕塑是丰富多彩的,古人留给我们很多的雕塑作品,但没有多少真正意义的系统性雕塑美学思想流传下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后人的总结与发展,中国传统雕塑的美学思想也包含在内。本文从追溯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雕塑的审美思想,以厘清中国传统雕塑与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继承与发扬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不仅继承了古代优秀传统,也开始了这一画种的创新与开拓,赋予了其视觉形式的独立审美价值和表现性,形成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深厚、多元的特征.当然,在引入现代语言、对当代性进行关注的同时,如何保留中国传统审美因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进行工笔花鸟画创作探索、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抽象绘画的本土性、民族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抽象绘画的当代性与传统审美有着深刻契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抽象审美意境、人文精神与传统精湛的抽象符号进行分析,能从多角度解读中国抽象绘画所包含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并促进中国当代抽象绘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文学作为少数民族文学既有其独具的民族和地域特性,又有跟共和国同步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从农耕民族的朴素美、和谐美,到加速进入工业化而被迫面对环境的制约而呼唤"生态美",这些审美特征和文化背景对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将提供借鉴和启迪.在审美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美学环境下,从审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当代广西文学,以审美超越性特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超前性问题,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构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历史悠久,与西方写实主义雕塑艺术相比,更具整体性、装饰性、意象性,注重以形写神,从而意境悠远。本文从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门类出发,抽取其最鲜明、最强烈的艺术特征,以期为欣赏中国传统雕塑艺术打开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雕塑程式化特征十分明显,它是中国艺术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创作理念在雕塑领域的具体体现,形成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程式化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特定的关系。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程式化具体表现为体积团块化、形象写意类相化、细节装饰化。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程式化既有相对稳定的地方,也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内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程式化特征对当代中国雕塑创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衡》杂志是我国近现代期刊史上极重要的史哲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该刊插画栏不仅从肖像画、宗教画、风景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向读展示了群星璀璨的中外化名人及价值连城的世界美术名作,而且从《学衡》的办刊宗旨、整体内容、作群体三方面展示了学衡派的人景观。  相似文献   

12.
伍玥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11-13,18
大同云冈石窟是北魏时代佛教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见证。从审美人类学角度把云冈石窟放在一个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不仅仅考察当时的"语境",同时也考察云冈石窟在现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反映的审美现象,考察其在北魏时期以及当代社会里作为雕塑作品的社会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特征、不同性别大学生幻想应对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神经质)人格特征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正相关(P〈0.01);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自责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求助与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幻想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1)。年级是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因素、女性大学生更多运用幻想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著名学者缪钺治学的特点是文史双栖、古今贯通。他在古典文学、古代文献、中国古代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与其他当代学者不同的是,他在诗词创作、论著写作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15.
中国雕刻艺术起源于岩洞石刻,经历了浮雕、仿真雕塑及西方现代雕塑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上海艺博会近年展示的作品表现了当代雕塑的最高水平和多种艺术特色,暗示了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现阶段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的新特点出发,将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肩负起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祭祀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政治活动。清帝北巡、木兰秋狝中的祭祀活动一直伴随其始终,并且有一些独特的祭祀项目。如祭兴安大岭、祭祖、祭天、祈谷、祭文圣、祭武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十六大以来党的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创新的必然产物与智慧结晶;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突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历史性飞跃和理论升华;是新世纪当代中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推动党的建设及抗战胜利进程。中共纪念活动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种途径,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政治认同感,将纪念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相结合,在探索纪念活动历史作用的同时,也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建设有所涉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