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常被称为"玄学".中学哲学教学中经常尴尬地际遇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教哲学、学哲学? 要回答这个问题须追溯一个根本的问题:什么是哲学?只有了解了哲学的本质、它与其他科学的区别,我们才能把握哲学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哲学教材中有两处“看本质”内容:一处是第三课在讲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时,要求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主流(以下简称第三课“看本质”);另一处是第五课在讲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论意义时,要求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下简称第五课“看本质”)。教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出,这两个“看本质”有何异同?怎样理解?下面就此谈一点个人浅见,请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哲学教材中有两处“看本质”内容:一处是第三课在讲“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时,要求看问题要看本质、看主流(以下简称第三课“看本质”);另一处是第五课在讲“认识的根本任务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论意义”时,要求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下简称第五课“看本质”)。教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出,这两个“看本质”有何异同?怎样理解?下面就此谈一点个人浅见,请专家学者指正。笔者以为,教材中这两个“看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表现在:首先,两个“看本质”的含义不同。第三课的“看本质”,实际上是看…  相似文献   

4.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说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 ,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 ,那就要受到称赞 ,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说明的东西越多 ,越普遍 ,越深刻 ,你的成绩就越大。”选择合适的事例运用于哲学教学 ,对于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选择出合适的事例呢 ?我认为 ,哲学教学的举例应进行以下辩证思考。一、“熟”与“生”所说的“熟” ,即熟悉 ,是指学生原有知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学说,无疑是我们教学所必须遵循的原则。问题在于:我们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原则”上,而要将原则的东西具体比,即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教学上加以理解和实施,尤其要在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方面加以理解和实施。一、要将教学对象“对象化”所谓将教学对象“对象化”,就是将教学者自身转变成适应教学对象的性质或状态,已通过教学活动使教学者自身的本质力量在教学对象中得到实现和升华。一是教学者自身要具有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本质力量”。这就是说,教帅必需具备适应学生的需求的那…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会提出“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故弄玄虚。第一,目前中小学小说教学内容严重老化。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关于小说的研究早就超越了“主题、人物、结构、描写”这样的老套子,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引入中小学小说教学。第二,小说应该是青年学生最喜爱的文学作品,但学生对教材上的小说几乎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原因是什么呢?过去我们总以为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教学内容:我们教的这些东西既不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不是我们平时阅读小说时会关注的东西。我们教了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第三,实际上,小说有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小说其特点是不同的,其“可教点”也是不同的。但现在我们基本没有“小说类型”这个观念,即使有,也没有把它与小说的教学内容连在一起来思考。总之,“小说教什么”是个问题,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讨论。我以为,这是当前中小学小说教学的一个当务之要。当然这个问题很复杂。本期刊发两篇文章,意在引起大家的注意。其中马雅玲的文章直接提出了“小说的类型”与“小说的教学内容”问题,而吴含荃和钟峰华的文章,则从“叙事学”这个角度具体开发了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值得大家借鉴。欢迎大家积极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2期话题是:“人文”与“语文”到底是什么关系?第3期话题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体教学”不需要了吗?第4期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们中国人向来务实,对没有切近实用的东西都不大感必趣。“玄虚”的哲学在中国至今受冷遇,可为力证。但不务虚者难务实,就是当个中学语文教师,也还是要有哲学的指导才好。 本月听某教师讲《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他把此文的说明顺序讲为“逻辑顺序——由主到次,由表及里”,这是对的,教参如此说,历来教师们都如此讲,  相似文献   

9.
资产阶级的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特别崇拜朱熹。他曾经叫嚣:“我常考虑,要象朱子那样去待人。”公然标榜要学朱熹的“待人”哲学。朱熹究竟是什么人?林彪为什么特别推崇朱熹及其“待人”哲学?在当前伟大的批林批孔斗争中,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作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有一段时间我去上法语培训班,老师要我们用“买”这个词造句。日本男孩岛原说:“橡皮买了一块我。”老师纠正道:“是我买了一块橡皮。”岛原继续说:“王老师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东西。”老师笑:“我什么时候答应你的?我怎么不知道?”岛原也笑,他又继续造句:“我要买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的两个基本问题:一、存在“两个马克思”,一个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一个是非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确定的,不是多样的;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方式是不确定的,也是多样的。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要确立正确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孔子来参观     
这天,电脑课上,校长带进来一位古人。我们定睛一看,脱口而出:“我……我的……的眼睛花了吗?”这不正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吗?校长兴奋地叫着:“没错,就是孔子。他是来咱们学校参观的。”再看看孔子,他用深绿的头巾绾着头发,身着浅红的宽大袍子右手轻轻捋着长长的胡子。蔡老师要我们打开电脑,课堂里只有点击鼠标的沙沙声。孔老夫子吃惊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原来他看我们用鼠标在屏幕上一点“程序”这一栏,就出现了各种文件。同学们想,给孔子解释肯定说不清楚,干脆卖个关子算了吧!就说:“这是科学日新月异发展的结晶,叫电脑。”我们拉拉他的头巾,扯扯他的胡子,开心极了。  相似文献   

13.
禅与现象学     
禅的本质是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必须十分小心,因为所谓“本质”,往往指向抽象的规定性,然而在禅那里,本应该尽可能避免落入任何抽象和规定。但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只好在世谛的阶段上做言诠之功,所以还是要追问禅的本质,或换成其他的话说:禅的主旨是什么,禅的目的是什么?掸的理想是什么?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立人,《坛经》载慧能初到黄梅,弘忍和尚同他来求何物?他回答是“不求余物,唯求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开展 几千年来许多著名的美学家,在美学研究的道路上,几乎无一例外地发出:“美是难的”这一最原始最古老的感叹。德国美学家温克尔曼说:“美是自然的一种最伟大的秘密”。法国启蒙主义美学家狄德罗说:“在我们称为美的一切存在物所共有的性质中,我们选择哪一种性质来适应以美这一名词为标记的东西呢?……那只能是它一出现,就使一切存在物美的性质,这种性质的常有或稀少……就使这些存在物有较多或较少的美。而没有这种性质,就使它们不再有美”。看上去狄德罗对寻找美的本质,思路很清晰,似乎成竹在胸,但他在《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研究》中也不得不承认:“几乎所有的人都同  相似文献   

15.
今天,老师教我们怎样快速地记住一些事物。老师说“:假如家里要买很多东西,我们怎样记在心里而不漏掉一个?”他在黑板上写着:帽子、眼镜、牙刷、牙膏、衬衣、裤子、袜子、鞋子。老师刚刚写完,刘洋就举手说“:我会背了!”说着,他一口气背完了。我们惊讶地问他怎么背这么快。他摸  相似文献   

16.
“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是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目前,我们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特别是公开课教学适应的不是学生,而是为适应学生本人以外的东西。我们许多教师在公开课上玩花样、作秀、做假,使原本适应学生的公开课教学成了“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在公开课上不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有生命的个体,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政治理论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这在理、工、医、农院校更为尖锐。要解决这个矛盾,靠增加教学时数一般是不可能的,只能靠调整、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此,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问题在于从何入手?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与突出重点、“少而精”的关系?根据我们在哲学教学中的实践,我们体会到所谓“少而精”,绝不是可以随意割裂教材,任意删减教材中某些重要原理;更不是只讲基本原理,把联系实际的内容全“精简”了。“少而精”应该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少”从量的方面体现“精”,“精”从质的方面制约量。要做到“少而精”,必  相似文献   

18.
妙言妙语     
一个大学生正在答一分哲学试卷。在一大张纸上只有这么一行字:“这是一个问题吗?”——请讨论。他不假思索地提笔写下:“如果这是一个问题,那么这就是一个回答。”这个学生得到了一个“A”。 ——难道说,这就是哲学?  相似文献   

19.
人们习惯追求“最好的”,就连一个三岁的儿童也告诉你,他要上“最好的幼儿园”。假如你继续问他,“以后怎样呢?”他会继续回答你:上最好的小学,上最好的中学,上最好的大学……假如我再追问他,“再以后怎样呢?”也许他就茫然无语了。“最好的”,是一种理想化的东西。其实,追求“最好的”,常常包含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当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始终要求孩子“最好的”时,这就  相似文献   

20.
“看图学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种新形式,我们刚接触到它时感到很新鲜。从形式上看,这部分教材与其他课文不同,它有图、有文、有生字词,但没有课后作业。由此给我们提出了问题:编写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目的是什么?教法上又该怎样处理呢? 我们反复琢磨教材说明中所指出的,“看图学文”中的图,不同于讲读课文中的插图;“看图学文”的教学,不同于讲读课文的教学。这部分教材以图为主,从图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