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身心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是靼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育人重任。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因为教师的心理状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一个缺乏健康心理、赏罚不公、喜怒无常、冷漠无情或过于严厉的教师,怎能不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产生心理障碍?事实说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危害程度,决不亚于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2.
要重视教师的心理保健南京师大教育系丁桂凤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所以,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都──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教师必须首先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然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认真分析教师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教师心理危机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是培养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教师的心理危机极易导致伤害学生的现象发生。因此,研究教师的心理健康,分析引发教师心理危机的因素,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及时消除和避免教师的心理危机.对防止师德缺失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且要为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做到“细心观察、广泛了解、努力沟通”,因此教师应该与学生做朋友,与学生零距离。  相似文献   

5.
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生活、工作及家庭幸福。因此,教师的心理应该是健康的,也必须是健康的。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症结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自我中心、嫉妒心理、自傲心理、封闭心理、多疑心理、功利心理等。教师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给予辅导和纠正,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了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是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前提。只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健康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一、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历史教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给学生呈现积极阳光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历史教师不仪要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全面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9.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表现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育人重担。教师的职业角色决定了教师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因为教师的山理状况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发展。一个缺乏健康的心理,赏罚不公、喜怒无常、冷漠无情或过于严厉的教师,怎能不引起学生情绪的困扰,产生心理障碍?事实说明,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危害程度,决不亚于患传染病的教师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使中专学生达到文化、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心理教育。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和教师的良好心理状态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莫源秋 《教书育人》2006,(10):29-32
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双重意义,即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到其本人生活和工作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因此,校长应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促进和维护教师心理的健康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培训的意义  学校担负着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任,而这一重任又具体地落实在每位教师的身上。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仅大,而且具有独特性。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应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是关键。教师自身的心理状况如何,教师如何对待学生,这一切都直接、持续地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使自己生活得健康、快乐、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育、影响学生,通过教书育…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圆满状态”。过去一提到健康,人们往往只注重于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上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的教师角色中,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角色外,还应该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呵护,正确地引导他们实现心理健康。在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有:1.思维异常。这些学生大多有…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某省的两干多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竞高达50%。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的心理,何以能够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教师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形成和成长.教师的心理与性格是影响学生心理与性格形成无法取代的教育因素,健康教师的心理调节方法和修养.  相似文献   

16.
吴晓丽 《教育现代化》2005,(11):124-124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应是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教师被称为“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通过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常健康的心理。如果教师具有洞察学生心理的慧眼.不怒而自威,学生先服一半。如果讲到学生心理要害之处.尽管轻声慢语.尽管说话不多,然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话说得适时、适量,就会产生力量,其基础就是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健康的思想品德、心理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师有效地组织课程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的信息反馈以调整教师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克服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深入探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具体的心理状况,灵活执教,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品质施加正面影响,以促成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心理健康,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相反,如果教师心理扭曲,便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本文中笔者立足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探讨了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广大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教学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9.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针对学生心理、心理和认识特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20.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并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为了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应从教师职业、社会因素、学校管理、教师自身等方面探讨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