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久之,伏日②,诏赐从官肉。大官丞日晏不来③,朔独拔剑割肉,谓其同官曰:"伏日当蚤归④,请受赐。"即怀肉去。大官奏之。朔入,上曰:"昨赐肉,不待诏,以剑割肉而去之,何也?"朔免冠谢⑤。上曰:"先生起自责也。"朔再拜曰:"朔来⑥!朔来!受赐不待  相似文献   

2.
呆子守店     
1、呆子守店 有呆子,父外出,嘱其守店。忽有买货者至,问曰:“令尊可在?”曰:“无!”“令堂可在?”亦曰:“无!”父归而知之,诲(教)之曰:“令尊者,吾也;令堂者,汝母也。岂能言无!”其子曰:“彼(他)至店,乃买货者也。父母,岂可鬻(买)哉?”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  相似文献   

4.
张英华 《作文》2024,(15):57-58
<正>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郢之登徒,直2使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3,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曰:“诺。”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  相似文献   

5.
扁鹊见秦王     
锦囊小语:昔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己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先秦《战国策》)侍从们不懂医道却要冒充内行提出种种意见,无怪乎扁鹊生气。现代社会中,有很多是专业能力,才能做出决定的,隔行如隔山,如果随意听信外行人,将会一失足而后悔莫及。秦武王请名医扁鹊给自己看病,扁鹊诊断病情后,着手准备治疗,扁鹊才刚刚离开,秦王身边的侍从纷纷进言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  相似文献   

6.
等时间隔法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眼界     
南岐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相似文献   

8.
名师者,久负盛名之师也。然何以谓之"名"也?一曰立德,二曰修身,三曰治学。一、先谈立德举三例以佐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此其一也;"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唐《孔颖达疏》)此其二也;"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此其三也。  相似文献   

9.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相似文献   

10.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相似文献   

11.
扁鹊者,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日:“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  相似文献   

12.
礼贤下士     
孔子闲居,喟然而叹曰:“铜提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愿闻其为人也何若印”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学则可,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则可,夫有道又谁下哉即”孔子曰:“由不知也!吾闻之:以众攻寡,而无不消也;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咏荆轲》一诗中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把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剑术不精。诚然,荆轲的剑术并不超群绝伦,在前往燕国途中与盖聂论剑,被盖聂“目之而去”。而剌秦失败后,鲁勾践也叹息说他不懂剑术:“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相似文献   

14.
【原文】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孔子家语子路初见篇》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两句话:子曰“君子义以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威慑灵公》)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相似文献   

16.
《论语·乡党》末章云: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予]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这是《论语》里最有特色也最难讲的一章。色斯举矣,集解引马曰:“见颜色不善则去之。”翔而后集,集解引周曰:“回翔审视而后止。”邢疏:“此言孔子审去就也。谓孔子所处,见颜色不善,则于斯举动而去之;将所依就,则必回翔审视而下止。此翔而后集一句,以飞鸟喻也。”朱熹注:“言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而后下止。人之见机而作,审择所处,亦当知此。然上下必有缺文。”[子]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  相似文献   

17.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9,(5):1-1,26
【古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18.
古苑漫步     
曾子易箦①《礼记》曾子寝疾病②,乐正子春于床下③,曾元、曾申坐于足④,童子隅坐而执烛⑤。童子曰:“华而睆⑥,大夫之箦与⑦?”子春曰:“止⑧。”曾子闻之,瞿然曰:“呼⑨!”曰⑩:“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11,斯季孙之赐也12,我未之能易也13,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14,不可以变15。幸而至于旦16,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17。君子之爱人也以德18,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19。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20焉,斯已矣。”举扶21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22。注释:①曾子:姓曾名参(s hēn),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省…  相似文献   

19.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指出:"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闲情赋》是否真如萧统所言"卒无讽谏",抑或是有"讽谏"意味?本文试就其文本所提示的内容和陶渊明本人的作品风格两方面加以考察,浅析《闲情赋》之"讽谏"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三缄其口     
[拼音]sǎn jiān q&#237; kǒu [出处]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汉&#183;刘向《说苑&#183;敬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