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南京市锁金新村第一小学会同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共同成立“幸福少年法学院”,建构了三“心”一“议”的运行架构,通过编制活动操作手册,建立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范式,形成学校、法院、家庭、社区四位一体多元参与的法治教育网络,以增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理性意识为突破口,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法治观念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初中生的活动范围有限,法治意识的培养并不受重视,教学活动的“偏重化发展”问题严重。借助电子白板重新强调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由此开发教学课程的全部价值。本文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入手,思考如何利用电子白板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3.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4.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循守、认可和崇尚法律的意识,建议教师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便于师生有效互动、能够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环境,在课堂导入教学、课堂总结、各类活动以及课后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变得愈发重要,因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成了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从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积极融入生活要素,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落实家校社共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张俊凤 《家长》2024,(4):79-81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是完成国家“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保障。同时,该学科也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为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提供相应的帮助。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重在“培养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了具体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改变,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也让学生的生活、道德品质、与人交往等方面有相应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重要枢纽。本文以班主任的视角去分析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的法治教育,旨在对学生实施更为高效的法治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完整的法治观、道德观,最终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一、立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法治教育“道德”与“法治”其实就是两个常规性的概念,道德没有法律约束,主要是一种行为范式。而“法治”是有法律条文作约束的,有强制性的意味在里面。所以说,在小学阶段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静  吴立保 《文教资料》2006,(16):77-78
经验论构成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根基。他以经验统摄心与物,把经验引向本体化,导出人化的实在和生活世界。人在生活世界中就是不断的生长,因而,生长和经验相通,生长就成为杜威教育哲学的本体。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它对教学改革的启示就是要消除师生关系“中心——边缘”的理解模式,实现“主体”关系范式到“主体间”关系范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育,与学生达成主体间性的理解与沟通。  相似文献   

9.
“师本”培养范式就是以教师为本位,一味强调教师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一切依靠教师而忽视学生的主体需求和生命创造的培养范式。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新型的培养范式,传统师本培养范式愈来愈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因此陷入困境。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催生了“生本”培养范式。“生本”培养范式以学生为本位作为学校教育培养的宗旨,高度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它是人本思想的核心体现,是对师本培养范式的解构和合理超越。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43):103-104
随着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必须要改变以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正确认识到教学理论以及方法创新,能够将学生放置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有效避免传统的知识灌输结合学生的天真活泼特性。通过多元的实践教育引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海琼 《天津教育》2022,(11):46-48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的重要科目。其中法治教育是学科的核心与重点。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时事法治教育资源,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体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树立公民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妤娟 《江西教育》2023,(11):46-47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为基础,能促使学生在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拔节孕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渗透法治教育,通过积极创设主题情境、丰富教学形式、紧密联系生活等路径,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3.
法治观念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广东实验中学在生态体验观引领下,以全方位法治教育载体提升青少年法治认知,以对话式体验活动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以主体性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法治行为与法治信仰,构建“自然生态、类生态与内生态”三重圆融互摄的法治教育生态大课堂,促进学生法治观念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更广泛的实践路径,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要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文章简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指出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提高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重、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法治教育的渠道、注重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离不开文化与法治,文化发展意味着人类文明进步,而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与法治互为表里,彼此作用,文化是体,法治是用。经由对法治变迁的文化把脉,注重理性与德性交融的文化法治,理应在大学中率先培育。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面临内容比重失衡、形式单向灌输、主体身份淡化等现实困境。文化法治强调沟通理性、公共参与、社会利益,大学据此建构主体间性,创新法治教育范式,不断丰富学法形式、明确尚法导向、锻炼用法能力,推进依法治校与大学自治,有助于为法治中国培养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16.
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课程。将法治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法治教育的渗透。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法治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林丽贤 《天津教育》2023,(13):59-60
<正>随着法治建设持续深化,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愈发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蕴含着大量法治教育要素,是学生提升个人法治意识的主要途径,再加上学科核心素养亦明确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诉求,要求其学科教学中切实落实法治思想的渗透工作,为学生个人法治意识的提升创设了良好环境。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不能切实落实法治思想的渗透融入工作,违背了当前法治思想渗透的各项诉求,所以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建立,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因此,以“网络生活新空间”为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现状以及方法策略进行了分析和介绍,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法治建设热烈展开的当今中国,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加强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无论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是对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围绕“坚定认识,明确方向,提升法治教育的自觉性”和“精准施策,合理设计,增强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两个方面,从“采用契合高中学生心智特点的方式、结合法律特有的价值补充功能、结合当下时代热点和新兴知识体式、真实情境模拟再现”四个角度浅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推进法治意识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法治和德治统一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为法治和德治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高校要实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树立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观念,改变传统的“家长式”管理模式,其关键就在于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