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教材是由一篇篇独立的范文组成。语文知识点的序列性、整体性、人文性及审美性就潜藏在一篇篇名作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在宏观上以审美鉴赏素质的培养为着眼点,统筹教材中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在微观上,引导学生击发现每篇课文的语言美,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情感美、结构美等内在美,使阅读训练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2.
庞芳华 《广西教育》2012,(14):27-2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美、发掘美、领悟美。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教师要把英语所包含的美的因素渗透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英语自身的审美因素,多角度展现英语阅读中的美。  相似文献   

4.
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是一篇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的散文。它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掘作品中丰富的美育内容,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感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从作品阅读的朗朗上口美,读养审美情趣;从作品人物心灵的美丑评析中启迪审美情趣;从作品意境的匠心独运美,感悟审美情趣;从作品和谐韵律的音乐美,熏陶审美情趣;从作品的精粹语句的永恒美,激励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把美的旨趣根植于心中。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审美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音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多种多样,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认真挖掘,细心研究,引导学生去挖掘美,感受美,从而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语言技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尝试将美学与修辞学结合起来研究,即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观照、透视英语修辞系统及各种修辞现象和修辞方式,从而揭示出英语修辞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审美属性,对英语修辞语篇的音乐美、形式美、联想美、意境美和风格美等基本美质作了初步的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理论重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的中心地位,认为没有读者的参与就没有作品意义的完成和审美价值的实现。把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高级英语鉴赏教学,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促使他们参与作品意义构建,从而领悟作品的语言魅力和人文内涵,还能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实现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谈语文教学中审美创造力的训练崔广胜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这就是:注重引导学生赏美、寻美,踏步于审美感知的领悟阶段,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没有致力于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深层性审美训练。其实,赏美、寻美仅为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真、善、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的古代文学的审美批评标准,着重论述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审美性,将之分为意境美、人物性格美、简洁美、清新自然美、动态传神美、含蓄美和声韵格律美等七个标准。  相似文献   

11.
英语成语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成为具备了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在筛选运用成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等因素,虚实结合,主体的想象力与对象的审美潜质共同成就了我们所谓的美。  相似文献   

12.
英语民族时空观的特点是时空的可分割性,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联导致视点的确立,因而在艺术审美中往往以清晰,具体为美;汉语民族的时空观以无限性为特色,在艺术审美中形成以模糊与朦胧为美的标准。本文从宗教的渗透作用探析了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时空观及其审美标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范文,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篇,它不仅表现了美,诓歌了美,而且它自身也是美的结晶。语文教师,通过具有审美经验的教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加强对美的较高层次的认识,以便使其更好地理解欣赏“教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篇好文章,学生自己看了还能产生一些美的感觉,但经老师一讲述,却反而索然无味了。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就在于老师不具备基本的审美知识和能力,或者说,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审美因素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或更高标准地说,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美探索不够。因…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文本是美的信息载体,蕴涵着许多美育的内容,那一篇篇行文优美、情感丰富的诗词、歌谣、童话、散文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理想载体.作品中优美的语言、真实的形象、高尚的情感、巧妙的情节、深邃的意境等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笔者以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美的使者,把美育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发现美,传播美,引导学生感悟美、鉴赏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精心研读文本内容,充分挖掘文本中蕴涵的审美因素,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浅谈英语自身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审美教育的根本原則是“立美育人”。要立英语教学自身之美,其首要途径是挖掘英语自身所蕴含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自身的审美特性,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言文名篇多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极具审美价值,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的材料。(一)文言文作品中蕴含丰富的美育资源1.文言作品的形态美。文言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独到的意旨美,高尚真挚的情感美,千变万化的结构美,异彩纷呈的语言美。  相似文献   

18.
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了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知识美,认为好的学作品都溶注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都必然地转化为知识美,存在于学作品之中,决定着学作品的价值与品位。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形式之美和文学意义之美两个方面探讨阐释学与作品审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词句和篇章层面上的美学再现、译者的叙事口吻以及作品情感的再现,并通过解读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和情感意象来揭示文学翻译中美学因素的再现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教材中选录的绝大多数章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自然美、人情美、伦理美、行为美,对学生来说,毫无例外地都具有移情冶性的美的启迪作用。审美的语教学可分三个层次进行:一、艺术感受——在赏心悦目中认识美;二、审美判断——在形神统一中理解美;三、寻索玩昧——在情理统一中评价美。为了实现审美的语教学。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