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赤壁之战》有“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句。课本注为“有的(向着)那边,有的(向着)这边。”显然,“有”字未作交代。“有”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按《辞海》“有”通“友”。友,亲善也,是动词。此句可译为“有的亲善那边,有的亲善这边。”文言“有”字是个使用较频繁而又易为人们忽视的字。高中第二册文言课文中,“有”字出现105次。课本只注释了三个而且都是“通又”的重复注释。笔者以为,“有”为动词,作谓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发生”、“产生”、“得  相似文献   

2.
“有孚众望”与“有负众望”是意思不相同的词语。此处的“孚”,当“信用”、“为人所信服”讲,“有孚众望”即“为人们所信服”。“负”,在这里为“违背”、“辜负”的意思,“有负众望”即“辜负了大家的期望”,与“有孚众望”意思相反。有时容易误用,如《杂文报》1994年9月6日一版《金泳三亦动了真的》一文中有句“倘若只是洁身自好,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始建于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65年的历史形成了昆十二中“自觉勤奋务实进取”的校风和“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科学为友真理为友”的校训。昆明十二中是“全国科技示范学校”、“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电化教育优类学校”和“花园式学校”,学校校风好、环境美、质量高,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有第一流的教师,然后有第一流的学校”。昆明十二中学有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有特、高级教师60人,其中有研究生学位和研究生同等学历25人,省、市、区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正>为转变传统的以教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武汉市江夏区教学研究室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经过多年研究打造了“智学共生”课堂。一、“智学共生”课堂的内涵及模型“智学”之“智”是智慧、机智的意思,也含有“窍”或“巧”的意思;“学”是学习、效法的意思。“智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智慧地教、学生要智慧地学;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有技巧、有方法、有策略地教,学生要有技巧、有方法、有策略地学。掌握了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走进课堂意义重大,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体现。我校以“争创全国绿色学校”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学校先后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牵头成立了“环境写作”“环境美术”“环境摄影”“环境监测”“环境教学研讨”等兴趣小组。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表彰,有力地推动了环境教  相似文献   

6.
绿色物理教育的“绿色”,是从其他领域借用过来的。有些国家有“绿党”,以重视环境保护、倡导生态平衡为宗旨;“绿色食品”,以洁净、健康为特征;清华大学创建“绿色大学”有三层含义:“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也有教育专家发出了给孩子以“绿色的教育”的呼吁。绿色代表生机,绿色代表希望,绿色的物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对《左传》“以乱易整,不武”中“乱”“武”二字,目前有多种解释,但终因施于文句不协而难成定论。文章从字义、文意等方面进行了考辨,否定了前有解释,提出“乱”为“内战”“战争”,“武”为“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高三册“单元知识·常见文言句式”中,介绍了文言被动句的常见形式有四种:①用“于”表示被动;②用“见”、“见……于……”、“受……于……”表示被动;③用“为”、“为……所……”、“……为所……”表示被动;④用“被”表示被动。这些都是有标志的被动句,或称...  相似文献   

9.
“有、无”是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创的一对哲学范畴。关于“有、无”,历来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韩东育先生曾著文《“有”是“有限”,“无”是“无极”》。本文认为,“有、无”属实体范畴,“有限、无限”为属性范畴,韩先生犯了“属性范畴实体化”式的错误,故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10.
<正> 我校从1988年以来,本着“从严治校”“从严治警”的原则,对学员工作实施了目标管理,把学员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要求,化解为目标管理内容,实施目标管理,使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具体化有了落脚点,学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一、目标管理的内容就是学校培养目标和德育任务的具体体现我们依据“提高学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品学兼优的司法、劳改专业人才”的总目标,化解为思想品德和学业成绩两项具体目标。并按照“五育”“四有”的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使用中,“登临”一词文化内涵不断丰富,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登临”既是合成词,又是两个单纯词。合成词从单纯词发展而来。“登”有“上升”意,与“陡”为同源词,在早期文种,“陡”“比登”常用,楚辞时代后,“登”比“陡”常用。“临”本意为“视”,“面对”为引申出来的第二义。继承根本意的用法有“驾临”、“治理”、“威逼”,继承第二义的有,“到达”一义,“临”的宾语多是地势较低的河流、原野。自宋玉将“登”和“临”搭配使用后,这个词获得了空前丰富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黄老之道 ,内容博大精深 ,蔚为大观。它以朴素的唯物辨证法为立足点 ,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 ,它是东方古代哲学的智慧结晶。黄老之道的最基本内容是“无”、“有”二字 ,试举几例分析其闪烁着朴素唯物辩证法的理性光芒。一、没有“有”就没有“无” ,反过来说 ,没有“无”也就没有“有”。“有”和“无”是对立的统一。二、“无”中生“有” ,“有”化为“无”。以刚胜过柔是刚为柔 ,以柔胜过刚是柔为刚。三、“有”就是“有” ,“无”就是“无” ,不然就不存在“有”、“无”这两个字。以道分析“科学” :一、没有…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参考》2014,(14):F0002-F0002
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以“办一所学校有灵魂、教师有思想、学生有主见、家长有信心的现代化品牌学校”为宗旨。以“蒙以养正、文明以健”为校训。全面践行“开放式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实现了学生、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校长张云鹰是全国优秀校长。语文正高级、特级教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深圳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中共深圳市党代表。首倡“开放式教育”。形成了“开放式语文教学”流派,应邀在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深受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对青年学子进行了一系列讲话,其中渗透着意味深长的“劝学”思想。其告诫青年学子要不负韶华、努力学习,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劝学”思想中关于“学什么”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学正、学广、学精深”三点。“学正”,即要学习正面的、有正能量的东西;“学广”,是要学得广博、学得渊博;“学精深”,即要学习一个民族有精髓、有灵魂、有根基、有传承、博大精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落实了“考试说明”的精神,卷面和试题设置比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第1题考查普通话的字音,选材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易读错的20个常用词语,稍有难度的是“箴言”、“禅让”、“肆无忌惮”、“薄荷”、“嗔怒”、“缜密”等。其中多音字只有  相似文献   

16.
说"三"道"四"     
“三”和“四”作为基本的数目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语言。就说成语吧,你统计过含有“三”或“四”的有多少吗? “三”:三心二意、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四大皆空……“三”和“四”:不三不四、朝三暮四、丢三落四……由此可见它们在我们的语言里的运用是多么广泛! “一”为单, “二”为双, “三”为“众”。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三”很自然地由确数变为约数,有了“几个”或“多次”的意思。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意思是“几个人”: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中, “三过”就是多次经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就有“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之说,依笔者看还可以加上“师为生纲”。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君王、丈夫、父亲、老师往往具有“绝对”的“权威”,反正谁为“纲”就是谁说了算。就拿“师为生纲”来说,这种现象其实已有很长的历史了。太久以前的事笔者无从考证,但是至少从笔者祖辈开始,教书的先生就有了“戒尺”,听说那玩意儿打在身上很痛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学论坛》2014,(4):F0003-F0003
学校辖小学部、中学部和碾盘寺村校,是巴州城区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以“三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办学有特色)为着力点,全力实施了“人文环境”建设工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工程、“教育特色”品位工程、“以校为本”科研工程、“平安校园”创建工程等。在教育、教研、科研、五创联动、治理“三乱”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的业绩。教学质量大幅攀升,综合评估位居全区前茅,东城学区之首。  相似文献   

19.
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院,书院大门一边写的是“惟楚有材”一边写的是“于斯为盛”。“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人说着,充满自豪;可是,有些外地人听了却多少有一点儿不舒服。原因是,将“惟楚有材”这几个字理解成:只有楚地有人才。“惟楚有材”,只有你楚地有人才,我们这地儿就不行!是有点牛气。问题出于“惟”上,将“惟”理解成“惟有”、“只有”。其实,这个“惟”并不是“惟有”“、只有”的意思。关于“惟楚有材”的演变,听我细细说来。《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上记了这么件事: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声子的人,因国内有…  相似文献   

20.
修饰“有+NP”结构的程度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是所有的程度副词都能修饰“有 NP”结构,本文以较典型的程度副词为例,考察了 程度副词修饰“有 NP”结构的制约条件,认为“有 NP”的褒贬性、量度词语的隐现、比较项的省 略、“有”与“了”的组合、“有 NP”所处的句法位置以及否定句式都是影响该结构受程度副词修饰 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