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智力因素主要指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意志、自尊、自信等除智力性因素以外的学习因素。教师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潜力,对听说教学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一、积极调动非智力因素,激发兴趣,转化成学习动力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听说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认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在统一交织的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智力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智力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也应重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进智力活动的积极开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明确动机激发兴趣明确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起着指向和原动力的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触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和探索。它们不但能唤起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同时也能由动机、兴趣支配而伴随着的情感、意志、性格的转化,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英语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中,在开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激发动机,培养兴趣着手,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意志,逐步形成正确的非智力品质,从而有效地促进并提高智力因素的发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只有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只有促进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才能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智力因素主要指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等。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意志、自尊、自信等除智力性因素以外的学习因素。教师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潜力,对听说教学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情商(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工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非智力因素在此过程中起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的作用。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必须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以重视。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呢7笔者认为:一是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二是要培养情感,使学生热爱学习;三是要锻炼意志.使学生勤奋学习j四是要养成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健康发展的推动荆。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情感;磨砺坚强的学习意志;关注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非智力因素积极推动智力因素的发展,进而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理理想教学方式是通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进行同步发展过程,在多种非智力因素当中,兴趣作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知识中主动探索与发散性思维模式的形成。因此,兴趣作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赵吉波 《双语学习》2007,(6M):40-40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考取消地理科以后,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我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通过激发动机、培养兴趣、磨练意志、运用注意等,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学生学习需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师生和谐关系,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智力因素,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非智力因素,造成非智力因素不良的结果,进而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培养教学能力,我们应重视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在这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坚持不懈地去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但是人的兴趣并不是出生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从内因上来说受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制约。我们应革除仅仅把教育目标看成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片面认识,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去,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功能。第一,它具有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功能。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由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激发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比外部条件促发  相似文献   

14.
非智力因素是指一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直接影响着认知的效果、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及对智力因素的融会贯通.积极有效地开发非智力因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在教学中要尽量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引导学生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使学生乐学”.而要做到“乐学”,就必须研究如何发挥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情感,激发学习的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种因素互相作用的产物。中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活动中,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只有在非智力因素很好地发展时,智力因素才能放出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16.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因素普遍差别不大,而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上.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感知、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是学习中的操作系统,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互相影响的,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自然要影响操作系统.因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是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和同步发展的过程。在当前教育形势下,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胡天清 《新疆教育》2013,(9):175-176
充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业高中数学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在数学的学习中,兴趣、动机、情感、意志这些非智力因素一定会影响智力因素中感知、记忆、思维等等的发展。对于职高学生而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兴趣、动机、信心、毅力等等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情感、意志等;智力因素通常指的是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智力因素是“内因”,非智力因素是“外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证明,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因”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热爱学习数学。下面从三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杨青 《青海教育》2009,(7):77-77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应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对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唤起学生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将其吸引到学习过程中来,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方面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