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们不时有这样感觉,有些新闻,记者的报道也许是真实的,但受众则感到不可信、不可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真实性与可信性的关系问题。真实性与可信性,从对新闻的要求和效果上讲,二者是一致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能够达到统一的;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新闻真实性,是对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新闻的可信性,是受众对新闻真实性方面的一种心理反应。前者是从记者报道的角度看,后者则是从受众的角度看。为什么受众有时感到有些新闻不可信,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有的新闻本来就是失实的;二是有些新闻虽然基本事实真实,但记者没有分…  相似文献   

2.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一定要遵循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播音员则通过"播出真实感"来体现这一原则。"所谓真实感,就是播音员依据新闻提供的事实材料,通过情景再现等一系列播音创作思维活动,把自己并未亲历的事件,加工成似乎是自己亲身去采访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一样。  相似文献   

3.
新闻打假,是新闻媒体生存发展之根本。新闻的核心就是真实,新闻真实是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不可动摇的原则。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失去了真实性的新闻报道,媒体终将得不到受众的信任,而为受众所抛弃。在当前国内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现、信息传播途径纷繁众多、多种思潮相互激荡的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4.
新闻的真实性在读者接受的层面往往表现为真实感。新闻文本要让读者产生真实感,除了被报道的事实必须真实,记者要进行扎实的采访,还与他们在文本写作时运用的策略和技巧有关,如明确交代新闻来源、尽量少用全知叙述视角、考虑受众的期待视野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有了自由传播的空间,其报道主体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在此背景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面临着考验。新闻真实,这一直是所有新闻行业从业者从事新闻报道的根本信念,也是新闻传播所存在和追求的根本目标。只有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媒体才能进一步得到广大受众的信任,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文章在分析新闻报道真实性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从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实现观念和实现方式入手,尝试总结提升新闻报道真实的举措,以期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故事化报道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契合受众深层次的视阅需求,扩大了新闻传播效果。做好故事化新闻需要用心构思、凸显主角、突出细节、注重描写。另一方面,故事化新闻应恪守真实性底线,防止对新闻真实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自身特性的要求,是受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生存的要求.但是新闻的真实性并不表示所有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新闻报道必须加以选择.有选择就有倾向.这就引出了新闻的倾向性问题.在认识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二者关系时,我们应看到新闻的真实性和倾向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新闻报道中,应尽可能增强真实性,减少倾向性,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地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8.
新闻侵害隐私权,是指在新闻作品中公开他人隐私而使其隐私权受到伤害的行为。而熟知的新闻报道的原则则是向受众传达真实的受众关心的事实信息。因此,在新闻实践中,如何做到既避免侵害公民的隐私权,又最大程度地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个无法回避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话语研究教授托伊恩·A·梵·迪克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新闻。他认为,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新闻话语是“对过去所发生的政治、社会或文化事件的报道”。并且说“为了让受众注意、理解、再现、记住,最后接受乃至和他原先的认知体系融为一体,新闻内容本身就要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如果新闻命题要被接受为是真实的或可能的,那么就需要有其他的方式来增加它们的真实性或可能性。”①在现实的新闻话语的言说过程中,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新闻传播者往往要考虑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一些策略性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实现平衡不等于展现对立——论新闻客观性中的报道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平衡是新闻从业者的准则之一,也是保持新闻客观、公正的重要手段。如果新闻只呈现利益一方的观点,或者只对利益一方进行报道,就会使新闻报道片面化,误导受众的试听,损害新闻客观性与真实性。正如《新闻报  相似文献   

11.
杨甜甜 《新闻世界》2014,(1):153-154
新闻美学是运用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新闻报道的审美价值及其规律的学问,它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客观性以及社会性的特征。研究新闻美学的目的在于吸引受众,使新闻报道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12.
季志良 《视听纵横》2006,(1):99-100
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真实性是新闻的“命根子”.  相似文献   

13.
王凯 《中国广播》2006,(12):35-37
如果说,《万里长歌》开播以来,得到了业内外好评,我认为主要是在主旋律题材广播直播节目的感觉化和故事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新闻直播节目的感觉化何谓新闻感觉化?它是指受众接受和感觉新闻报道刺激的能力,如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这种刺激能够给受众带来愤怒、悲伤、压抑、快乐、愉悦等感觉。运用记者或新闻事件当事人、见证人的全部感官,去抓取细小的、具体的细节,给新闻报道一种生命力。可以说,能让受众看到、听到、闻到,甚至能触  相似文献   

14.
李毅 《声屏世界》2014,(9):34-35
实声主导。实声主导与现场报道的真实性和现场感有着必然联系,实声会给人一种厚重感和真实感,太高太细的声音则显得轻浮和不稳重。实声不管是在可以预知或不可以预知的新闻事件报道中,还是在相同的新闻报道现场都一定存在。  相似文献   

15.
居应兰 《新闻窗》2005,(5):64-64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对现有的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进行有创意的操作,并不断在报道的过程中,根据受众的反馈,对新闻报道进行策略性的调整,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策划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是对未来报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新闻报道策划已经成为媒体运作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几个误区,人们常把它等同于制造新闻、新闻炒作。我们要避免走入误区,以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策划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是相对受众而言的。一篇新闻报道有没有可读性,不以传者的意志为转移,而要以受众的接受效果为标准。 受众接受新闻事实是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而这一心理活动过程因新闻的特性所决定,同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对象有很大不同。它要求新闻报道能立刻抓住读者,能迅速为读者所接受。所谓可读性,说到底,就是接受效果。 在受众接受心理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中,感知、情感和理解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感知:丰富性与完整性 新闻报道不是教科书,不是将现成的观点和结论灌输给读者,而是通过向读者提供丰富的、完整的感知材料,再通过读者自己的感知过程达到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感知材料贫乏和缺损的新闻报道使得认识过程无法接续,这样的新闻报道哪还有可读性而言。  相似文献   

17.
存新闻报道中.一个事件如果写得不具体,笼而言之,统而言之,只说大概.就不会有征服人心的真实感,甚至会导致读者怀疑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由此可见,体现具体性的具体描写是显示真实的一种手段,越具体就越有真实感,它的功能就在于通过感形事物来强化真实。  相似文献   

18.
新闻的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每一个构成元素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任何一个组成要素都经得起客观实际的检验。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忽视了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新闻报道,必然会导致报道有失偏颇甚至真实性受到冲击、舆论导向偏激,影响新闻媒体在受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加强调查研究,将事物的本来面目原原本本地反映给读者,是确保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方妍 《今传媒》2015,(4):96-98
现场报道能给广播受众较强的现场感,突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因此,做好现场报道是对每一位广播记者的工作要求,也是自身职业素质的一种体现.本文讨论的民生新闻、会议新闻是较常见的两种现场报道类型,笔者就这两种类型的现场报道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以达到增强新闻报道效果,更好服务于广播受众.  相似文献   

20.
以真实性为生命的新闻报道,强调新闻事实必须准确无误,作者署实名,以示对新闻报道负责,自觉接受受众的监督。目前,不少报社并未就实施实名制做出硬性规定,有意无意中给一些人用笔名发表失实新闻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类失实新闻的作者的行为是与新闻纪律和新闻职业道德相悖的,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有意制造假新闻。二是不懂装懂,胡编乱造,由于采访不深入,略知皮毛就想当然地随意发挥,结果造成新闻失实。这两种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作者心里有鬼而不敢署真名。前者的动机在于通过假报道讨好被报道者,以牺牲报纸信誉做个人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