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地理方向除了东、西、南、北外,“阴”和“阳”应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了:阴者,山之北、水之南也,如华山之北叫华阴。汉水之南日汉阴;阳者,山之南、水之北也,如衡山之南称衡阳,汝河之北谓汝阳。但是,人们对“左”“右”“表”“内”这些表地理方位的名词所指示的方向却不甚明了,给阅读文言作品带来很大的不便,更成为中学生解析文言练习的一大障碍。笔者不揣浅陋,试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5,(12):14-14
“雎”是形声字,从“且”得声,读作jǖ,在古籍中多用于人名和鸟名。《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是一种水鸟,古时常用来比喻女性。 战国时有两个人,一个叫范雎,也写作“范且”,或误作“范睢”,《战国策》中有他  相似文献   

4.
成语“山清水秀”中的“清”与“青”很容易相混。这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一提到山,大家随即就会想到漫山遍野的绿色。“青山绿水”是我们大家心目中一个常态。不过在这个成语中,“清”和“秀”是相对为文的,是形容词,分别指山水的清异秀出、美好不俗。  相似文献   

5.
“座北”,还是“坐北”?南京师范陈国庆高中语文第4册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对“倒座”一词是这样注释的:“正房是座北朝南,‘倒座’是与正房相对的座南朝北的房子”。笔者以为注文中“座北”‘座南”之“座”应为“坐”。因为“坐北”“坐南”中的“坐”是动词,...  相似文献   

6.
“东南西北”原本不表示地理方位。“东”,日在木中.表旭日初升之意;“南”,外框是木字变形,意思是草木承受南面充足的阳光而枝繁叶茂;“西”,鸟在巢上,意思是鸟儿归巢栖息;“北”,本义是两人相背。后来,才借用东南西北分别表示四个地理方位。  相似文献   

7.
洛洛 《教师博览》2008,(12):10-11
“三好学生”评选在我心目中是一段美好回忆。它的美好,在于无干扰的民主选举过程。  相似文献   

8.
理解《诗经》中“二南”和“以雅以南”的关键,是明确其中“南”字(词)的确切含义。文章的结论是,“南”字本为“有南氏”族徽性质的符号,指代“有南氏”之氏族、部落或方国。“二南”,从地理上来说,乃指附属于“周公”的“南(国)”和附属于“召公”的“南(国)”;从作为《诗经》中二“国风”之名来说,则是指从附属于“周公”之“南国”和附属“召公”之“南国”采集而来的民歌(乐)。因为“南”族本是“夏”朝分封的分支,“南”地或“南国”本是“南”氏族、部落或方国的领地,作为音乐的“南”亦本是“夏”乐(“雅”乐)的一支,所以“南”(乐)就既是“夏”乐,也是“雅”乐(“南”既是“雅”乐又区别于“雅”乐)——“以雅以南”乃是既演奏夏人或周人的中央或官方的“雅”乐,也演奏同属于夏后氏姒姓的“有南氏”或“南国”的地方音乐。  相似文献   

9.
“追星”:一种榜样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刚 《山东教育》2004,(28):61-61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20世纪70年代,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技巨匠。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则主要是体育“明星”和演艺界“明星”,如贝克汉姆、谢霆锋等。这种变化是价值观念和行为功利化的表现,同时也反映出道德认同的盲目。  相似文献   

10.
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段广为传诵的曲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般认为“碧云天,黄花地”是由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脱化而来。王实甫为什么要把“黄叶地”改为“黄花地”呢?仅仅是为了避免抄袭之嫌吗?笔认为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1.
清人顾祖禹在回答阎若璩提出的有关历史地理的问题时说:"凡地理,言‘南’可与东通,言‘北’可与西通……余自是触处洞然。"可是"南"、"北"为什么可与东、西相通呢?阎若璩没有进一步问,即便问,估计顾祖禹也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何新先生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也不得要领。其实,北半球回归线以北的人类主要族群都曾使用过一种依照面对日出方向朝阳者的体位确定四方的方式及其确定的A、B两种类型四方概念。其中,B种类型四方概念恰好以"南"(即今之东)为四方之首,连称则为"南"(=东)、"西"(=南)、"北"(=西)、"东"(=北),故"南"、"北"可与东、西通。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中共“一大”代表与“南陈北李”的亲疏关系和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影响两个方面,探析了“南陈”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北李”落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南”“北”合配使用.构成“南A北B”格式,大体有三种情况:一,实指。“南”“北”实指其方向.如“南箕北斗”、“南橘北枳”。二,对指。“南A”和“北B”的意思相对。如“南阮北阮”(晋朝时姓阮的家族住北者富而南北者贫.指居住一地而贫富悬殊的同族人家).  相似文献   

14.
2011年8月29日《青年时报·专栏》有篇题为“切一角月饼去交税”的文章,其中写有这么一句:“去年有报道显示,中国的税负痛苦程度列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交相辉映。”此句显然把“交相辉映”当成了“互相照应”。·“交相辉映”是个成语。交相:互相。如僻·小雅·角弓》:“不令兄弟,交相为疥。”辉映:照耀;映射。如南...  相似文献   

15.
邹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19(A02):109-110,116
“包青天”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是人们心目中正义的象征,“包青天”具有超人的智慧和真实的知识,又具有杜绝偏私和拒绝腐蚀的品格,因而人们形成了这种观念:让“包青天”拥有完全的绝对的权利是正义的。但从法治的观点出发便不难发现:“包青天”情结对于现代法治并不是十分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汉英方位词既有表示地理方位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载体。所以为了加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减少交流过程中因社会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本文将比较"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 ,人们很难把“君”与“国”严格区分开来 ,因此 ,古代封建社会的爱国主义者们 ,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 ,往往把“忠君”当作“爱国” ,把“勤王”当作“救国” ,岳飞在宋金战争时期的“忠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爱国” ,他献身赵宋政权就是为了“救国”。岳飞“忠君”思想的形成 ,与他童年时代就打上“三纲五常”烙印和赵构对他的提拔重用密切相关 ,岳飞的“爱国”思想是对他心目中的祖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而且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始终没有改变 ;岳飞是既“忠君”又“爱国” ,并非那种只知有君、不知有国…  相似文献   

18.
贞观并非全盛日,奈何人心向往之 长久以来,“贞现之治”深入人心,人们都认为那是个富强的、国力鼎盛的时代。相比之下,隋炀帝的统治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与“修凿大运河”、“伐高丽”、“江南巡幸”、“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相联系,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第五册《愚公移山》一课,教材在对“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一句中“河阳”一词的注释时说:“河阳,黄河北岸。”并进一步解释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对于这个注释,虽已经有人指出其错误,但,一是未能对原文及教材的注释作出具体分析;二是理由单薄,论证不力。为此,笔者认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任教师,而我一直觉得他应该成为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