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积山石窟崖阁建筑初探董广强佛教自东汉之初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极力提倡,在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全国各地处处建塔立寺,石窟寺的开凿也盛极一时,敦煌莫高窟、天水发积山石窟、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都开于这一时期。而佛教在兴盛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合水县平定川流域分布着北朝至宋金、明代开凿的石窟10多处.这一地域是陇东通往陕北、漠北地区的通道,佛教从北朝以来一直兴盛.宋金时期宋、西夏、金等争夺这一地区,战争频仍.佛教大兴,除了发现一些佛教寺院外,还有开凿的石窟,它们与陕北地区宋代的一些石窟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对于研究这一地域佛教的发展、佛教艺术的兴盛以及这一地域的历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是对其中三处宋金时期石窟调查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中占有十分显要的位置,中国的石窟艺术博大而精深,渊远又流长。从公元二世纪开窟算起,至明清小规模的开凿与重修,佛教石窟在我国有延续千余年的发展,这一点是印度佛教石窟望尘莫及的。要深入研究中国的佛教石窟艺术,有必要谈谈其源头龟兹石窟艺术。黑格尔认为,“宗教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显然,宗教艺术的产生是出于自身宣传、发展的需要。佛教石窟艺术的产生、出现也更是如此。约在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释达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公元前一世纪,印度阿育”…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早期西魏大统四至五年(公元538——539年)开凿的285窟壁画中的禅定比丘图象有独特的特征。这种山中或草庐中坐禅修行的比丘图象,还见于中亚至日本辽阔地域的佛教艺术品中。我对阿富汗至日本现存佛教石窟壁画进行具体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敦煌285窟之意义。禅定为佛教出家者最重要的修行,即坐禅瞑想。随着佛教的传播,各地可以看到比丘们在山中树下和草庐中禅定之事,由此佛教从中亚传播至东亚的过程中,便产生出与  相似文献   

5.
敦煌石窟是集佛教信众朝拜、修行、生活、丧葬多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最大的石窟群,过去人们主要关注其中绘制壁画、彩塑佛像的礼佛窟,而对于其他门类的石窟知之甚少。敦煌北区石窟的考古调查与发掘,揭示出鲜为人知的佛教僧侣与信众们的修行生活以及死后依窟而葬的习俗,真实地再现了唐宋以来敦煌佛教社会的若干历史片断。本文重点对其中禅窟、僧房窟、瘗窟等三种类型石窟的考古发掘情况及其反映出的僧侣生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首次由国家主持经营的石窟.在吸收融汇印度、西域、凉州等石窟造像风格后,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且加以创造,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北魏石窟艺术风格,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须弥山石窟即是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而开凿的,在窟龛形制、造像题材、雕刻手珐、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受到来自云冈石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共性。  相似文献   

7.
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内的禅塔山石窟开凿于北魏,与须弥山石窟存在一定的承袭关系,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洞窟的组合结构以及功用上受到了龟兹地区石窟的影响。该石窟的发现对研究佛教东传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敦煌艺术,是建筑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的综合艺术。这些艺术品主要产生于中世纪的敦煌之地,大宗的是石窟建筑及石窟内的彩塑壁画,主要是表现佛教内容的,或为佛教服务的,因此说,敦煌艺术实际上是宗教艺术,并以石窟艺术为其代表,一般所说敦煌艺术,即指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所有石窟的总称,即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五个庙,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共计约500多个。尤其莫高窟是举世保存最好的,规模亦大,内容丰富,艺术水平也高,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堪称中外石窟中的姣姣者,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是初唐时期开凿的重要石窟,根据窟内发愿文和题记以及相关史料可知,该石窟开凿于太宗贞观十六年(642)至高宗龙朔二年(662)间。其主室的众多经变画,特别是北壁一排七身药师佛立像和东壁维摩诘经变中与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相同的帝王图像,从未在此前的敦煌壁画中出现,应当是新摹自长安的画样。唐朝在高祖武德六年(623)牢固据有敦煌,特别是贞观七年正式更名为沙州后,中原与敦煌的关系更加紧密,一些大族、文士陆续往来敦煌,敦煌的文人如翟通也曾经乡贡而到长安获得明经出身,还有贞观十八年为迎接东归的玄奘而从长安来至敦煌的使臣,这些人士都有可能把长安画样带给敦煌。因此可以说,贞观十六年开始开凿的莫高窟第220窟中的长安画样,是当时中原与敦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河西早期石窟中,武威天梯山之外的石窟年代都有分歧。经过辨证,酒泉文殊山石窟前山千佛洞、张掖马蹄寺石窟千佛洞第1窟和第4窟、金塔寺石窟东西窟的年代,与武威天梯山石窟第1、4窟相近,上限都可到十六国晚期,下限难以进入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年代难以上升到十六国晚期,而应开凿于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敦煌莫高窟西魏时期建造的第249、285窟为切入点,由它们展示的佛教石窟从洞庭建筑、塑像、壁画逐步中国化过程等方面,探讨了敦煌佛教艺术的多元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敦煌版画的背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出土的佛教版画表现了佛教信仰的一种新方式,它与敦煌石窟艺术一脉相承,是敦煌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科学技术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印刷科技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赵蓉 《家教指南》2022,(2):67-80
北凉三窟特指莫高窟第268、272、275窟,三个石窟毗邻相依,被学界普遍认为开凿于十六国的北凉时期。北凉三窟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属于统一规划还是渐次开凿,一直未有相关的具体研究。本文尝试利用石窟考古报告数据,分析北凉三窟的空间占位和空间改造现象。同时,将三个石窟中存在的重修重绘纳入考古层位学研究视野,动态把握由这些现象反映出的石窟本体受到干预的时间递进关系,进而对北凉三窟的开凿次第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北凉三窟目前的面貌是渐次开凿的结果,第268窟前半部最先开凿,其次开凿第275窟及第268窟后半部,再次是第272窟,最后对第268窟进行了扩建,三个窟相继进行开凿、扩建,并很有可能于西凉至北凉统治敦煌时期渐次完成。  相似文献   

14.
调查发现,太蓬山现有龛窟104个,造像1470余身,主要分布在太蓬山透明岩周围的石壁上,东寨门和南寨门也有少量的造像。开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晚唐,一直持续到南宋,个别龛窟开凿于清代。太蓬山石窟多为摩崖浅龛,也有部分石窟。造像题材丰富,以天龙八部、千手观音等最具特色。题刻共111方,与石窟相关的有39方,包括佛教刻经、造像题记、游记等类别。  相似文献   

15.
作者通过探讨南方佛教的发端、兴盛 ,进而讨论了南京栖霞山石窟的开凿和艺术风格诸问题 ,并比较分析了敦煌莫高窟唐以前的艺术源流和风格 ,从而得出 :莫高窟艺术继早期西来影响之后 ,西魏时开始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 ,此影响历北周、隋至唐 ,从而使莫高窟艺术出现了唐代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从"六国共修"看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张宝玺"六国共修"新析麦积山5世纪初作为陇右佛教盛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高僧传·玄高传》 ̄①,时有不少僧人隋玄高在麦积山从事佛教活动。其时是否开凿石窟寺,没有明载,石窟寺的历史问题单就本条记载得不到解决。之后,五代人《...  相似文献   

17.
"敦煌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兰州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共同举办的"敦煌佛教艺术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7月在兰州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学者100人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论文41篇.本文从佛教历史、佛教文献、石窟考古与艺术、语言文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巩义石窟寺是北魏皇室开凿的一座石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石窟之一,它的开凿仅在龙门石窟之后,其形制也与龙门石窟有很大相似之处。当时,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时以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从而形成了巩义石窟寺。在石窟寺中存有许多精美的浮雕,如帝后礼佛图等,但其石窟中的飞天形象,却更具魅力。飞天在我国佛教图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源起,传播到广泛流行,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传统思想、传统审美下演进的。本文将联系巩义石窟寺中的飞天形象,来阐释"飞天"这一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以及对于佛教及佛教美术所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敦煌石窟是中国艺术的瑰宝,其规模之宏伟、内容之丰富、表现方法之多样、成就之高,无与伦比,人所共知。因为敦煌石窟艺术是以佛教为主干,而佛教又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印度也有闻名于世界的佛教石窟——阿旃陀,所以当人们讨论敦煌艺术时,常常把这两个中心的石窟、壁画、雕塑等拉在一起。例如巴·格雷先生就曾经指出:印度对敦煌的影响,初见于魏代的壁画——突出男性刚健之点是其特有的形象。本·罗澜教授也曾把阿旃陀的艺术,称作是“印度地区性”的艺术。他并且认为这种地区性的艺  相似文献   

20.
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樊锦诗,赵青兰公元八世纪八十年代至九世纪四十年代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此时的敦煌佛教并未因政权交替而稍减,佛教及佛教艺术且有了相当的发展,莫高窟的开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是在前人对莫高窟唐前期洞窟的分期研究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