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书出版史显示出图书出版是朝着内容优质、内容表现形式优美、载体优良、传播便利的方向发展的。图书出版发展规律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决定了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图书内容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决定了图书的长久存在性,但是数字出版改变了图书的内容表现形式、载体和传播方式,使数字图书可以实现“图文音像并茂”,并通过网络传播。图书的社会需求是图书出版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2.
张俏 《出版广角》2018,(10):78-80
文章通过概述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文化推广与传播的情况,探索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文化推广与传播的途径,探究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文化对当代图书出版的影响,来研究民国时期图书出版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对当今的出版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我党在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文化,不仅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弘扬及传承党的红色文化,发挥图书出版的育人价值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图书出版,就如何通过红色文化发挥图书出版的育人功能、红色图书蕴含的内在价值功能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发挥红色图书出版的育人功能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林青松 《中国出版》2023,(13):25-27
全媒体出版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过程发生重大变化。编辑作为图书产品的策划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对其能力要求不再局限于良好的选题策划能力、较强的文字加工能力和图书感知与把握能力。只有顺应全媒体出版时代新要求,在巩固并提升原有编辑力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和提升敏锐的新媒体感知力、良好的网络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网络影响力,才能让图书这一特殊的文化产品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5.
明代作为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其重要标志之一即图书出版业呈现出相当繁荣的图景。文章从图书出版主体、图书发行渠道、用于出版的图书类型、图书价格、图书发行宣传、图书出版管理等诸方面,论述了明代的图书出版体系,力图为今天的图书出版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大物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图书出版作为传统地域文化传承传播的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图书出版造成冲击,图书出版必须从优秀地域文化中挖掘更多的可用资源,不断推动新媒体时代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出版管理的内涵、层次很丰富,外延、层面也很宽泛。它可以是出版事业发展的运作实施(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开发,阶段性的或战略性的发展),图书出版的生产营销;也可以是图书选题的规划,出版人才的培育等等,但我觉得,出版管理首要应解决一个共性问题,即出版思维的定位。出版管理若就图书出版的专业层面而言,其思维意识拟可作具体而细化的定位思考。从一般意义上说,管理包含着文化的、技术的两个层面。后者指的是图书生产运作的操作秩序及相应的制度(如:论证机制、价值评估与遴选制度,生产规模与资源配置等),前者则是指出版人的…  相似文献   

8.
黄艳 《出版广角》2021,(10):31-33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成效有目共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文章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视角,综述当前中医药图书选题策划的实践,分析未来中医药发展的趋势,并从深化中医药图书出版内涵、拓展中医药图书出版外延两个方面提出中医药图书出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图书销售市场略有下滑,但社科图书出版逆势上扬,成为少有的增长品类.新冠肺炎疫情是影响社科图书出版的最大变量,除了疫情图书成为主要出版内容,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社科图书出版的融媒化多元形态.内容日渐多元的主题出版,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新知类图书,成为2020年社科图书出版的重要增长引擎.《陈寅恪合集》简体横排与《在路上》的扎堆出版,引起了公版书的讨论.《钱锺书选唐诗》等代表的名家全集模式,彰示着社科图书出版的文化传承意义.整体而言,2020年的社科图书出版交出了抗疫出版的优秀答卷,也为“文化强国”国家战略的推出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史古籍出版新热潮中国书店沈望舒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不断强化的感召下,中国文史古籍图书成为连续几年的出版热点,据新闻出版署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全国有出版社563家,出版图书101381种,文史古籍类图书品种占出版品种总量的72.58%,而...  相似文献   

11.
刘倩 《出版广角》2016,(5):82-83
音乐文化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文化形式之一,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图书出版是音乐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只有深入把握音乐图书出版的文化属性,并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功能,才能实现音乐文化的良性传播。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图书出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在整个图书出版活动中,精品图书的出版是核心。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多年来一直强调出版必须实施精品战略。抓精品,是图书出版管理改革发展的最终任务,出精品,是政府管…  相似文献   

13.
科普图书随着改革开放、科技兴国的深入发展,已经愈来愈成为人们更新、充实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所离不开的精神食粮。它涉及的科学范围愈来愈宽,普及面愈来愈广,几乎全国各家出版社都已涉足科普图书的出版。无论科技还是教育,少儿还是人民,文艺还是其它专业出版社,都争先出版科普图书。尤其是教材失宠、教辅受限,国家减负政策出台后,科普图书的出版,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科普图书在图书市场上几乎是以其出书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品种之全的优势“力压群芳”,呈现出科普图书繁花似锦的景象,但繁荣的…  相似文献   

14.
李金慧 《出版科学》2010,18(4):54-56
当代图书出版对当代社会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成功、励志类图书的庸俗化出版培植了大众“成功至上”、盲目攀比的社会心理,在客观上使图书出版成为庸俗成功学的始作俑者;生活、健康、养生类图书的泛滥培植了大众扭曲的健康观念开口盲目攀比的生活理念,在客观上成为伪“生命科学”的缔造者;传统文化类图书的过分商业化出版培植了大众追求感官刺激,淡化核心文化、理性精神、哲学意识,以及游戏人生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影响力的不仅是服装、饮食等这些浅层次文化,而且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深层文化,图书"走出去"要注重传播深层文化。图书出版要注意文化传承和深入浅出:出版经典著作一定要解释得浅显易懂;出版通俗读物则要赋予其文化意义。如此,基于文化传播的图书"走出去"才有深厚的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张敏 《出版广角》2014,(6):36-37
正体育图书的立体化出版,将是体育图书数字化发展的最大趋势。从本质上看,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身体教育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有效传播这样的特性是体育图书出版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图书出版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参与体  相似文献   

17.
德国图书业倡导"绿色出版"的概念,政府也积极鼓励图书的出口.在当今国际文化贸易繁荣,各国文化交流频繁以及全球环境危机的国际背景下,通过分析德国图书出版业的现状与经验,以期对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立足文化价值主导模式来培育本土中文少儿图书,并已经形成相对独特的出版系统,而其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在时间维度上构成了中国中文少儿图书出版业的"未来式",所以对新加坡中文少儿图书出版行业的研究兼具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双重价值.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将新加坡中文少儿图书出版行业视为一个有机生态系统,重点从生态空间、生态动能、生态种群三个主要维度对其进行剖析,探究新加坡中文少儿图书出版生态系统的内在运作样态,以形成对中国少儿图书出版行业富有启示的生态观照.  相似文献   

19.
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作为一国文化最主要载体的图书产品为例,借助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相关文献,揭示该领域的关注焦点及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文化认同视角的图书出版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出版业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出版业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与社会的其他子系统,如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国内外学者或者就图书出版与国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或者对图书出版的社会环境进行研究。但是,系统地从整体上考察图书出版与其社会条件——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诸方面的数量关系,尚未查阅到有关文献。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图书出版业与社会经济、教育、科技、文化诸方面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模型,研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