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瓜子是一般人都爱吃的零食,但如果把一盘带皮的瓜子和一堆剥了皮的瓜子同时递给你吃,你会选择什么?恐怕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带皮的瓜子。为何?因为凭感觉,显然是带皮的瓜子嗑起来更香些。也就是说,更多的人看重的往往是“嗑瓜子”这一逐颗品尝的过程。说起来,我们所做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2.
瓜子是一般人都爱吃的零食,但如果把一盘带皮的瓜子和一堆剥了皮的瓜子同时递给你吃,你会选择哪一个?  相似文献   

3.
瓜子是一般人都爱吃的零食,但如果把一盘带壳的瓜子和一堆剥了皮的瓜子同时递给你吃,你会选择哪一个?恐怕大部分人的选择会是带壳的瓜子。为什么?因为凭感觉,显然是带壳的瓜子嗑起来更香些。也就是说,更多的人看重的往往是“嗑瓜子”这一逐颗品尝、玩味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打瓜     
一般人们都知道平时吃的瓜类里有冬瓜、西瓜、黄瓜、甜瓜、苦瓜、南瓜(老窝瓜)等等.但人们对打瓜的了解可能知之甚少.再有平时不管大人孩子都爱磕瓜子吃,这些瓜子儿有葵瓜子、白瓜子、黑瓜子.葵瓜子是向日葵结出的子,白瓜子是南瓜结出的子,但黑瓜子是什么瓜结出的子呢?在"文革"时,下放农村劳动之前,我认为黑瓜子是西瓜结的子,可又觉得西瓜的子个头小,没见过街上卖的黑瓜子有那么大啊!特别是现在超市里卖的有名的"正林"牌瓜子个头更大,后来才知道这种瓜子不是西瓜结出来的子,而是专门种植的打瓜结出的子儿.  相似文献   

5.
成为你自己     
知道尼采是个疯子的人,远比看过尼采文章的人,多得多。我们怎样找回自己呢?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他是一个幽暗的被遮蔽的东西。如果说兔子有七张皮,那么,人即使脱去了七十乘七张皮,仍然不能说:"这就是真正的你了,这不再是外壳了。"一个看过许多国家、民族以及世界许多地方的旅行家,若有人问他,他在各处发现人们具有什么相同的特征,他或许会回答:他们有懒惰的倾向。有些人会觉得,如果他说他们全是怯懦的,他就说得更正确也更符合事实了。他们躲藏在习俗和舆论背后。从根本上说,每个人心里都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他在世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  相似文献   

6.
职场体检     
这是一场关于前程的占卜。你所干的工作是否真正适合你?你是不是把最合适的人放到了最合适的岗位上? 我们常常这样问自己。有的人,会这样问自己一辈子,也有的人,为了寻找答案,选择了“职业体检”——做一场职业心理测评  相似文献   

7.
先来看两个新闻标题<这受害者你是否眼熟?>、<女尸"晨练"吓坏大爷>,你会有什么感想?新闻的初衷大概是想协助警方辨认尸体,以便快速破案的(姑且这样认为).但是看了新闻的标题,是不是有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受害者是否眼熟","女尸‘晨练'吓坏大爷"这本身就带一种调侃的口吻,死人总是令人悲伤的事,要是让死者的亲属看到,会有怎样的想法呢?即使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也有些过分.  相似文献   

8.
与驻地记者一道采访,或者带年轻人下基层采访,谈起新闻写作,他们常常会问,老詹,为什么大家同样写文章,有的人写得又生动又吸引人,有的人却写得枯燥干巴,一点没有看头呢?写作水平高低,究竟秘诀何在?我说,水平高低在选择。那年,和北京站站长徐文营到燕山石化采访,上车后我对小徐说,文营呀,假如这篇稿子由你来写,也让我同时写的话,咱们一上路,就开始在作选择了。作哪些选择呢?第一,对象的选择。这没什么区别,大家的目标,都是燕山石化。第二,角度的选择。到燕山石化,到底写什么呢,也许可以有五个角度,你选择了A角度,我选择了C角度,如果我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当你飘流到孤岛时,又饿又渴,你会选择何种最快速的方法来喂饱你自己呢? A、设计抓山鸡B、采椰子C、在岸边捕鱼D、捕猎野猪选择A:你是"打拼型"上班族。在你的人生字典中,除了奋斗还是奋斗,你心中真正的想法.通常都不会告诉别人,但会处心积虑,暗中想尽办法得到。请留意方法是否恰当,以免得到"只顾自己,不顾旁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周殿富 《出版参考》2004,(29):51-51
第一种人 "皇帝的女儿" 因为她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管你帮她什么,除了不稀罕,她还会以为你也是她的丫鬟侍女,应该为她服役.金玉珠宝、美味佳肴、衣锦服绣,什么没见过?既然她自以为"不愁嫁",就让她当"大龄女青年"好了.  相似文献   

11.
你愿意投入你全部的精力、想象力、自制力,去寻找你梦寐以求的工作吗?如果你愿意,那么此时的你就像一位刚开始自己事业的企业家一样.我们在这里对企业家的定义是:即使周围的人都认为你疯了,你依然相信自己的那个想法是伟大的,并会为了那个想法投身于一线,努力拼搏.企业家的种种工作习惯可以给你许多关于"如何成功求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你认为能干的人如何说话?"下列五个答案是多数人选择的: 第一,听了之后,会让人禁不住想照他说的话去做.  相似文献   

13.
吻公主     
我去北海休假.当天晚上,当我要喝一杯啤酒的时候,你猜我遇到什么样的好事?--慈善募捐晚会."上帝何!"我对坐在我旁边的一个面像尖酸刻薄、胖得象柏油桶似的先生说,"我想,这恐怕不是举行什么舞会,倒象是要剥人的皮了.这个晚会所募得的款子将会装进谁的口袋?"  相似文献   

14.
坦诚     
小时侯,和好朋友闹别扭了,一句"我不和你玩了"就足以让对方不知所措,然而很快又会和好如初,因为做错事的一方会说"对不起".那时真的单纯,让人怀念.长大了,没有人再说"我不跟你玩了",更没有人会说"对不起"了.长大了,就很少有小孩子那样的争吵,那么干脆利落,不留下任何不良的痕迹.长大了,只是长期地把小小的矛盾不断累积,最后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成了导火线,足以把一座友谊的大厦给摧毁.我们为什么会变成一个如此"心胸狭窄"的人呢?  相似文献   

15.
袁岳 《图书馆杂志》2008,27(5):81-88
袁岳: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很多人都说中国国情是什么?老外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我们会说他们不懂我们的国情,人家就请教你了"你说中国国情到底有些什么啊?"我们会发现国情也不容易说出来,我们到底是什么国情跟人家不一样?事实上在我们中国,国情有两样法宝.  相似文献   

16.
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他说,你不是记者吗?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相似文献   

17.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20年后的内容产业 我们看到,20年间会发生许多事情.今后20年,我们称之为"图书业"的行业会有哪些变化呢?下面我要说的纯属我的猜测,是从我的脑子里产生的,但是这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你不能看着后视镜来开车,你必须考虑事情会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现在创业会比以前更快。以前你需要积累第一桶金,现在不用了,你只需要找到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未来十年的中国,哪些会是生产富翁的领域?其财富增长方式如何?如果你是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到哪些产业?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近日分别采访了《福布斯》中文版总编辑周健工,以及胡润百富董事长幕首席调研员胡润,请这两位业界人来给中国的财富"算算命"。中国新闻周刊:一个会大规模产生富豪的行业,应该具备什幺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用身体验才能用心体会中央电视台一名记者在"新春走基层"中,曾坐火车再转长途汽车跟拍一个小姑娘从北京回河南老家,她陪小姑娘聊了一路.第二天,那个小姑娘给她发短信说,"谢谢你陪了我一天,让旅途不那么孤单.我以为记者只会问问题不会聊天,原来你们也会聊天呀."这个例子挺让人感慨.记者会跟家里人、朋友、同事聊天,可为什么一拿起话筒就不会了呢?关键在于关注点放在哪儿?关心的是片子,还是采访对象?是把采访对象当作关心的主体,还是只当成报道中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