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明 《钓鱼》2007,(23)
鳕鱼又名大头青、大口鱼、大头鱼、阔口鱼、大头腥、石肠鱼等。其体延长,稍侧扁,尾部向后渐细,长约25至40厘米,体重300至750克。头、口大,上颌略长于  相似文献   

2.
鳕鱼,也叫做大头鱼、大口鱼、大头腥、明太鱼、大头青、乌口鱼。隶属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尾部向后渐细,体长一般为20~70厘米。头较大,颏部有l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腹鳍喉位,各鳍均无硬棘。两颌及犁骨均具绒毛状细牙1鳞很小,侧线鳞不显著。鱼体呈灰褐色,具有不规则暗褐色斑点和斑纹。  相似文献   

3.
陈闽鞍  聊世君 《垂钓》2010,(11):9-9
每年9月至11月,是黄海北部海域船钓的黄金季节。这段时期内,黑鳇、六线鱼、鳕鱼都是船钓的主打鱼种,个大体肥的鳕鱼(俗称大头)尤其受到船钓发烧友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海鱼大观     
《钓鱼》2006,(14):48-48
鲐鱼(鲭科)地方名: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鲭鱼、花池鱼。形态特征:体租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颌等长,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  相似文献   

5.
船钓鳕鱼     
《钓鱼》2007,(10)
鳕鱼,俗称大头鱼,大头青、大口鱼,又称乌口鱼。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有波浪形花纹,鱼体呈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尾部自前向后,渐细、体长为20~60厘米。头较大,颌部有一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各鳍均没有硬棘,两颌及犁骨有绒毛状细牙,鳞小,侧线鳞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船钓鳕鱼     
李天 《钓鱼》2007,(5X):45-45
鳕鱼,俗称大头鱼,大头青、大口鱼,又称乌口鱼。鳕形目,鳕科,体长,稍侧扁,有波浪形花纹,鱼体呈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暗褐色斑点,尾部自前向后,渐细、体长为20~60厘米。头较大,颌部有一触须,背鳍3个,臀鳍2个。各鳍均没有硬棘,两颌及犁骨有绒毛状细牙,鳞小,侧线鳞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海鱼大观     
《钓鱼》2006,(21):50-50
黑鳃梅童鱼(石首鱼科)地方名:梅同、大头仔、丁珠、梅子、大头宝、黄皮、吉头、蒙头。形态特征:体侧扁,前高后渐细,尾柄细长、头大而钝圆,额头突起,头部约占全身三分之一,故俗称“大头宝”。吻部宽圆,口裂大而斜,下颌比上颌长。粘液腔发达。枕骨棘棱显著,有前、后二棘,呈马鞍形,中央颏孔及内侧颏孔成四方形排列。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背鳍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棘较细弱,尾鳍尖形。体被薄小圆鳞,鳞细小易脱落,体质软、体上部金黄色或灰褐色、下腹侧金黄色、腹部呈白色。我国出产的有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两种。前者比后者个大,  相似文献   

8.
孙子华 《钓鱼》2013,(16):52-53
竹荚鱼又叫刺鲅、大目鳀、巴浪、山鲐鱼、黄鲭等。其形态体长,稍侧扁,背部青褐色,腹部白色,体披圆鳞,侧面为大型棱鳞。头尖,口大,口中有尖细牙。背鳍两个,尾鳍叉形。体长约40厘米,常见个体在2千克以下。生活习性竹荚鱼为温暖水中上层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海域。它一般栖息于10~100米的中下层水域,在产卵期到来时  相似文献   

9.
一、鲐鱼的特征。鲐鱼,又叫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青占等。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口大,上下颚等长,各具一行细牙。体被细小圆鳞,呈青黑色或深蓝色,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  相似文献   

10.
黄鱼是我国北部沿海分布面广、繁殖力强、靠岸靠岛近、垂钓时间长的鱼类。 一、黄鱼的种类及特征 黄鱼属六线鱼科。下分斑头属和六线属。斑头属——斑头鱼,当地称“走(跑)流黄鱼”。因其头大、眼大、嘴大、体长,当地称“大头”(大眼、大嘴)黄鱼。全身有梯状小鳞,体下淡白色,背、鳍及体侧有不规则的棕黑色的斑纹、斑点。栖息在近海离岸离岛较远的岩礁海草中。属近海底层肉食鱼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永安市钓友郑乐中来信说,去年“五一”节前,他和几位钓友在长汀涂坊水库钓获两条重2000克的被水库管理员称作“鳕鱼”的鱼,并附来照片一张(图1)。他们不知道这是否叫“鳕鱼”,故来信求答。信中对鱼的特征做了如下描述:体扁平,银白色,靠近头部两侧各有一道蓝色闪光斑,胡须一对,背鳍宽大高耸.尾鳍开叉特别大。答:根据照片和来信所述,我部查阅了鱼类图谱。在淡水鱼类中没有“鳕鱼”,海鱼中有“鳕鱼”,也称“大头鳕”,但不是信中所说的鱼。在淡水鱼类中有一种鱼和你们钓获的鱼极为相似,它就是“鲮鱼”(图2)。鲮…  相似文献   

12.
海鱼大观     
《钓鱼》2006,(10)
蓝圆鲹(鲹科)地方名:刺巴鱼、巴浪鱼、棍子鱼、池鱼、黄占、池仔。形态特征:体呈纺锤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2—27厘米、体重50-100克。口大,吻锥形。上下颌各具一列细牙、脂眼睑发达,前后均达眼中部。体被小圆鳞,侧线前部弯曲后部平直,其平直部分被棱鳞、体背部为蓝灰色,腹部银白  相似文献   

13.
阿杜 《钓鱼》2006,(22):49-49
小鳞鱵,俗称大棒鱼、针良鱼等,身体细长略圆柱形,下颌尖细呈喙状。上颌明显短于下颌,呈三角形片状,长与宽相等,牙细小。体被细小圆鳞,脊背中线具较宽翠绿色纵带,腹部银白色。背鳍与臀鳍相对,均位于体后方;胸鳍位高、黄色;尾鳍叉形,浅绿色,下叶略长于上叶,体形较小。  相似文献   

14.
滩钓黄花鱼     
《钓鱼》2007,(9)
黄花鱼是大黄鱼和小黄鱼的通称。大黄鱼又称金龙、黄瓜鱼,小黄鱼则称梅子,厚鳞仔、花鱼,同属鱼纲石首鱼科。其习性相近,形态相似,施钓的方法也与钓白姑鱼基本相同。黄花鱼体侧扁平略长,体背黄色。大黄鱼尾部细长,呈三角状,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部较短,鳞片较大,椎骨28~30枚。大黄鱼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小黄  相似文献   

15.
鲐鱼:鲭科,鲐属。地方名鲭鲇鱼、鲐巴鱼、青花鱼、油简鱼。为远洋暖水性中、上层深海鱼类。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头圆锥形、眼大、眼睑发达,口大,上颌与下颌等长,体被细小圆鳞,背为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蓝色的斑纹、腹部白微带黄色。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乡丹东,有条闻名中外的鸭绿江。早些年,江流湍急,水质清澈,其势浩浩荡荡,直泻黄海。江中盛产马口鱼,虽系小型鱼类,但江阔凭鱼跃,且食物丰茂,其生长个头往往比一般水域要大。 马口鱼属鲤科,体延长,侧扁,银灰色略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尤其  相似文献   

17.
《钓鱼》杂志第2期“钓友之家”栏目刊登了《你认识它吗,它姓甚名谁》一文,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文中所提及的那尾“怪鱼”学名叫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属鲈形目,刺鳅亚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纳锥,石锥,粗麻割,辣椒鱼,刀枪鱼。英文名:Large spinyeel。此鱼体细长,前部稍侧扁,尾部扁薄。头长而尖,前端有1尖长的吻突。口下位,口裂浅,几成三角形,口角止于后鼻孔下方。上下颌均具绒毛状齿带;眼位于头的前部,被皮膜所覆盖。眼下斜前方有1尖端向后的小刺,埋于皮内。前鳃盖骨后缘一般具3枚短棘。体鳞甚细,侧线完全。背鳍基长,前部由35…  相似文献   

18.
(鱼叚)虎鱼,为鱼纲,(鱼叚)虎鱼科。这种鱼,是属于海水、淡水均能生活的肉食性小型鱼类。头大,眼小,体延长,侧扁,少数呈鳗形。尾鳍圆形或尖长。其种类颇多,有狼(鱼叚)虎鱼,纹缟(鱼叚)虎鱼,矛尾复(鱼叚)虎鱼及栉(鱼叚)虎鱼。此鱼尽管其貌不扬,但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皆有其行踪。学名为(鱼叚)虎鱼,但其俗称可谓众多。大连地区常称其为胖头鱼,胶州湾附近叫光鱼,河北与锦州一带直呼扔头,  相似文献   

19.
鱼,科(青岛地区俗称黑寨、黑头)。体延长,灰褐色。头体披栉鳞,通体为不规则黑色斑纹,头左右各有三条黑色斜纹,鳃盖尖端呈锯齿形硬,头棱显,眼间距宽平,口大牙细小,背鳍连续,前部及臀部为硬棘。栖息于近海岩礁间和防波堤工字块隙洞及防波堤前之抛石区。渤海、黄海、海均有分布。性猛,以小鱼虾为食。其肉细嫩,味鲜美,红烧、清炖或吃生鱼片俱佳。鱼性喜黑暗,垂钓在夜间进行。白天在岩洞或防波石深中偶有钓获。根据鱼的栖息环境特点,为避免挂钩,多采用坠下一钩,视具体环境,间或采用坠上下各一钩。鱼咬钩后会急速游回洞隙,吞…  相似文献   

20.
王建防  李安景 《钓鱼》2012,(12):48-49
103海区位于崂山东南方向,距崂山头约48海里的黄海深处,钓场为一片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暗礁,小疆底,地势较为平坦,水深:浅时约34米,深时约39.5米。鱼类资源颇为丰富,冬春水温较低的季节主钓鱼种为鳕鱼、黑鳐、六线鱼等,夏秋水温较高的季节可钓鳗鲡、黑头、六线鱼、大眼鲷等等。所钓之鱼,比之近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