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所谓僭主政治,是指具有野心的个人用暴力手段推翻现存统治秩序而建立的个人统治。庇西特拉图作为雅典的第一个僭主,其僭主政治的建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是在当时希腊社会特有的条件下产生的,对雅典以后的强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成为希腊的一个中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梭伦和庇西特拉图是在雅典处于同一社会转型阶段先后出现的两个人物,庇西特拉图是在作为诗人立法家的梭伦未能全部完成历史使命的情况下,以铁的手腕加以完成的后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僭主的庇西特拉图可以视为“带卫队的梭伦”。  相似文献   

3.
雅典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经历了以四个重大改革为代表的发展阶段。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为民主政治作了全方位夯实,克利斯提尼改革不断完善着雅典国家机构,埃菲阿尔斯特改革,以“主权在民”为特征的民主政体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4.
庇西特拉图     
庇西特拉图(Peisistratus)是继古代雅典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梭伦之后比梭伦更为激进的政治家、平民领袖。公元前600年左右,他出生在雅典一个古老的名门望族家庭,其父名叫希波克拉特斯,母亲为梭伦的亲戚,庇西特拉图与梭伦的友情甚笃。庇西特拉图富有权谋,勇武善战。他的发迹始于公元前670年对麦加拉战争的胜利。在指挥雅典人攻占尼塞亚城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时,雅典国内斗争十分激烈。梭伦因其公元前594年的改革不彻底而出国旅游,而国内的政治斗争继续发展,集中表现为平原党人(代表旧氏族贵族)、海岸党人(代表工商业奴隶主)、山地党人  相似文献   

5.
“僭主”一词在希腊文里不一定指坏的统治者,但此说是有条件的。早在第二代希腊僭主政治时期,“僭主”一词就能象今天一样,带有令人憎恨之意。在古典时期,人们对被怀疑企图作僭主的人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但在其他情况下,僭主并不给人以憎恶的形象。确实,一个君主可以被尊称为“僭主”。另一方面,公元前四世纪,哲学家们理所当然地把“王”这个词用于好的统治者,把“僭主”一词用于坏的统治者。然而,其他一些作家(主要是在较早时期)却把这两个词看作是同义词。乍看起来,这是混乱的,但这种混乱并非由来已久。讨论一下“僭主”这个词的希腊语用法,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象库普赛罗斯或庇西特拉图这样受人爱戴的统治者可以归于僭主一类。  相似文献   

6.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以若干重大事件为代表的发展阶段: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虽然被称作是民主政治的退步但却为雅典的民主政治作了全方位夯实;克利斯提尼改革不断完善着雅典的国家机构,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伯里克利改革完备了民主政治的含义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到公元前5世纪末,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转折,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始衰落,希腊为马其顿征服,雅典民主政治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7.
二战后,贡斯当被视为法国近代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上承孟德斯鸠、下衔托克维尔。从某种意义上说,贡斯当关于僭主政治的论述是其自由主义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僭主政治进行研究,贡斯当认为僭主政治的产生是完全不合法的、它较君主制度更专制、更独裁,更为警惕的是僭主政治中包含了产生邪恶的本性。贡斯当对僭主政治进行研究、批判是为了彻底否定他所处的拿破仑铳治的合法性,进而肯定自由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僭主政治是古希腊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是古希腊殖民运动的产物。早期僭主政治都产生于工商业发达的城邦。早期僭主们延续旧制度中的积极政策。各城邦僭主政治存在时间都很短暂。早期僭主政治打击了贵族的势力,为民主政体的建立扫清了道路。它促进了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学习世界史的一些困难近一年来,我荣幸地常有机会与各地的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工作者接触,大家都说,自习世界史要比自习中国史难些.因为,对外国的人名、地名和史事,一般都比较生疏,而人名和地名又长而难记,一开头就碰到:埃及法老"孟图赫特普"、"亚明霍特普",印度国王"旃陀罗笈多",印度英雄长诗"摩?婆罗多"及主要内容的持国王"陀里多罗尸多罗"和他所统治着的"?斯狄那普尔"王国,希腊僭主"庇西特拉图",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直到中世史和近代史也不曾例外,有航行家"瓦斯哥·达·伽马",艺术家"米开兰基罗",文学家"陀思妥也夫斯基"……等,  相似文献   

10.
答:亚基斯与克利昂米尼的改革是由于斯巴达奴隶主统治的深刻危机所引起的。原来在公元前八世纪末到公元前七世纪,由于长期的对美塞尼西亚的侵略战争,斯巴达的社会阶级分为:占统治地位的斯巴达人、被统治的庇洛阿西人与作为斯巴达人的奴隶的希洛人。斯巴达人为了维持他们之间的团结以便对外侵略和镇压庇洛阿西人及希洛人,在这一时期,曾根据来库古法,清除了土地的不平等与贵族阶级的优越地位。将所有土地分为若干分(约九千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从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 ,把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出来 ,并把它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为大力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必须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方面来改善、巩固和加强 ,并把三者有机地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2.
洋务学堂是在旧中国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后产生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观目的是造就洋务人才挽救清王朝的政治危机,但与中国传统学校相比洋务学堂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它对中国工业、军事和教育等领域走向近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私营经济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和私营经济相伴而生并为其主体的私营企业主,已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存在,正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同。其政治参与行为构成我国政治参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认真分析了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行为的动机,以期更好地把握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府与政治文明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大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现代民主政治也被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和形式。政治民主化、政治合法化、政治现代化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党的十六报告提出推行电子政务,这毫无疑问是适应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需要。推行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将极大地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辛亥时期知识女性在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活剧,显示了中国妇女的政治觉醒和巨大力量。这种政治觉醒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振笔墨,洒墨泪,唤醒女界参政意识;弃脂粉,事铁血,投身反帝反清斗争;结团体,争权利,启动近代参政生活。辛亥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是先进女性面对创巨痛深的历史变局而产生的救亡图存的时代召唤与迅猛而来的近代西方文化在特定的时空点交叉碰撞的产物,它揭开了近代中国女权的先声,在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是密切联系、内在统一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三是加强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边疆概念包括地理边疆、政治边疆、文化边疆、经济边疆等多层含义。边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边政指边疆政治,就是管理边疆民族的公众事务,包括边疆政策、边疆政制、边政机构、边疆行政等;狭义的边政,是专指边疆行政,即对边疆地区进行的管理和治理。边政学是研究边疆政治的专门学问。中国边政学的诞生有三个标志,即吴文藻先生《边政学发凡》的发表、中国边政学会的成立和《边政公论》的创办。  相似文献   

18.
清朝前期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对海外华人采取敌视、迫害政策,主要表现在:限制华人出国、迫害归国华侨和对待华侨社会的敌视态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许多非人之难,而且也使海外华侨与中国社会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隔膜,从而也为近代中国华侨政策的转变设置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