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老师郁黎民(一作黎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长女.在国共战争的离乱中,她随丈夫邹陔笙回湖南参加解放衡阳市的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于1950年同邹陔笙一起来到桂阳一中任教.1957年,我在嘉禾的邻县桂阳一中就读初中,郁黎民就成了我的老师,虽然她不兼我班上的课,因为喜欢读她父亲郁达夫的作品,特别是郁达夫的旧体诗词,于是我经常在课余时间到她寓所求教.郁老师也乐于跟我交流,常把她父亲的佚诗抄示给我.  相似文献   

2.
谈书画的装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画装裱,是传统装潢艺术的一个种类,古籍修复工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装裱艺术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相当的重视,它对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幅新的书画或破损了的古画,经过精湛的装裱后,不但使作品增添了许多工艺美,更能突出原作和谐、典雅的艺术美.所以,在图书馆的古籍修复中,书画装裱也就成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书画装婊是一门复杂的传统工艺,大凡在这方面取得成就的,多是些年高学厚的长春。然而,他──今年刚万岁的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电影队专业军士郭运红,却凭着自己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以及良好的惰性,一步步迈向装校艺术的殿堂。郭运红入伍前就是家乡河南省安阳县一名小有名气的丹青能手。但那时他还不懂装裱,常入迷似地观看别人装校的书画作品,并不止一次地想:啥时我能装裱该有多好!说来也真够幸运的。小郭参军后,很快就当上了放映员,并遇到了一名通晓装校之道的老师。从此,他如鱼得水,一有空闲就捧起用津贴费买来的《书画装裱…  相似文献   

4.
中国书画装裱隶属一种特殊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源流长,凡是从事此项任务的工作者,都具备着一定的传统经验,为书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人们住房环境的改善和文化修养、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书画这门高雅艺术鉴赏品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进行书画装裱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如何进行书画的装裱已成为书画装裱爱好者最关心的问题,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这一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书画的装裱 1.什么是书画的装裱? 装裱书画简称裱画,它包括对纸绢质地的书法、绘画的托裱、装潢,旧书画的去  相似文献   

5.
书画装裱技术是我国传统装璜工艺,书画作品只有经过装裱才显得更完美。但是,经过装裱的书画作品很容易产生霉变现象,轻者出现斑痕,破坏书画作品的美感,重则颜色脱落或局部断裂,毁坏整个作品。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装裱材料本身为霉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是装裱环境和书画保管环境受  相似文献   

6.
胡春晖 《今传媒》2007,(6):37-37
手捧杨若文老师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教育新闻传播学教材《新闻编辑能力训练教程》,我很为杨老师高兴,很为将要使用这本教材的学生高兴.复旦大学出版社是很有眼光的,延请杨若文老师为高职教育新闻传播学专业编撰教材,是请了一位合适的人来做一件合适的事.  相似文献   

7.
在海口的热闹街区,如果是书画爱好者,总会注意的一种与书画有关的店铺——书画装裱店。作为省会城市的海口,十几年来,出现了若干间书画装裱店,比较早的有位于新华路,海口图书馆的“骏雅斋”(广东书法家陈景舒题名),海口戏院附近的“楚云轩”;又如龙华二横路的“墨雅斋”、“玉明堂”(沈鹏题写)等。海口的装裱店除了承领“装裱”书画业务外,还经营文房四宝之类的商品。这些装裱店的老板及装裱工大多来之大陆各省。海口究竟有多少间装裱店,我没有统计过,可就自己来说,写好一幅字或完成一幅画作后,拿去装裱是比较方便的。  相似文献   

8.
2000年的3月底4月初,我到北京看望已96岁高龄的父亲文强.这是我退休后的第一次探亲.除了探视,另一个目的是将整理好的父亲自撰诗稿2400余首和20余万字的前半生回忆录,交给父亲亲自审定.  相似文献   

9.
书痴·书情     
上中学时,听语文老师讲酷爱读书的人常说:"饿了不找饭馆,而是找书馆"的故事,颇感幽默.因为那时我爱看书,大都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主要是各类小说.开始是课间和课外看,后来发展到课堂上也看.老师告到家长,父亲责骂,母亲则风趣地说:"要是考大学论看书多少,你一定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0.
我是河南油田钻井管子站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却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以来,已在40余家报刊发表新闻、艺术摄作品近500幅,30多幅作品获奖,现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回顾8年来业余摄影经历,我的摄影之路苦辣酸甜、坎坷不平。我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父亲在油田工作近30年,当全家从农村迁到油田实现团聚的第二年(即1989年),父亲就因积劳成疾去世。年仅17岁的我,当年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的那个秋天,我和方卫平老师第一次在杭州相见.我们的牵线人是我们社的副社长孙建江老师.孙老师和方老师是认识了十多年的老朋友.当时,孙老师聊到想出版一套国内原创的桥梁书,由于方老师的作品短小凝炼,长度适中,文字量适当,篇幅不长,却有浓缩的意蕴,非常适合做成桥梁书,所以我们和方老师商量做一套以她的作品为文本的桥梁书.方老师非常高兴,也很支持.于是,我们开始筹划.  相似文献   

12.
父子两地书     
三年前,在武警陕两总队渭南地区支队却流传着“父与子两地书互帮互勉亲情更深”的佳话。“大军,你写的稿件为父看过后很高兴。今寄小稿一篇,也许能给你一点启发。”大军,就是我,当时在武警渭南地区支队澄城县中队服役。每当我手捧父亲发表的作品时,握笔勤耕的欲望就更加强烈。我的父亲罗书廷是一名中学教师。2○多年的教学生涯使他打下丁坚实的文学基础,工作之余,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在父亲的熏陶下,入伍一年多的我也爱上了新闻写作。起步仅一年多时间,就在《人民武警报》、《陕西日报》等报刊上稿3○篇。每见报一篇稿,我就要剪贴下来寄给父亲。父亲也把自己发表了的作品寄给我借  相似文献   

13.
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的最新散文摄影作品集《爱仔仔的理由》终于赶上今年的六一与小读者见面了.这是杨红樱涉足散文领域的开山之作,文章的故事转到了杨红樱老师的真实生活中,讲述了她与爱犬仔仔之间的23个动人的小故事.作品还包含了许多杨老师与仔仔的珍贵摄影照片,让喜欢杨老师和仔仔的"樱桃们"得以近距离走近拥有华丽外表和优秀品格的仔仔,亲密接触这只"迷人"的狗狗.  相似文献   

14.
蓉儿 《湖北档案》2006,(8):31-31
近几日,我的心绪烦乱极了.看着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的心痛如刀绞. 父亲去世已半年了,和父亲相伴近30年的母亲从此再没有露过一丝笑容.她下班后总爱独自呆在卧室里.我很爱父亲,也深知父母在这风风雨雨中的相濡以沫、恩恩爱爱,因此在父亲去世的那些日子里,我总是小心翼翼地绕过有关父亲的话题,惟恐自己不经意碰破母亲心灵的伤口.但是沉默也不是办法,"这样下去,她挺不了多久的!"大姨和小姑常常焦急地提醒我.  相似文献   

15.
谈"竹"色变 我只有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是1958年.我是这个家庭的第六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父母和五个姐姐对我宠爱有加.父亲早逝,母亲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小小年纪,逢年过节饭桌上,母亲让我坐正位,家族中的各类祭祖活动,也由我代表家庭出席,我俨然成了父亲的化身. 大约是读小学低年级时,有一天我因身体不适请假回家.进门却发现,屋内地上、桌上,就连床上也满是书籍和字画.我的突然出现,让母亲有些惊慌失色.母亲说,本想等你长大些再同你讲的,你看这幅墨竹,画得多好,这是清代大画家郑板桥的画."郑板桥"、"墨竹"就这样留存于我的脑海里.以后每到大年夜,母亲都会从箱子里取出那些字画让我看,还千叮万嘱不要到外面讲.  相似文献   

16.
池莉老师是我非常喜爱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字不矫情,干脆,直截了当;她的故事充满生活气息,把很多生活的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坦白地说,从看上去很美的电视行业转战到越来越被大家说“不好做”的出版行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当图书编辑就有可能与自己喜爱的作家合作,我指的“喜爱的作家”便是池莉老师. 像池莉这样级别的作家,很多出版商都盯着,她作品的市场保证且不用说,也绝对可以提升出版商的品格.当我得知,我要来做《汉口情景》的责编,从策划到编辑到营销——接到这个任务,我觉得是2014年我所有工作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月,在新疆《军垦报》社工作的李振平,回到老家河南省鹿邑县杨湖口乡苏阁村,准备给父亲过三周年祭日.由于身处异地,父亲在在时他不能孝敬,临终时父子也未能见面,铸下终生遗憾.本想在父亲三周年之时,操办一场,花钱为父亲立块墓碑.  相似文献   

18.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王九华,来自宜章县档案局.我的父亲也是档案人,我是子承父业来到档案部门的.27年来,我一直用心呵护着两代人的档案情缘,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我父亲解放初期参加工作就在乡镇当文书,父亲没读过多少书,但对有文字记录的东西非常看重,平时喜欢收集整理一些文件材料、报刊书籍.家里有间小房子,父亲专门用来放他的这些宝贝.  相似文献   

19.
蔡玲  王岚 《档案与史学》2014,(12):43-45
考进胡佛研究所 1949年,在剧烈变动的时代格局下,我随父亲迁往台湾.读高中时,又跟随家人去日本的东京读书. 高中毕业时,我要求父亲让我去美国读大学.父亲说:好,我托朋友去找于彬主教,代你和妹妹两人申请奖学金.由于我的功课优秀,运气也很好,不久就顺利获得了奖学金,我和妹妹整装奔赴美国了.1950年代的中国旅美学生,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学里都少得可以用手指头点出来的,多数还是从台湾或者香港去的留学生.自费的学生少,大多数是申请到了奖学金.  相似文献   

20.
感悟失败     
性格急躁的我,时常喜欢写些短文,然后就匆匆地送到编辑部,希望编辑老师能帮个忙,改动一下。此后,就如饥似渴地盼望着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一次,我拿着刚刚写好的小稿,匆忙地来到《新闻与成才》杂志编辑部,送给杨主编。杨主编待人特别和善热情。他十分认真地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可令我有些不安的是,他连笔也没拿,更别说帮我修改稿件了。我的心里有些慌了,刚学写作的我,文章写得是不是很糟糕,不值得修改呢?正当我感到疑惑时,杨主编开口了,话语中流露出慈祥与和善,他不仅指出了我用词不当等问题,还结合我的文章,讲了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