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慧 《世界文化》2005,(5):14-15
玛丽亚·科达玛,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博尔赫斯的遗孀,现任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主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为晚年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充当“眼睛”。现在她是丈夫的使者,她在致力于整理、出版博尔赫斯的作品,希望把基金会办成博尔赫斯世界研究的“资料库”。玛丽亚·科达玛,一个典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女人,讲话柔声细语,气质高雅,领导的基金会以其丈夫的名字命名。大约在2004年的10月底或11月初,她在西班牙马德里为博尔赫斯的第一部D VD版本选集《重要人物探寻》做宣传,其中收录了西班牙电视台《探寻》节目记者华金·索莱尔·塞拉诺对博…  相似文献   

2.
有人把婚姻比作围城,有人把婚姻比作坟墓。如何使爱情之花永不凋谢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社会学家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爱对方之所爱14年前吉尔和罗斯结婚的时候,吉尔在一家公司搞营销工作,罗期是音乐家。她珍惜安定的生活,而她珍惜安定的生活,而她的丈夫却喜欢冒险;她喜欢电视播放的体育节目,而她丈夫却对航海如醉如痴。 有人认为,吉尔和她丈夫之间,吉尔和她丈夫之间的巨大并异会使他们离异。然而他俩却能相互支持彼此的梦想。当丈夫环球旅行的时候,吉尔能与他产生共鸣;当吉尔需要到郊区工作时,她丈夫也…  相似文献   

3.
约旦如今有好几个王后: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于3月21日册立他的夫人拉尼娅为王后;侯赛因国王遗孀努尔王后(她的儿子哈姆扎差一点就成了侯赛因国王的继承人);另外还有阿卜杜拉的母亲穆娜和侯赛因的第一个妻子迪娜。候赛因与迪娜结婚两年后离异,据说因为妻子没有给他生个男孩,他们只有一个叫阿利亚的女儿。侯赛因国王的第三个妻子也叫阿利亚,他们生育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哈亚,一个叫阿里。阿利亚王后在一次直升飞机失事中丧生,仅与侯赛因度过五年美满的夫妻生活。她的死给丈夫带来了巨大悲痛,使他很长时间难以摆脱,因为阿利亚是他最…  相似文献   

4.
肯尼迪遗孀的最后港湾白敬萱杰奎琳·肯尼迪·翁纳西斯每隔几个星期就要到纽约的一位医生那里去进行一次检查。为了不让别人认出来,她总是披着斗篷,由老伴、64岁的莫里斯·坦佩尔斯曼陪着在早晨7点钟到达那里。坦佩尔斯曼让杰奎琳在外面的人行道上等着,自己先去候诊...  相似文献   

5.
一家人刚刚搬到罗得岛。在五月的那个星期天,年轻的女主人感到一丝忧郁。那天毕竟是母亲节———而她和远在俄亥俄州的父母亲相隔了* 英里。那天早晨,她已给母亲打过电话,祝她母亲节快乐。母亲说春天来了,院子里已是色彩缤纷,在她们通话的时候,年轻的女人几乎能嗅到紫丁香那撩人的香气。在她父母家的后门外,有一大片丁香树。后来,当她和她丈夫提起她是多么想念那些紫丁香的时候,她的丈夫忽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我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你想要的东西,”他说,“叫孩子们一起来。”于是他们出发了,沿着北罗得岛的乡间小路,行驶在…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2023,(5):33-36
<正>《明天》是鲁迅所写的第四篇小说,完成于1919年六七月间,发表于当年10月30日北京《新潮》第二卷第一号。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寡妇单四嫂子在丈夫死后寄希望于儿子,儿子病了寄希望于明天得救,儿子夭折了又寄希望于在梦中母子相见。在这篇小说中,鲁迅重点塑造了单四嫂子这一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前年,丈夫死了,单四嫂子成了寡妇。从此之后,她的独生儿子宝儿便是她的全部希望所在。她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起早贪黑地纺纱,为的是养活她的儿子。不幸的是,儿子得了重病,  相似文献   

7.
生活不幸所造成的后果固然重要,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尤为重要。埃伦的生活看来十分美满:她是社区积极分子和大学教授的夫人,她的两个孩子业已长大成人。后来,她的丈夫特德患严重的中风病,身体失去平衡,讲话含糊不清。她因付不起医院的护理费,把丈夫接回家中。  相似文献   

8.
何利英雨衣开车撞倒一妇女后逃逸,她的丈夫李国强恰巧目击了这场车祸,并怀疑肇事是妻子。何利英回家后守口如瓶,修补了汽车撞过的痕迹,希望让时间来掩埋噩梦。受害的女子端着“寻找目击”的木牌站在他们家对面,强烈地撞击着何、李的良心。支撑不住的何利英向丈夫坦露了实情。李国强向受害悄悄损款,不意被发现得到宣扬。  相似文献   

9.
弥深弥淳的情怀──世纪老人张继英写真聂锦麟她阅历了近百年的沧桑。她领略过东西方的风云。她,最终选择了美丽的神州大地.一九八○年,张继英和丈夫许骧(著名生物学家,教授)在阔别祖国三十五个春秋后重踏故上,回苏州定居。一张继莫清楚地记得.从一九一二七年日本...  相似文献   

10.
在俄罗斯,有一位美丽的妇人,她那张无可挑剔的面庞惊艳四方.但是她30多年的时光都是在西伯利亚一个小镇上度过的.终于有一天,她被获准到彼得堡与丈夫团聚,妇人的丈夫一直都在彼得堡工作.她便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来到彼得堡,可刚刚要走出车站的时候,却发现钱包被盗了,而那是她整整半生的积蓄啊!  相似文献   

11.
居里夫人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她于1903年与丈夫联袂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又于1911年独享诺贝尔化学奖的荣誉,成为有史以来唯一双获诺贝尔奖的女性。一个世纪以来,她几乎成了女性献身科学的一面旗帜、一座灯塔。但人们对居里夫人的了解颇为片面。许多人把居里夫人当作是个终日与实验室打交道的“工作狂”,一个牺牲了家庭幸福的“女超人”。  相似文献   

12.
玛拉德太太患有心脏病,因此她丈夫的死讯应尽可能委婉地转告她,不致使她一下子崩溃。是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这个噩耗的。约瑟芬话说得含含糊糊、断断续续而又遮遮掩掩。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赶到了这儿。他在报社上班。火车出事的消息传来时,他在死亡者名单上看到了布伦特利·玛拉德的名字。等到第二封电报传来,他确信真相无疑后,就匆匆赶往玛拉德太太处,以防某位冒失的朋友莽撞地告诉她这个凶信。许多妇女,听到这样的噩耗,会茫然失措,不能接受残酷的事实。而她则一头扑在姐姐的怀里,悲声抽泣起来;悲痛欲绝后,便独自一个人上楼去了自己的房间…  相似文献   

13.
杜梅 《世界文化》2002,(1):25-26
施罗德夫人:沿袭职业风格多丽丝·施罗德—克普夫是德国总理施罗德的第四任妻子。在与丈夫共结连理之前,她是位非常活跃的新闻记者。在接受其采访时,施罗德被她焕发的活力和犀利的谈锋所吸引,从而坠入爱河。多丽丝的着装风格与其职业非常吻合。她喜欢牛仔裤,翻领衬衣和质地精良的休闲上衣。长裙和西服套装绝对不会出现在她的衣橱里。即使是作为德国第一夫人出现在正式场合,她也不改本色。身高仅152厘米的多丽丝显得娇小玲珑,她不喜欢借助鞋跟“高人一等”。丝巾是多丽丝最为钟爱的饰物,她非常注重丝巾与服装的整体搭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补白     
从洗衣盆里抢救出来的《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37岁时和相爱多年的杰蒂·德雷芙兹结婚。杰蒂是当时颇受人们欢迎的歌唱家。多年来,施特劳斯谱写的美妙乐曲一直由她演唱。有一次,杰蒂发现丈夫换下的衬衣衣袖上写满了五线谱。她低吟着这个曲调,觉得它异常美妙动人。她知道这是丈夫心灵的再现,心血的结晶,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但她出去几分钟以后回来,这件衬衣却不见了。她到处寻找,几乎陷于绝望。附近一家酒店的老妇人告诉她,她出去时,洗衣妇拿走了她家的脏衣服。她急忙赶  相似文献   

15.
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进入盛夏时节。清晨的闹钟把女儿摩尔根唤醒,她要到暑期班去上学;儿子帕特里克跟着叔叔到外地去了。我和丈夫得上班,所以总想尽量让孩子们在某个地方把假期过得充实些。  相似文献   

16.
失踪的妇人     
大约五十年前,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当时许多人争相传述,信以为真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甚至在报纸上也登载过一两次,好象它讲的是真人真事。这件事听起来并不大可信,但也可能确有其事。问题是对于某些重要细节,如:事情发生在哪个城市,具体年月,以及妇人的姓名等等,众说不一。否则,人们就会相信确实有过这么一档子事了。事情发生在大约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女主人公是一位在印度服役期间牺牲的英国军官的遗孀。这位夫人在守寡以后决定带着年方十七、年轻美貌的女儿返回故里,也就是她与丈夫结婚的那个英国乡村定居。母女二人经历了长途的海上航行,经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就在她们往后究竟到了哪儿这个问题上,其说不一。有人说她们到了君士坦丁堡,有人说是马赛,热那亚,的里雅斯特……这都无关紧要。但有一点是人们一致同意的,即这位遗  相似文献   

17.
本年度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埃玛·汤普森与记者杰夫·海沃德谈论了她的最新影片以及她和丈夫肯尼思·布拉纳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桑嘉·贝塔(SonjaBata)是加拿大多伦多贝塔制鞋厂的老板娘,她数十年如一日,热衷于鞋的收藏,楔而不舍,乐此不疲,使其丈夫汤姆斯·贝塔(ThomaSBata)这位鞋厂老板深受感动,亦全力投人。终于,在SO年后的今天两人宿愿成真——1955年5月6日,贝塔鞋博物馆(BatShoeMusetnn  相似文献   

19.
《陌上桑》新探□万志海《陌上桑》是一首著名的汉代乐府民歌。诗中盛赞采桑女罗敷惊人的美貌和她热爱劳动、忠于爱情的坚贞美好品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精神风貌,流露出健康、明朗的审美情趣,历来评论者很多。诗的最后一节描写罗敷夸说自己丈夫的才能...  相似文献   

20.
美国妇女卡玛·辛顿及其丈夫有一个自己的小电影公司,叫Long Bow,中文名字是长弓。卡玛的丈夫Richard Gor-don(理查德·戈登)是公司的老板兼摄影师。此外,还有几个实习的哈佛大学生。在哈佛东亚系文学研究专业毕业的上海姑娘小兰在此实习两年了,她帮助做翻译、剪辑和查找资料。她说:“我看了卡玛做的片子,觉得非常了不起。她在MIT(麻省理工学院)教一门叫‘在中国拍电影’的课。”正在哈佛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小秦也说:“卡玛的影片是吸引我想来这儿的原因。做电影能做到这样,很了不起。”卡玛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她父母都是美国人,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