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疫情特殊阶段,在线课堂是必要之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对后续专业课学习又非常重要。本文结合课程特点,利用多种网络平台,设计了"预热式学习+启发式教学+进阶式练习+社区化学习"的多维混合在线翻转课堂模式,体现了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2.
和谐校园建设促进了和谐合作学习的进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初中历史课堂,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新课改的一个重中之重。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论是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法、快乐教学法、调节教学法,还是诱思探究教学法、先讲后练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在教法和手段上,都必须体现教与学的交融,实现和谐、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探索构建"和谐合作,因学定教、多维互动、合作探究、共同提高"为特色的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完善新的课堂生活,提高历史教学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单一而固步自封的法学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日显捉襟见肘,教育方法和理念的革新迫在眉睫,"智慧微课堂"正是顺应时代需求孕育而生的一种具有开拓性的智慧教育模式.针对法学专业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弊端,应通过开展"法学"课程群的智慧微课堂建设、"法学"课程群之智慧微课堂的系统工程开发及以"智慧微课堂"为核心兼容混合教学法特色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等改革工作,进而构建以"智慧微课堂"为核心兼容多种教学模式的法学课程体系,以实现法学专业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4.
高校课堂互动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根本.互动教学法是继"启发武"案例式"教学法之后在各高校普遍推广的教学模式.针对构建互动课堂中教与学的矛盾.结合高校教育特点.文章提出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发挥情感教学作用等促进高校课堂互动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改革正向着深水区迈进。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教与学最为通达的路径在哪里?这些都是许多学校和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点。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牛鼻子"。为此,南京市竹山中学以素质教育为目的、以均衡教育为方向、以课程执行为依据、以"适性课堂"为抓手,最终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专业课实训课程是专业课情境课堂的初级阶段。实训课程仅仅是将理论实践、验证的过程。而专业课情景教学课堂则是结合社会、企业需求,大纲要求,主体特点,对专业知识进行情景再现和想象所演绎的一部的荡起伏的"情景剧"。  相似文献   

7.
所谓"教学课程",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开展教与学活动所生成经验的总和。它具有过程性、生成性、内隐性等特征,"教学课程"是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实际生成的。可以说,"教学课程"既是一种"进行时态"的课程,更是一种"融通"的课程思维。"教学课程"将融通课程改革顶层设计与课堂教学间的缝隙,将富有创造力的师生推至课程改革的舞台中心。"教学课程"将启发课程改革者更加关注课堂教学,要求做到"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满堂灌"、"填鸭式"传统课堂是我们教育的顽疾,高效课堂才是素质教育的突破。本文主要从学习小组建设、高效课堂教学环节和小组课堂评价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  相似文献   

9.
"读启式教学法"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经科学实验而提炼出的教学方法.目前巳上升为一种模式.而魏书生的"课堂六步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单纯传授语文知识、"填鸭式",满堂讲的课堂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15,(4):87-92
微课程教学法是我国中小学教师探索翻转课堂"中国化"之路的实践经验总结。文章首先对翻转课堂的"中国化"产物(微课程教学法)作出了相关阐述,然后从微课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微课程教学体系与微课程教学法的优势三个层面深入探讨微课程教学法的本质,并基于对我国的基础教育现状和国际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深入思考,揭示了微课程教学法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微课程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1.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困境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强调隔堂讨论,主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文章把"对分课堂"教学法运用于高校金融类专业课中进行实践教学,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堂的优化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及反思,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法简明易用、效果显著,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进其个性发展,使大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在深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能够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而全面评价的办法和机制。我校在素质教育推行至今的教育形势下,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符合本校教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阳光课堂",并且在施行"阳光课堂"的过程中探索出了能够对学生做出较全面评价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首先,学生在"阳光课堂"中能够作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其次,"阳光课堂"模式能够让学生间的互评更加全面、客观。最后,"阳光课堂"模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评更加全面和深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形势要求。深入探讨课堂教学,大力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5,(9):58-64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载体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翻转课堂"则是一种国内外研究热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翻转课堂中,设计了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以"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课程为例,通过两轮的行动研究对此模式进行实施、验证和完善。研究结果显示,"任务驱动"教学法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相互促进,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翻转课堂是新技术遇到新需求时催生出的一种教学结构创新,其价值在于通过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差异化教学和高阶学习实现教与学效率的整体提升。文章旨在通过文献分析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翻转课堂实证研究探索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研究表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应该关注包括教学思维、互动模式、人际间关系和认知活动水平等四个维度的教学范式转变;通过对话教学法,翻转课堂可以增强学习者的自主性和内生学习动力,进而形成自组织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需要进一步探索"中学历史课堂如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历史课堂真正‘活'起来,使课堂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笔者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和主阵地,探索一种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历史课堂"分组活动"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服从者,教与学由共同体变为单一体,严重摧毁了学生的主劝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以教为中心的状况,本文提出在计算机教学类课程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结合项目驱劝教学法和作品超市教学法,在"html语言"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应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学习模式,并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模式主导课堂教与学的活动. "三线五环节"课堂教学活动模式,就是以学习活动模式为主进行课堂教与学活动的模式. 它是指课堂学习过程中,教线、学线和问题线三条线同时进行. 三线中"学线"是主线,"问题线" 是核心,而"教线"是通过"问题线"作用于学生的"学线",为"学线"服务的. 其中的学线为:进入问题情境--自主探索研究--提炼交流发表--变式应用巩固--反思总结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全英语教学课程"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和分集技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学生评价。分别将2014—2017级电子和通信专业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各年级两组的平均成绩,成绩级段分布,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结果表明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及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讲授全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法组。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信息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建设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背景下,针对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和专业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传统课堂教与学和E-learning有机结合的融合式学习模式应用在汇编语言课程教学中,依据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设计了具有前段分析、学习活动设计、反思与指导性建议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与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