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宣州谢罣楼饯别校书叔云》是李白在宣州谢罣楼上设宴送别官任秘书省校书郎的族叔李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秋天,是李白多次游历宣城后有感而作。论文逐句剖析诗歌的用意,显现出诗人在理想与现实间充满矛盾因而产生的急剧的感情变化,一路写来,既充满悲怆,也表现出刚毅不屈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1.按要求填空①李白在《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运用典故表达了对以往诗(文)人及其作品欣赏之情的句子是:  相似文献   

3.
李白经常在诗中提到谢跳.并对其人其诗大加赞赏。如:“蓬莱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我吟谢跳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风雨。”(《酬殷明佐见赠  相似文献   

4.
图景·图画     
宣城,古称宣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临苏浙,地近沪杭,为安徽之东南门户。范晔、谢朓、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也曾  相似文献   

5.
历代评论家在评论和介绍李白的作品时,大都将《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等大量诗篇归一类,作为反映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积极精神和“欲济苍生未为晚”的远大抱负的作品;而把《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北上行》等少量诗作归为一类,以为李白反映下层人民的淳朴风貌和痛苦生活的作品。殊不知在  相似文献   

6.
曹振国 《现代语文》2004,(11):24-24
《行路难》(以下简称《行》)和《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以下简称《宣》)是李白七言古诗中的名篇。《行》写于天宝三年(744年)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宣》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在宣州与族叔李云饯别之时,两首诗的写作时间虽前后相差九年,但两首诗具有很多相同、相近和相似的地方,堪称比肩的姊妹篇,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赏析。一、两诗具有相同的背景、相近的意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怀抱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受诏入京,供职于翰林院。两年后因谗毁而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内心十分愤慨,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从天宝三年到…  相似文献   

7.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是诗仙李白众多诗歌精品中独具特色的一首千古名作。该诗先写虚度光阴、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相似文献   

8.
早自习课上,我按照惯例在教室里巡视,当我走到郭丽娜同学身旁时,她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接着用手指轻轻指着打开的练习簿。等我凑近了练习簿,她说:“谢朓楼的朓应该读tiao。”我这才看清,她的练习薄中央用铅笔工整地写着这么两行字:朓读tiao,现代汉语词典P1253。我猛然想起昨天教学王维的《汉江临朓》、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相似文献   

9.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古诗文语句,完成1一4题。(lO分)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潜《饮酒》) 2.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唐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就是其中的 代表。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一句描写愁绪的诗  相似文献   

10.
<正>愁,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一种复杂的感情。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文人骚客的笔下却化虚为实,可触可感,千姿百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抽刀断水,水流更疾,比喻内心的苦愁无法排解,极言愁思之多。比喻奇特而富于独创性,同时又是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  相似文献   

11.
敬亭山和谢朓楼是宣城的标志性景观。自谢朓来到宣城题《游敬亭山诗》后,敬亭山开始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唐代诗人李白来到宣城题《独坐敬亭山》后,敬亭山开始具有丰富的人文意义。谢朓楼是谢朓所建,李白在多首诗歌中表达对谢朓的崇拜。后代的文人因为仰慕李白和谢朓,经常登上敬亭山和谢朓楼题诗歌唱,他们或是怀念谢朓、李白,或是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在不同的时期赋予敬亭山和谢朓楼不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芳 《现代语文》2006,(5):38-38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文苑英华》选入“歌行·楼台宫阁类”,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现可确认,后题是此诗的原题。天宝十二载(753)秋,李白自山东南下宣城(今安徽宣城),巧遇族叔监察御史李华,与之登上六朝南齐诗人谢眺在此任太守时所筑大高楼,饮酒观景,纵观诗文。事后李白作了这首七言歌行。一、直抒胸臆,内涵丰富李华既是李白的族叔,又是一个秉性耿直、颇有作为的良吏,且善属文,各高一时,是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这对于被逐出京师以来耳濡目染奸臣当道的丑行、身受颠沛流落之苦的李白,自不能仅仅用“知己”二字来概括。…  相似文献   

13.
"愁"是一种心情,一种感情,一种忧思,一种愤慨。它无形无状,无色无味。可是,在浪漫多情、奇幻生辉的文人笔下,常常以具体的事物来言愁,在古诗词中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精略有如下几类。以山水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横江词六首》中的"横  相似文献   

14.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相似文献   

15.
名迹·名篇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略(初中生必背古诗文)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相似文献   

16.
当涂境内的青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长眠之所,也是李白景慕的南齐诗人谢朓的筑室之处。它可谓有幸,在不过三百年的时间里,竟吸纳了两位闻名于世的诗人。二人的山水诗受到千百年来读者的喜爱与称颂。尽管李白山水诗中有谢朓的影子,但他们成就各异,艺术追求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诗人谢朓和李白的山水诗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7.
清初诗人王七祯,对李白推崇的同时,并颂扬其“一生低首谢宣城”(《论诗绝句》)。从李白现存的带有仰慕“谢宣城”(即谢朓)的诗篇中,的确可以看出其“低首”的诗句。然而,透过那些“低首”的诗句.则可以看到李白时刻不忘追踪目标,研习诗艺,提升并超越自我的“昂首”意识.  相似文献   

18.
曹建国 《巢湖学院学报》2001,3(2):59-64,118
谢脁李白都是彪炳千古的伟大诗人,但如果从政治角度去理解,斯二人无疑是悲剧人物.但谢脁的悲剧是入世造成的,而李白的悲剧恰恰是未能入世造成的,李白征怀谢脁起始是建立在对以文入仕的渴求和自信上,时运不济、知音难求,又使他怀念起奖善好施、举贤任能的贤太守谢脁.所以从根本上讲,李白不是基于二人的共同点去怀念谢脁,而是立足于自我.  相似文献   

19.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岱宗:东岳泰山的别称。在山东省中部,长约200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山峰突兀峻拔,雄伟壮丽。山上名胜古迹有三四十处。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北,山上有敬亭,相传是南齐诗人谢朓吟诗的地方。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州,七登敬亭山。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天门山:是安徽当涂东梁山(古代叫博望山)与和县西梁山的合称,两座山分别位于长江的东西两岸,就像一座天然门户,所以被称为天门山”。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相似文献   

20.
当涂境内的青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长眠之所,也是李白景慕的南齐诗人谢朓的筑室之处.它可谓有幸,在不过三百年的时间里,竟吸纳了两位闻名于世的诗人.二人的山水诗受到千百年来读者的喜爱与称颂.尽管李白山水诗中有谢朓的影子,但他们成就各异,艺术追求也不尽相同.本文就诗人谢朓和李白的山水诗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