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桂玲 《考试周刊》2010,(12):53-53
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文字组成生动的画面,使学生能够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要善于架设心灵的桥梁,使学生走进文学的奇妙世界:要善于尽可能地让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在高师函授教学中,许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一般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不善于挖掘文字表述所蕴藏的内涵,更不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代数课,在理论的叙述中既采用了文字也使用数学符号;在推理论证过程中,要求完整、严密;推理中应用的概念既多又抽象;代数中有很多相近概念,类似定理,常常由于一字之差就有截然相反的涵义,在不同的场合,同一概念、同一定理的应用,往往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出现。可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作文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甚至叫苦不迭;一布置写作文,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作文。怎么使学生不怕作文?我的经验和做法是:一、以说促写。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则较少,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紧邻,写不过是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在作文课中引  相似文献   

4.
当今信息社会,每天摆在人们面前的信息纷繁复杂,善于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显得特别重要.教学中,不少学生不善于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特别是面对一大段冗长的文字叙述时,读完材料大脑一片空白.因此,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作文课,是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模仿,教会学生善于模仿的方法以及开辟科学模仿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夏冬平 《学子》2013,(6):90
阅读理解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它由阅读材料和考查内容组成,要求学生根据阅读获取的信息回答问题。阅读理解题内容丰富、背景宽广、文字较长、构思新颖、形式多样,包含的信息量较多。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阅读理解文字的能力,而且要善于将实际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进行联系。因此,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善于对解题规律进  相似文献   

7.
池朱兴 《中小学电教》2010,(10):146-147
<正>语文教什么?语文要教学生能感觉得到但表达不出来,或学生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东西。这是孙绍振教授关于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精辟观点。如何让学生既感觉得到又能说出来,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最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引导学生沉入语言的内核,还原、丰实文字丰富的形象,激发文字背后的意蕴,实现文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学生便唏嘘连声,甚至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学生便茫然无措,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学生怕作文。 怎样使学生不怕作文?我的经验和做法是: 一、以说促写。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则较少,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近邻,“写”不过是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在作文课中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使他们写其欲说,倡导“明白如话”的文风,是克服学生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已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如果不善于观察分析,对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到动笔时,就不可能做到言之有物。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教给学生一些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就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习作之间的整合,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发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生成优质的作文资源,同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整理综合性学习中的文字材料,去粗取精、加工润色,形成鲜活的文字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重要。教学中要善于通过随文写话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把这种情感体验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赵阶雷 《文教资料》2010,(26):63-64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全面文化素质的重点。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局限于对篇章的文字解读.也不是简单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善于在阅读过程中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和取舍.在文字表层下挖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寓意。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我们不仅要注重中国传统的阅读经验及创新模式对阅读教学所带来的显著影响,更要着重于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及导引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存在不少缺陷。例如: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浅尝辄止;不善于周密地分析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因此,阅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沈静 《宁夏教育》2013,(10):53-54
语文教材展现给学生的是一行行文字,如何把冷冰冰的文字转换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这需要教师善于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王国,去朗读、品读、诵读、研读;读出真,读出善,读出美,读出思想,读出品格,读出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 ,许多学生怕作文 ,有人一到作文就感到头痛。为什么怕作文竟成了学生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呢 ?究其原因是学生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 ,没章法可循 ,更无兴趣可言。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以说促写 ,使学生不怕作文我们知道不善于作文的学生多 ,而不善于说话的学生少 ,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的机会很多。而“说”和“写”实为近邻 ,“写”只不过用笔、用文字来“说”而已。因而我在作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一般作文课前几天 ,将题目或材料交给学生 ,让学生进行用心…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存在不少缺陷,例如:不善于联系地看问题,孤立思考;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能由表及里;不善于周密地分析问题,以偏概全;不善于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生搬硬套。因此,阅读教学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增强学生理解课文词、句、段、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李政道也曾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学生在语言理解、文字推理、文章领悟、表达运用等,存在最大的缺撼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为期三天半的署假理论业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在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中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开掘简单的文字,充分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拓展文本的内在意蕴。语文教学要在想象中促进意境感受;在想象中促进主题体验;在想象中促进体悟升华。  相似文献   

19.
针对部分学生认为学语法与数理化不搭界的想法,我作了一次以“‘复杂单句’与数理化审题”为题目的讲解。一上课,我就对学生们说: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文字叙述,所以语文是最基础的工具学科。复杂的事物,复杂的道理,要用复杂的语言来表达。同学们如果不善于分析复...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仅仅把目光停留在那成千上万的文字上,不与身边的人、事发生联系,不与已有的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语文课内文本阅读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学过,而不会是学懂、学通、学会。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拓宽阅读的领域,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视野伸向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和光怪陆离的社会角落。这样,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教师也教得轻松活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