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事新闻工作30年,突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疑惑:按照最古老、最传统的解释,报社、电台、电视台都属于新闻单位或称之为新闻机构,而如今,自从引进了media(媒介)这个英文单词,竟然对自己的工作性质、媒体定位心生疑惑了。恰巧,同我一样有疑惑的还另有其人。一位署名"荣松"的同行几年前就发出感慨:"做了十多年的新华社记者、编辑,还曾被聘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但这一年来,我脑中不断涌现这个问题: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传媒?我们的理解是不是偏么?"  相似文献   

2.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话题从王天定怎么进人新闻行业开始: 干什么都执着 我的特点就是力争最好,不泪落后. 我一开始不是做新闻工作的,原来在河南武险县的金融单位工作月断戮较喜欢拍照片.1981拜开女翻洽武险县委通讯组提供照片,发稿,由于喜欢拍照,后来就周至武陆县委通讯组上班了.我干什么都A着,到了县委通讯组后,非常努力地发稿,由于在各类媒体上发稿多,武陟县还爹振越合我一级工资.  相似文献   

3.
仅仅在路上     
2009年,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名青年编辑记者,我时常庆幸自己能够一毕业就加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辈们常说:"工作的起点就像人生的指向标,它可以决定一个人今后工作的发展方向", 能够加入最重要的广播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是我的幸运,同时也令我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好记者,新闻工作是严谨的、对待工作自己不能有半点马虎."工作三年来,我常常意识到,作为记者,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这不仅是在从事新闻采、编、播工作初期阶段,而是将会贯穿整个新闻的职业生涯中.  相似文献   

4.
勤奋终有成     
我从事新闻报道7年来,已在市以上新闻单位上稿400多篇,而且还有几篇获奖作品。我的写稿诀窍只有两个字:“勤奋”。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去年脱产上了一年县党校,“捞”了个中专文凭。1985年底至今,我一直刻苦学习,虚心求教。每天坚持听广播新闻节目,报纸上的新闻必读,电视新闻很少漏看。与此同时,我还认真学习新闻知识。使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前几年在乡上工作时,就自费订阅《新闻知识》、《新闻与写作》、《新闻通讯》等书刊。调到县委任专职通讯干事以后,订阅了几  相似文献   

5.
倪万 《青年记者》2012,(22):63-64
一 曾经有一个非新闻专业的教师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他说看了一些媒体评论说纸质媒体很快就会消失,那么是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将来就没工作了?当然,他不是搞新闻与传播研究的,再加上长时间以来对传统媒体尤其是报业发展基本一边倒的唱衰,让人产生这种想法也不奇怪.我简单地从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一是从历史上看,消亡论总是在新的媒介形态产生后出现,但至今也没有哪一种传播媒介真正消亡,只有作用大小的变化,即便是旗语这种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在电子通信发达的现代海军里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二是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新闻与传播的活动,就有传媒的存在,就报业而言,即便纸质媒体消失了,数字化转型后的报社依然存在,而且发展的空间更大了;三是新闻与传播工作需要转型,重心将会有所转移,但"采写编评摄录播"的新闻业务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6.
刘万永 《中国记者》2012,(10):49-50
我得到的是另一个雅号:藏獒 "他是一个天生的斗士,向不公宣战是他的信仰;他是一个悲悯的义士,为弱小呐喊是他的本能.他所留下的那些文字,给了我们藐视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 这是2009年腾讯网颁发"年度教育记者"时给我的颁奖辞. 一名年轻记者看到后问我:"你是不是从小就立志从事新闻工作?" 我说,我本科是学教育的,大二时还不知道新闻的5个W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7.
在路上     
"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纸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许多记者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状况.对于大多数记者而言,读者只看到他们在纸上讲述的新闻,而不知道他们在路上时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别的新闻单位的记者已抢先报道了某一件事,由于种种原因,自己还需要再做文章.换句话说,是要"吃"人家的"剩饭".  相似文献   

9.
关键 《新闻知识》2005,(5):45-46
中国记遇到了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每一个有作为的记在这个时代都会有所作为。我自己刚进入新闻这一行时,面对优秀的老新闻工作,心理忐忑不安。他们那妙笔生花的笔,缜密的思维,精妙的章结构,让初出茅庐的我感到羡慕。那时我从事的是关于工业的报道,计划经济时代的新闻,留着那个时代刻板的痕迹。在每一个采访单位采访时,离开这个单位我还没搞清要写些什么,因为心里没底。所以在初入新闻界这个大门一年中,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北京市的新闻高级职称答辩会上,有位评委问一位答辩人:"你们记者现在还采访吗?"这位答辩人回来纳闷地对我说:"评委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其实也不奇怪,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越来越熟悉一些媒体记者的习惯,新闻发布会上拿了通稿就撤,网上扒个信息编编就发,再不就是几家媒体关系不错的几个记者凑一起"攒个新闻"充独家,打电话采访,那都算采访啦……  相似文献   

11.
<正>当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时,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的志愿是当记者,写新闻报道。"当步入记者的行业时,或多或少也听到有的同志这样说过:"我主要是负责采访,写稿,制作新闻。"而一些新闻从业人员也认为我的任务也很明确,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而这些看法都看似与新闻评论不搭边,没什么关系,但新闻评论不只是编辑记者才能完成的事情,因为它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新闻本身,也在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下面就  相似文献   

12.
从1974年以来,我一直是个业余通讯员,坚持利用工作之余,采写了上千篇新闻稿件,其中大部分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有些稿件还被中央级报刊、电台采用。我曾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和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去年8月初被宝鸡报招聘为合同记者。回顾我10多年的写稿实践,最深刻的体会是:要熟悉生活,热爱生活。一、要熟悉自己周围,特别是本村,本单位的人和事,这是对通讯员起码的要求。我的工作地点在岐星村,在这里工作9年时间,对村上的人和事,历史和现状,先进和后进的,都比较熟悉。干部群众中都有我的好朋友,是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开始,我在单位主管宣传工作,每年在当地媒体发表几十篇宣传单位的稿件和近200篇自由稿件,但总是有一些写作上的毛病不好改,想得到一些指点。于是,在去年年底订阅报刊的时候,我就打算给自己订阅一份能指导新闻写作的杂志,选来选去,选中了贵刊。第一期拿到手后,一读再读,直  相似文献   

14.
许多基层通讯员朋友认为,在乡镇、工厂、机关、学校等从事业余报道工作有两难:新闻难找.稿件难上.觉得自己那个地方经济不发达,工作没特点,摘报道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小单位、小天地,每天就那么一些小事情,没什么新闻可抓;觉得自己成天面对的是家乡的山和水、人和事,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就是有新闻,也是“睁眼瞎”;还有的觉得地处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传播手段落后,就是新闻也成了旧闻.  相似文献   

15.
获奖的感慨     
在一次好新闻颁奖仪式上,一位记者接过获奖证书后说道:“我的会议新闻获奖是头一回,这将激励我研究、采写好会议新闻。”听君一席话,感慨何其多。记者在采访活动中,谁都或多或少采写过会议新闻。可到推荐评好新闻时,尽管有的会议新闻还可以,但作者不敢自荐,新闻单位也不愿评。这也难怪,现在会议报道太多,新闻单位和读者都在呼吁压缩、改进会议报道。于是,评好新闻活动就较少考虑会议新闻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压缩”,不是取消;“改进”,是为了把会议报道搞得更好。说到底,会议并不是没有新闻,关键在于记者的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6.
30年前,我与新闻写作就结了缘。现在,我已年过五旬,仍一直坚持新闻写作,感到写作中蕴含着我自己的乐趣,使我的业余生活得到充实,更富有意义。 新闻写作是个人思维升华的过程。当构思一篇稿子时,会排除头脑中杂乱无章的东西,因为,它要求必须条理清楚。为此,对自己明确了三个字:“高、严、谨”。这样,写作能力大为提高,能使自己捕捉到的新闻信息,很快地疾书成稿,上稿的命中率出乎意料的好。几十年里,我记不清写过多少稿件,反正在中央级、省级、地区级和县级新闻单位上稿已达千余件,多次受到汉中地区和县上的表彰奖励。在刚刚过去的1994年里,我在地区和省级新闻单位上搞47篇,在县广播站用稿已突破200篇。  相似文献   

17.
漯河市委副书记、市长鲁茂升在该市前些时召开的新闻工作会议上,就舆论监督问题作了发言。他说,我们的各项工作需要新闻单位的支持,新旧单位也需要各方面、各部门的支持,尤其在舆论监督这个问题上,更需要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前边我讲到“批评难”、“舆论监督难”的问题,光靠新闻单位还解决不了,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不少单位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及时向新闻单位提供信息,反映问题,对新闻单位的批评迅速纠正等等。但在一些单位存在的问题也较突出。有的单位报喜不报忧,只能表扬不能批评;有的被批评之后,不是认真总结教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则新闻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不仅取决于新闻本身,也与新闻采编工作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很多新闻报道之所以没能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闻采编工作出了纰漏。笔者在分析现阶段我国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水平进行了探讨。1.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新闻消息的采编深度不够新闻采编工作的目的不仅是让公众知道某一消息,还应当在更深层次上让公众对消息有一定层次上的了解,但从实际情况看,很多新闻报道单位在对信息进行采编时,  相似文献   

19.
《出版经济》2006,(2):64
对于傅作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作问题,还在1949年2月,傅作义在西柏坡谒见毛泽东时就已经定下来了.毛泽东问起傅作义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考虑时,傅作义回答说:"我想,我不能在军队工作,最好让我回到黄河河套一带做点水利建设方面的工作."毛泽东接过傅作义的话说:"你对水利感兴趣?黄河河套水利工作面太小,将来你可当水利部长么!那不是更能发挥作用嘛!军队工作你还可以管,我看你还是很苘有才干的.我们的朱总司令、彭德怀、刘伯承和贺龙等,过去在国民党军队也是很出名的,现在是我们最优秀的高级指挥员.这主要是思想和立场问题……我觉得我们能谈得来,能合作共事,我们合作,共同领导和指挥我们的国防军吧!"  相似文献   

20.
我原在银行当信贷员,1984年担任副行长后,主抓业务工作,发现在宣传报道方面我行处于薄弱环节,决定下功夫抓一下,自己带头多写多练,从此便和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近几年,我每年都要在报刊及电台上发表七、八十篇文章,被多家新闻单位聘请为通讯员或特约记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爱这项工作,只有爱得深,才能干得好。我工作繁忙,还要挤时间写稿,对此很多同志不理解,一些人还“吹冷风”。这些都没动摇我搞通讯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